标题: 刘备和诸葛亮绝对是 分裂华夏的历史大罪人!!!, 分裂华夏,《隆中对》难辞其咎
性别:未知-离线 jc_xxxxx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43564
注册 2005-7-17


发表于 2007-5-14 08:4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备和诸葛亮绝对是 分裂华夏的历史大罪人!!!

其实,在稍早些时候,鲁肃也有一个类似的《隆中对》,这是他同孙权的一次谈话。两个《隆中对》对当时中国政治格局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它是一把打开另一画廊大门的钥匙,让当时和后世看到了一幅三国鼎立的历史长卷,看到华夏瓜分豆剖、鲜血淋漓、尸陈黄沙、哀鸿遍野的悲惨景象。

    即将覆灭的刘备这支小军阀忽然间僵尸还魂,且日见坐大,实得力于诸葛亮的《隆中对》。

    严格地说,赤壁大战前夕的孙权,并不具备军阀特点,还属于东汉王朝的地方军政长官,而且其父兄孙坚、孙策,都有着维护中央集权,保护地方民众的光荣历史。孙坚以代理府尉身份曾召募兵勇,参与了平定会稽人许昌的称帝活动;协助张温镇压了甘肃一带地方军阀边章、韩遂的叛乱;董卓作乱,十八路诸侯中身份低微的长沙太守孙坚,却是讨董大同盟中最为贞烈的力量,在受到重创之后,仍整顿部队与之大战于梁县的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董卓为了分化瓦解讨董大同盟,曾派李榷游说孙坚,请求与之结为儿女亲家,并让其列出家族子弟名册,将分别给以刺史、郡守的委任。孙坚严词拒绝曰:“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耶?”(见《三国志·孙坚传》)孙坚在同刘表部将黄祖的襄阳之战中,单骑走岘山时,被敌方发现射杀,长沙遂为刘表占领,其子孙策无奈中投奔袁术,任怀义校尉,所部不过父亲的旧部千余人。后受时任丹扬太守的舅父接济,驻扎于苏州、绍兴一带。而其发展壮大,是在翦灭割据称雄、残害民众的地方军阀严白虎、刘繇、邹他、钱铜、王晟等战争中,渐次扩充军队扩张辖区的。这些战争有利于江南的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以获得了东汉王朝的肯定,曹操“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见《三国志·孙策传》)。孙策的最初起家,全靠了袁术的支持,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袁术称帝时曾极力拉拢孙策,孙策回信力陈九条理由加以反对。之后,在给太史慈的书信中,解释同袁术断绝关系的原因说:“苟有大故,不得大离。”(见《三国志·太史慈传》裴松之注释《江表传》)在袁术分裂国家、自称皇帝的原则问题上,孙策坚持了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在接受东汉王朝印绶后,建安元年,派遣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到许昌“ 拜献方物”;建安三年,又“遣使贡方物、倍于元年所献”;王朗素有令名,被孙策软禁于武昌,朝廷征召时,也顺利放行。拜献方物、送走王朗是承认中央政权的标志之一,是对中央与自己关系的明确。建安五年孙策病死,孙权弟承兄业统领江东。这种权力的私相授受和承袭,是对东汉王朝至高权力的渎亵,已带有军阀色彩。曹操在忙于北方统一、无暇南顾的情况下做出妥协,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见《三国志 ·吴主传第二》),既承认了已成的世袭事实,又派来文职“丞”协助政务并进行监视。从孙权袭职到赤壁大战前,其间一直维持着上下级关系,仍向朝廷贡献方物。庐江太守李术叛变投奔袁术,孙权求索不得时,也曾上报中央要求出兵讨伐。华歆在孙策、孙权处贵为上宾,曹操得知其人才能,以中央名义征调入京,孙权虽然割舍不得,但还是送其上路。鲁肃在同孙权密谈时,孙权请教道:“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鲁肃断然否定了孙权意欲辅佐汉室的打算,并建议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当时的孙权还没有贼胆,只好言不由衷地回绝说:“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也。”(见《三国志·鲁肃传》)这也许不是孙权的肺腑之言而是巧饰,但是至少可以说,他没有胆量割土分疆同中央对抗,还不具备军阀特点,而是东汉王朝的地方军政长官。

    张昭深恶痛绝鲁肃的张牙舞爪,对孙权说道:“肃年少粗疏,未可用。”但是孙权这时已萌发贼心,当然听不进去张昭的意见,反而更看重鲁肃,优厚的物质赏赐,使鲁肃一夜之间与昔日的僚属一样富裕。但此时孙权并未下定割据称雄决心,而且开始脚踩两只船在观察形势。

    公元207年,刘备茅庐三顾,待价而沽的诸葛亮携着《隆中对》登上了政治舞台。鲁肃比诸葛亮直率,没有“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矫情做作,是以指仓借米的豪爽结识周瑜,并因缘附会,以布衣被荐于孙权。孙权在“众客罢退,肃以辞出之际被单独召见,合棚共饮”中,鲁肃指天划地地高谈阔论,抛出了东吴版的《隆中对》。

    关于形势。诸葛亮认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交锋”,“孙权拥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荆州“北据汉、河,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但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诸葛亮在谈论天下形势时,突然笔锋一转,大谈起人才的重要性,即:“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二百九十五个字的《隆中对》,忽然加进了一大段文不对题的内容,似乎变成了应该切除的骈指。其实不然,大谈人才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强调人谋的作用,当然是在打广告推销自己,其潜台词则是:你要终止狼奔豕突、四处逃窜的困境,就得请教区区在下,依靠区区在下了。

   鲁肃认为“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指出其腹地的症结依然是“北方多务”( 见《三国志·鲁肃传》),有后顾之忧。  一个“诚不可与争锋”,一个“不可卒除”,这是同一认识的两种表述。由于孙权、刘备的处境不同,诸葛亮、鲁肃在分析天下形势时,侧重点自然不同,鲁肃强调不应再做东汉王朝的愚忠之臣,也不能向北扩张,而是巩固父兄基业。诸葛亮则要刘备避实击虚,即躲开实力雄厚的曹操,另外寻求立足之地。所以鲁肃着眼于曹操,诸葛亮更看重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两相比较,鲁肃的眼光更为深邃,“汉室不可复兴”,这是他发出的东汉王朝死亡通知书,比诸葛亮“汉室可兴”的盲目肯定高出了许多。至于曹操的“北方多务”,则更是卓识远见。是时,韩遂、马超等十部依据陕西、甘肃分裂割据,这是国家统一的潜在威胁 ;袁绍残部尚在为敌骚扰;匈奴乘机南下烧杀掳掠;黄巾起义虽被镇压,余部尚在四处活动。在通信工具原始、信息十分闭塞的时代,一个布衣知识分子对天下形势能如此高瞻远瞩,也属难得。

    把此时的东汉中央政权不称为中央政权而冠以曹操,除了点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质外,不能不说诸葛亮、鲁肃两人各怀了叵测居心,是为刘备、孙权割据称雄寻找的借口。中国历史上,幼主暗弱,大臣主政者屡见不鲜,但是鲜有以主政大臣姓名取代政权的事例。西周周公主政,西汉霍光主政,都不曾以他们名字冠名政权,即以西蜀论,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的十二年中,西蜀政权也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刘禅不过是挂名皇帝、玉玺皇帝,如果以主政者冠名,西蜀当如何称呼?至于曹操、诸葛亮主政后的结果不同,那是之后的历史,不能以可能成为立论的依据,结论不能成立于实践之前。

    关于策略。对天下形势剖析判断后,诸葛亮、鲁肃并没有屈从于显现的天下大势,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似乎无望中寻找可能,在政治夹缝中探索机会,并力图最大限度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但是大势所趋,机会渺茫,对孙权、刘备来说不是归顺,就是毁灭,生死决定于一念之间。鲁肃、诸葛亮在非此即彼中,犀利地发现了第三种出路的可能性,即促成孙刘联合以共同抗拒华夏统一的大势。

    诸葛亮的策略是“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结好孙权”是总策略的核心部分。鲁肃的策略(这是他赤壁之战前夕补充的)是 “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在诸葛亮看好孙权的同时,鲁肃也将宝押在刘备身上。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刘备必须抓住军阀刘表的一部分人马。否则,光杆司令的刘备就没有利用价值,当然就没有了合作的基础。

    君子所见略同,政治家心有灵犀,孙刘联手使华夏瓜分豆剖的蓝图,由诸葛亮、鲁肃各自独立地勾勒了出来。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客观地说,孙刘之间的联合战线,是出于自身发展壮大的目的而形成的暂时勾结,对社会发展、历史进步并没有积极意义。而且注定是短命的,因为两个战略方针都对荆州、益州馋涎欲滴,志在必得;更何况,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夺取中国而南面称孤。中国只有一个,而想称孤的却有联合的双方。

    关于战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为四步:第一步,占领荆州。这是以反问句式明确的,即“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第二步,夺取益州。因为益州是天府之国,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正是分裂割据的好地盘;刘璋暗弱,因之最容易成功也最容易据此与中央分庭抗礼。第三步,在巩固荆州、益州的同时,“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并且与孙权结成盟友,从而获得可靠的后方。这虽然是诸葛亮的总策略,但仍包含着战略步骤的内容。第四步,一旦“天下有变,派一上将出荆州夺取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那时候,必将出现百姓“箪食壶浆以迎”刘备的局面。鲁肃在他的《隆中对》中,根据“北方多务”,曹操无暇南顾的机会,制定的战略分为三步:第一步,“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这虽然没有大的动作,却是鼓励孙权同中央公开地撕破脸面,割据称雄。因孙权心有余悸,鲁肃进而鼓励道:“规模如此,亦自无嫌 (应为谦字)。 ”第二步,“因其多务,剿灭黄祖,进伐刘表,竞长江之极,据而有之”就有了可能。如能如愿,先同曹操共分天下,搞成一个南北朝。第三步,“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诸葛亮、鲁肃的战略,虽然不尽符合实际,但在今天看来,仍不失精彩。惟其精彩,给社会造成的后果就更为严重。

    关于最终目标,诸葛亮确定的最终目标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即让刘备成为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匡合诸侯的霸主,像他们拥护周天子那样拥戴东汉王朝,并使之中兴。鲁肃制定的最终目标是让孙权像刘邦一样统一天下自己做皇帝。

   《隆中对》功耶罪耶?判定重大历史事件的功过是非,必须有客观公正的准尺墨绳,这就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普通劳苦百姓的利益。如果将标准确定在某一个人、某一个政治军事集团的利益上,即令得出一百个结论,一百个都是错误的。也不能运用成王败寇的陈腐观念,成功者即颂之为胸怀大志,失败者则唾之为素怀野心,这是不讲是非曲直的实用主义;有时候,这种观念还往往表现为阿谀逢迎或落井下石。东汉光和末年的黄巾起义,标志着民众已经无法照常地生活下去,自此开始至公元208年赤壁大战的二十五年间,灾荒战祸已将中国折腾得哀鸿遍野,饿殍载道。国不成国,家不成家,山河破碎,人民倒悬的地步,也够令人痛心了。好在曹操平定了黄河流域,给华夏带来了统一的希望,给民众带来了一线生机。而诸葛亮、鲁肃只将目光扫描于其主的未来“事业”,并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却不顾民众的疾苦和国家的再次分裂,极力挽救了垂垂将死的老军阀刘备,策划孕育了新军阀孙权,两个《隆中对》已经难辞分裂华夏的罪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5-14 12: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jc_xxxxx 于 2007-5-14 08:49 发表
其实,在稍早些时候,鲁肃也有一个类似的《隆中对》,这是他同孙权的一次谈话。两个《隆中对》对当时中国政治格局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它是一把打开另一画廊大门的钥匙,让当时和后世看到了一幅三国鼎立的历史 ...

若这样,当年阿瞒就应附首就擒,让袁绍把他捉去罢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桃花岛主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93
编号 10528
注册 2004-7-9


发表于 2007-5-14 13: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父兄孙坚、孙策,都有着维护中央集权,保护地方民众的光荣历史。

这句话说得非常有趣,不知道孙坚打掉的南阳刺史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他打刘表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他拿玉玺又是什么意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uke19821001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69
帖子 5330
编号 44493
注册 2005-7-29


发表于 2007-5-14 15: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猪是小学生?这么简单的道理居然能整这么大篇垃圾文章出来,光看标题就知道后面的都是垃圾了。

我只问你,刘备称皇帝是哪国的皇帝?曹丕的皇帝又是怎么来的?是哪国的皇帝?孙家的皇帝又是哪国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toriasthor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0
编号 112556
注册 2007-2-24


发表于 2007-5-15 01: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在故意搞笑,幽默是需要有人来欣赏的。

大家不用当真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循环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45281
注册 2005-8-10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5-15 13: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又是那位胡大教授的大作了
真不知道他跟诸葛有什么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墨叶

★★★★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359
帖子 23258
编号 97330
注册 2006-12-26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7-5-15 13: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知道作者是分裂华夏的历史小罪人.
所以要把刘备和诸葛亮诽谤成分裂华夏的历史大罪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2750066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5
编号 61501
注册 2006-3-7


发表于 2007-5-15 13: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
恩恩恩,楼主说的好,看来除了夏朝,从商朝开始后面的人每个家伙都是分裂华夏的了,,,,好啊
那老毛也是罗。。。。楼主,你反国家,反人民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紋刀狩易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68
帖子 6440
编号 1909
注册 2004-10-10
来自 北半球


发表于 2007-5-15 13:4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才3国~~能分到哪去?~~~以后分的才厉害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otsuya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1
编号 90713
注册 2006-11-9


发表于 2007-5-15 14: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就算我不是拥护刘备一方的,看完也大大的
瀑布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太初元始之天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5
编号 36510
注册 2005-4-11


发表于 2007-5-17 11:5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权当看一笑话尔,诸君不必较真,而今这样的人遍地皆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zx222161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8
编号 88283
注册 2006-10-22


发表于 2007-5-17 12: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前略)厚的物质赏赐,使鲁肃一夜之间与昔日的僚属一样富裕。


我记得当初孙家缺粮还是问鲁肃借的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9·18·193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8
编号 159249
注册 2007-5-17
家族 瓦岗寨


发表于 2007-5-17 13: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想不通,如楼主所说,最开始大家都不要结盟打董卓了,那也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了.
当时的什么太守,刺史等本身就是拥有各自势力的军阀,他们的军队都是自己私养的,皇帝根本就是个摆设,整个中国在那时候早就四分五裂了,最后还是要看哪个军阀统一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bestkang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0
编号 43701
注册 2005-7-18


发表于 2007-5-17 13: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成王败寇,老猪以失败者的身份确能受到多数后人的肯定,这已经是他了不起的地方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07-5-17 13: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样说曹操也是啊,官渡的时候他为了国家统一应该投降,赤壁还打什么?为了国家统一,降了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黄巾军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2
功绩 14
帖子 385
编号 65207
注册 2006-3-25


发表于 2007-5-17 14: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明明是新浪某人博客上的一篇文章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灭第六天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5
编号 147647
注册 2007-4-27
来自 淮左


发表于 2007-5-18 18: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作者思维怪异,有些不似常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vvqqmm
(关宁)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88056
注册 2006-10-21
来自 江苏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5-18 19: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1 jc_xxxxx 的帖子

楼主的言词,看还受易中天影响很身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vvqqmm
(关宁)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88056
注册 2006-10-21
来自 江苏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5-18 19: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1 jc_xxxxx 的帖子

楼主的言词,看还受易中天影响很身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贵州野人镇疏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39
帖子 883
编号 88063
注册 2006-10-21
来自 杜里尼大街24号(Via Duri ...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07-5-18 19: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原创啊?
还是转的?作者是谁啊?
认识一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旖旎从雨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功绩 15
帖子 482
编号 55173
注册 2005-12-12


发表于 2007-5-18 20: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恩.. 按照文章的逻辑慢慢数吧   项分秦天下... 所以项是分裂华夏的罪人.

高祖刘邦攻击项 所以刘邦是罪人.

七国之乱

在然后王莽光武皇帝 两人里面得至少有一个算是叛逆吧.

在然后..三国时期的关东诸侯..恩 也算分裂吧.

司马夺曹.

八王之乱

宋齐梁陈  唐宋元明清民国  哪个不是杀戮 哪个不是叛逆 哪个不是分裂华夏.

国家统一了 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君岂不见 秦王之暴政呼.

反到时春秋战国诸侯并立. 百姓的日子反倒可能会好些. 毕竟文景 贞观 康乾 这样的治世 在中国历史上太少 时间太短.

[ 本帖最后由 旖旎从雨 于 2007-5-18 20:2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武之圣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61
编号 81495
注册 2006-9-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5-18 20: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以前曾经有人恶搞三国,说孔明的三分论发展到李等会那就变成了两国论。
    就当是茶余饭后的笑料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wwwind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10
编号 32559
注册 2005-2-12


发表于 2007-5-18 20: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实大家崇拜诸葛,不过对人自己的生存价值的一种探讨形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ngxia718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1
编号 132177
注册 2007-4-3


发表于 2007-5-22 17: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分裂?罪人?非也非也
在乱世要想生存自然要有其生存之道,选择明主也不是胡乱就投靠的,为主选择一条道路以及分析当今天下的形式更是一种证明军事的眼光之所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客上天然居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0
帖子 996
编号 29853
注册 2005-1-8


发表于 2007-5-22 17: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用现代的眼光来研究古代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的特色之一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5-22 20: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种人先蔑视一下再鄙视一下接着唾骂一下,然后说事!
文章的具体内容就不看了,无非是胡说加八道而已.就其观点,那袁绍强盛的时候曹操还抵抗什么呢,赶紧投降啊,难道不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吗?生灵涂炭的后果你曹孟德负的起吗?
国共不和而动刀兵的时候,蒋的势力远胜毛,毛还抵抗什么啊,赶紧投降啊,难道不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吗?生灵涂炭的后果谁负的起?
照此论推断,古往今来凡是跟战争沾上关系的良将名臣,大概都是在分裂华夏吧,理应统统斩首,以警后人!

末一句,楼主,该干吗干吗去,另外,日常饮食该换换了,不知道是吃什么长这么大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7 20:1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25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