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万历是明君还是昏君!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6-25 00: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弱势群体 于 2008-6-24 17:15 发表
我感觉有些人太不懂事儿了

虚君政体虽然有皇帝,但是主政者的权力却并非来源于皇权

如果明朝真是他们嘴中的虚君政体,就不会有太监祸国和外戚祸国了

太监和外戚都是篡取了皇权,才能只手遮天

在皇权至上的政体中不勤政当然就是不合格了,当然勤政了也未必合格,比如崇祯

这话极有见地。

关键的一切,是权力的来源。

明朝的情况,明明是皇帝懒惰,内阁作为皇帝秘书班子代理皇权而已,哪有真正的虚君?

明朝明明是皇权极重的时代,甚至连作为政府首脑的丞相一职都被取消,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皇权畸形膨胀,这种情况,居然还说虚君,真是笑话了。

要说虚君,在中国古代或许只有汉初有点萌芽,至于明朝,连影都没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25 00: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红说的不差
但我觉得有点“唯出身论”
内阁虽然是皇帝的秘书,但后来它就是在皇帝和文官之间扮和事老
甚至文官压力大的时候,反调过头来,罢皇帝的工
如果在权力表现在是内阁与皇帝本人出现矛盾
那仍须另行考察
换句话说,内阁发展到明末,虽然是皇帝的秘书,但皇帝也不会说撤就撤了,甚至不会撤了,此时就不那么简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00: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想论证万历乃明君的朋友,无非是想把万历往道家治国无为而治上面引。在中国无为而治成功的典范,汉初文景,东晋谢安。对比下,是不是皇帝或执政者躲在深宫长达28年不上朝就叫做无为而治了。不要被万历怠政造成的民间思想自由等现象所迷惑,表面上的相似性,本质上相去甚远。某些好的东西既然无人过问,坏的东西就更是无人搭理。而中国,坏的事物向来比好的事物影响更深远,封建时代权力绝对,人性本恶。

    有人以国家照样运转褒奖万历,光以“运转”为标准,其实国家运转的好坏与否~效率如何,似乎就被选择性无视了。这里,我引用阎崇年老师的一点文字:“万历皇帝却将大臣奏章“留中”不发,就是既不批示,也不发下,而是搁置一边。没有皇帝的批示,事情就不能办,整个中央机构,几乎停止运作。上自尚书,下到知县,缺员得不到补充,辞职也得不到批准,使得衙门无法办公。大学士、首辅叶向高,章至百余上,结果,还是两个字:不报,就是没有回音。”我不认为这是诸君不屑一顾的阎崇年老师虚构的史实,这样的状况也能叫国家正常运转?

    无为而治,不等于无政府主义。特别是在封建时代。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2:2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6-25 00: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25 00:11 发表
三红说的不差
但我觉得有点“唯出身论”
内阁虽然是皇帝的秘书,但后来它就是在皇帝和文官之间扮和事老
甚至文官压力大的时候,反调过头来,罢皇帝的工
如果在权力表现在是内阁与皇帝本人出现矛盾
那仍须另行考察
换句话说,内阁发展到明末,虽然是皇帝的秘书,但皇帝也不会说撤就撤了,甚至不会撤了,此时就不那么简单

不是唯出身论,而是唯权力来源论。

内阁的权力来自何处?不是制度,而是皇帝。这是最根本性的问题。他们的权力是皇帝赐予的,所以他们只能依赖皇帝,不可能对皇帝做出真正的抵制和斗争,这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按照制度,内阁是不能参政的。可内阁最终却总领朝政,这离开皇帝的支持,可能吗?

所以当朝臣质问张居正凭什么主持朝政时,张居正只有去向皇帝哭诉:“臣所理者陛下之事,臣所言者陛下之言”。张居正的这两句话,是对内阁的地位、功能最明确、也是最坦白的表白。


如果有朝一日,明朝皇帝修改了官制,把内阁重新定位,在典章制度中明确写明由内阁大学士主持朝政,那么这时内阁才能成为政府首脑,才有可能脱离皇帝而独自行使行政权。可惜的是,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过。

所以,虽然在明朝大多数时间内,内阁事实上起到了丞相的作用。但是,只要他的政治基础一天没有得到改变,它就始终只是皇权的代表。

譬如,唐朝的制度规定,中书省拟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因此,唐朝三省的独立性就很高,武则天不经中书、门下而颁诏,有朝臣当廷呵斥:“不经凤池鸾阁,何由称敕?”即使武则天能杀掉这人,但对她诏令的合法性已经打了大大的折扣。可明朝呢?明朝内阁可以质疑皇帝圣旨的合法性吗?这其间的差别,就是唐初三省和明朝内阁的权力来源不同。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6-25 00:3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25 00: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0:26 发表
想论证万历乃明君的朋友,无非是想把万历往道家治国无为而治上面引。在中国无为而治成功的典范,汉初文景,东晋谢安。对比下,是不是皇帝或执政者躲在深宫长达28年不上朝就叫做无为而治了。不要被万历怠政造成的 ...

阎崇年不是胡说八道么
乡试会试没停
漕运盐运没停
海外贸易没停
税收没停
中央机关运作没停
缺人是不错,但缺人缺的是那些高级官僚,比如尚书缺了,那还有侍郎,侍郎缺了还有各司主事
皇帝不干预这些具体人事,也罢工不肯认命,结果就是中低级官僚直接向内阁负责,免去了大官联合压皇帝的状况,但机构还是会运转的
正因为如此,说明了,虽然专制时期却不是一个人在苦干,这就是万历的高明。全靠一个人拼死拼活得干,到处去当消防队员,累死也没多少效果嘛

而且万历不上朝不等于不管事,人事言官的奏折被留中不等于所有奏折被留中,一直到了万历逝世前一二年,对辽东战事万历也是亲力亲为,人事部署也是万历在苦思废想。留中部分口水奏折,不上个朝,就是消极罢工就是闲着玩不理国事?怎么可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00: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所谓明朝的顶峰,对外交流的盛世。个人认为是在永乐。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万里扫荡漠后班师回朝于北京时如是说

       永乐时期的盛景,放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比,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论对外交流,郑和下西洋远至非洲,通好西域,万宾来朝,外国君主至此安居乐业,乐不思蜀;论武功,北征蒙古,南伐安南(注意,永乐朝越南成为中国的一个省),锡兰(今斯里兰卡)国王发兵劫郑和舟,郑和将其擒获后押送回国(眼熟吧,这事现在是美国干的);论经济,虽然大事不断,仍然保持了国泰民安,经济稳定,远胜汉武隋炀。论文化,永乐大典,旷世巨著。

    如果仅仅因为明朝长时间稳定使得万历朝经济突出,就把万历朝归为“顶峰”,未免贻笑大方。何况这么长时间的稳定,功劳也在洪武永乐,于谦张居正,几代人的积累,万历不过是个擅于推倒大厦的主~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2:2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25 00: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0:46 发表
所谓明朝的顶峰,对外交流的盛世。个人认为是在永乐。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 ...

话说,永乐确实很牛,他干那些事,没人超得过,五征蒙古七下西洋修长城征交趾平越南修运河修北京修武当修永乐大典……

不过有明朝特色的还是万历时期,比如异端勃发、西学东渐、色情书籍泛滥、言论自由、市民运动兴起、皇帝消极用权、朝廷纷纷扰扰。多有特色,这种欲望时代,多有吸引力~~这是老百姓的盛世,平庸的低调的甚至不起眼的盛世,不是唐代那种打肿脸的盛世,高调张扬出风头的是统治者

说到底评论眼光不同罢了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8-6-25 00:5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00: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25 00:36 发表

万历不上朝不等于不管事,人事言官的奏折被留中不等于所有奏折被留中,一直到了万历逝世前一二年,对辽东战事万历也是亲力亲为,人事部署也是万历在苦思废想

万历既然大事管得很妙,怎么会让在朝鲜让明军丢尽颜面的杨镐哥又捣鼓了一场萨尔浒呢?辽东战事既然如君所言,是万历亲力亲为,可惜后金的转折和崛起就是从万历朝开始。

如果如君所言高级官员可有可无,不明白明成祖设立内阁有何意义?何况部门长官,洪武朝就已不可或缺。原来万历帝的水平竟已超越了永乐洪武?可惜,洪武永乐朝是追着游牧民族虐,万历朝正好相反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0:5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00: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25 00:51 发表

话说,永乐确实很牛,他干那些事,没人超得过,五征蒙古七下西洋修长城征交趾平越南修运河修北京修武当修永乐大典……

不过有明朝特色的还是万历时期,比如异端勃发、西学东渐、色情书籍泛滥、言论自由、市 ...

我上面说了,不要被现象上的共性迷惑,无为而治,不等于完全不治。老子也承认:统治者虽应该任由天下自然发展,也必须随时调整消除与天道悖逆的事物。万历朝既然好事没人管,恶事更加猖獗。封建时代,权力绝对,恶事的影响绝对比好事影响大。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1:0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25 01: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0:52 发表


万历既然大事管得很妙,怎么会让在朝鲜让明军丢尽颜面的杨镐哥又捣鼓了一场萨尔浒呢?辽东战事既然如君所言,是万历亲力亲为,可惜后金的转折和崛起就是从万历朝开始。

如果如君所言高级官员可有可无,不 ...

谁用人百分百正确?事实证明万历在战场上的用人一向很好,杨镐才败万历震怒,撤换得也挺快。三大征哪一仗不是万历定的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25 01: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0:56 发表

我上面说了,不要被现象上的共性迷惑,无为而治,不等于完全不治。老子也承认:统治者虽应该任由天下自然发展,也必须随时调整消除与天道悖逆的事物。万历朝既然好事没人管,恶事更加猖獗。封建时代,权力绝对 ...

万历根本不是无为而治,你这是自己数个靶子自己打
万历的情况是,明初以来的运转体系很稳定,因此少了他一个不少,多了他一个可能多了
中国固然是极权体制,但万历至少还分得出皇室与政府的区别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8-6-25 01:0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01: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25 01:04 发表

  谁用人百分百正确?事实证明万历在战场上的用人一向很好,杨镐才败万历震怒,撤换得也挺快。三大征哪一仗不是万历定的人

  注意,第一,杨镐不是第一次给明军抹黑。让一个导致朝鲜战场明军主力血流成河的主,重新指挥11万大军(一说47万),这用人合理?第二,万历三大征,国内两次敌我实力对比悬殊,万历自己很当回事而已。援朝抗日,在陆地上明军和日军也就打成平手,这还是在明军后勤通畅,日军水战不利,后援不济前提下的结果,最后靠国力耗过了日本。而明军主力在陆地上的惨败,就是杨镐哥的好戏。万历论武功,只有自己躲在深宫YY的份。

 话说回来,为什么杨镐能起死回生呢?因为万历不理朝政,使得党争超越了大臣的理智,杨镐的复职,完全代表了党派利益,而不是国家利益。这既是大臣的失职,更是皇帝的不堪。

 论料理国政的水平,史载:“二十年,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经此三次战役后,明朝元气大伤,成为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万历朝经济发达,国库充盈”不过是张居正主政时期的中兴景象,诸位时间倒置,拿来安在万历头上罢了。如此老师,最后还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万历这哥们够绝。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2:3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01: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25 01:05 发表

万历根本不是无为而治,你这是自己数个靶子自己打
万历的情况是,明初以来的运转体系很稳定,因此少了他一个不少,多了他一个可能多了
中国固然是极权体制,但万历至少还分得出皇室与政府的区别

少了他一个不少?多了他一个多了? 这才叫君自己的臆想。

别的不多说,我们码资料

   万历四十年(1612年)时,宰辅只剩下首辅叶向高一人,而且他也没法工作,奏章上去就留中不发,许多问题处理不了。这位大学士、首辅索性在家里头称病,三个月闭门不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只有吏部赵焕一位尚书,户、礼、工三部各只有一位侍郎。都察院自都御史温纯罢去后,八年没有正官。因为刑部缺少处理刑法的官员,长期不能决案,积压案子数量多、时间长,引起在押人员及其家属的不满。于是犯人家属,集体在长安门前哭诉(《明史·方从哲传》)。你杀个人,10年都判不下来,爽不?被杀的爽不?经济纠纷怎么办?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萨尔浒大败后,辽东告警,京师震惊,吏部尚书赵焕“率廷臣诣文华门,固请帝临朝议政。抵暮,始遣中官谕之退,而诸军机要务废阁如故。焕等复具疏趣之,且作危语曰:‘他日蓟门蹂躏,敌人叩阍,陛下能高枕深宫,称疾谢却之乎?’帝由是嗛(xián)焉。考满当增秩,寝不报。焕寻卒,恤典不及”。文言,不难懂吧?火烧眉毛了,还玩宅男。
  
   万历帝派遣太监作税监到大邑、矿监到矿山、盐监到两淮、珠监到广东等,替他聚敛钱财,以供享乐。太监的权力急剧膨胀,太监的危害日益严重。大学士、首辅朱赓沉痛地说:“今日政权不由内阁,尽移于司礼。”(《明史·朱赓传》)魏忠贤出现的环境始于万历。

   党争激烈。先是出现东林党:“吏部郎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海内士大夫多附之,‘东林’之名自是始。”(《明史·宦官二·魏忠贤传》)后来,楚党、浙党(大学士沈一贯始)、齐党等相继而起,后又出现阉党。党争误国,杨镐的例子,够血腥了吧

   论军事“万历朝开始欠发军饷,官兵哗变。辽东原有战马数万匹,兵败之后,一朝而空。兵器朽坏,滥竽充数。在辽东的行政中心辽阳,有一次检阅3万官兵,有2万人头戴着毡帽,破衣烂衫,没有武器,拿根棍子。明军打萨尔浒之前,官兵在练兵场上训练,拿着槊(shuò)稍一抖,槊头就掉了。要杀牛祭纛(就是祭旗),刀是锈的,捅了三刀,才把牛杀死。”

   明白我说的好事无人管,坏事更猖獗的意思了吧~何况那些所谓“好事”,和这些军政大坏事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1:4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01: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还是那句话,不要把张居正主政时期的中兴景象张冠朱戴到万历头上。所谓“经济发达”不过是各位一厢情愿倒转乾坤,时间重置的结果。


国库空虚,党争误国,军事无能,女真崛起,全部出现在万历中后期。注意,再次提醒万历前期主政的是张居正。如此皇帝,能称之为英明?平庸也够不上吧~少了他一个真的不少,可惜皇帝宝座上坐的是他,把魏忠贤,李自成,努尔哈赤诸君成长的优秀环境史无前例的一并培养起来,这也确实不容易。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1:3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02: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批判万历,某些学者的焦点集中在他对明亡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主要是从治国能力的角度出发。我评价人,向来还是往客观方面看的,有些人确实不适合作皇帝,作皇帝也不是他自己的意愿,拿治国无能批判他,未免不近人情。

  可惜万历,就是做人也一无是处。评价一个人:首先看德,万历欺师忘本,用偏执的报复回馈老师对其王朝和其个人辛劳的付出。君子,当厚德载物。好吧,君子不是人人可做的,我不强求。无德有才,也可作个名小人,万历兴许还可以作某方面的艺术家。接下来,咱们论才学,三红早就说过了,隋炀帝这么残暴不仁的君主,好歹还能写一手好诗。而艺术界赞誉极高的宋徽宗,李后主论治国也算得荒淫无道,好歹人家字画词作流传千古。看来,万历连名小人或者艺术家也挨不上边。好吧,也许你出身就是个土鳖,风雅之事一窍不通,我不强求。朱元璋,文化不高,却是个军事天才,万历三大征?建议回深宫YY。

   分析到现在,我开始无奈了,道德败坏,才能低劣也就罢了,做个平庸的小人,总可以吧?万历可不愿消停,怠政敛财,鼓励党争,放权宦官,最终留给继任者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万历留给我们的有啥?诸君这么想挺他,找来找去,也就找到个民间思想自由。说句实话,诸君这挺万历的材料很站不住脚,或者是不懂中国国情。中国特色,一到集权统治者昏庸无能,不务正业,文化上就能出现真正的百花齐放。如果这也算功绩,不如封建时代大家都往昏君那上面靠,于国于民,也许就功德无量了~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2:3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8-6-25 09: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0:26 发表
想论证万历乃明君的朋友,无非是想把万历往道家治国无为而治上面引。在中国无为而治成功的典范,汉初文景,东晋谢安。对比下,是不是皇帝或执政者躲在深宫长达28年不上朝就叫做无为而治了。不要被万历怠政造成的 ...

您还真是会YY,上次说努尔哈赤死因的问题,您给我扣的袁黑的帽子,这次又换一个万历无为而治的帽子扣,自己给别人YY一个容易辩驳的论点,然后再批驳,您还真是聪明啊!

通篇之内我在论证的不过是万历非昏君的论点,我已经说明了,一个在自己执政的大部分时间内,国家经济、科技、对外贸易(注意是贸易而不是赠予)、民主意识都达到了王朝巅峰的帝王,同时,绝大部分时间内政治运转正常,军事节节胜利,这样的帝王是不可以被称为昏君的,给他昏君的定位是后人为了自己的政治需要而刻意丑化而来的。

就像一个单位领导,只要企业业绩不错,是不是准时出勤,是不是亲历亲为都不重要了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5 09:1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langy8393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8
编号 98115
注册 2007-1-1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2008-6-25 09:4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在某些极端分子心中,明朝皇帝都是极端优秀的。是没有昏君的.
=======================================
在某些极端分子心中,明朝皇帝都是极端优秀的。全是昏君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1:15 发表

  论料理国政的水平,史载:“二十年,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经此三次战役后,明朝元气大伤,成为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万历朝经济发达,国库充盈”不过是张居正主政时期的中兴景象,诸位时间倒置,拿来安在万历头上罢了。如此老师,最后还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万历这哥们够绝。

史载:“二十年,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


明朝:两税收入实征白银266万7680两,商业税收入包括盐税250万两,茶税10余万两、市舶税4万两、通过税60万两、营业税20万两,总额不过340万两


万历三大征的耗费
200万+700万+300万+1200万
1200万两不到万历三年财政收入,因此所谓国用大匮纯属胡说八道。

[ 本帖最后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6-25 10:3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16: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5 09:11 发表


政治运转正常,军事节节胜利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只有吏部赵焕一位尚书,户、礼、工三部各只有一位侍郎,刑部长时间无法审理案件。这叫政治运转正常?军事节节胜利~原来你连万历朝萨尔浒大败,辽东丢城弃土都不知道,难怪你要贻笑大方的颠覆袁崇焕了~知道明朝末期最大的外敌女真啥时候崛起的?就是你最崇拜的万历朝

      我想,讨论一个问题,还是了解点常识比较好,否则总是帮你启蒙,你我都累。脱离现实历史,全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幻想,这才叫YY。看来你不仅不了解明朝历史,连YY的含义都不知道,笑~罢了,你要说万历英明神武我也没办法,爱怎么YY怎么YY吧~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16:3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16: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6-25 10:33 发表

史载:“二十年,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


明朝:两税收入实征白银266万7680两,商业税 ...

且不论你340万两年收入的数字是否准确,又是明朝哪个时期的数据。难道你认为340万两白银收上来,每年一分不用?都存库房里?难道你把财政收入理解为只入不出?

     假设只入不出,当然这个假设过于离奇,所谓三大征用去将近四年的总财政收入,这国库还不大匮?四年的总财政收入,用得干干净净,你猜此后国家支出的经费从哪里来?讲具体点,比如军费从哪里来?难怪从万历朝开始,明军欠饷,兵器朽败了,11万(一说47万)明军被6万女真完虐,显然不是偶然的~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23:2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8-6-25 18: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16:35 发表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只有吏部赵焕一位尚书,户、礼、工三部各只有一位侍郎,刑部长时间无法审理案件。这叫政治运转正常?军事节节胜利~原来你连万历朝萨尔浒大败,辽东丢城弃土都不知道 ...

看来您的中文理解能力有差距啊。。。

我说的大部分时间内。。。大部分时间自然规避掉辽东战争的问题,简单的文字游戏而已,但不能挖个坑您就跳啊

刑部长时间无法审理案件给我举个出处,至于其他国家大事,均是按部就班,大事按部就班不就是正常么?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5 18:1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23: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5 18:00 发表


看来您的中文理解能力有差距啊。。。

我说的大部分时间内。。。大部分时间自然规避掉辽东战争的问题,简单的文字游戏而已,但不能挖个坑您就跳啊

刑部长时间无法审理案件给我举个出处,至于其他国家大 ...

  大部分时间?再次提醒,讨论问题要立足于现实和历史,YY要不得。好吧,在下佛心来的,帮你启下蒙:明朝万历这个年号一共使用了48年,而万历不上朝长达28年,小学算术会不?28/48,哪个部分算大部分?何况万历十年(1582年)以前,十年时间里主要由张居正主政。好吧,留给万历好歹像回事的48年里仅剩10年,10/48,这比例过得了50%?差不多1/5的时间过得去,这就叫大部分时间了?

  再论君所言的“军事节节胜利”,朝鲜战场明军主力在陆地上就屡遭败绩,辽东更是输得一塌糊涂。试问,万历朝真正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几次?最大的两次,援朝抗日和萨尔浒大战,朝鲜战场明军在陆地上多次以多败少最后依靠水军和综合国力勉强耗过日本;辽东战场万历朝陆军出动规模最大的萨尔浒大战,明军主力几乎被全歼。小学算术会吧?你非要说朝鲜算胜仗,我不和你争。算上朝鲜战场,万历朝的大规模胜仗比例,顶多也才1/2,这算大部分?何况我还没计较萨尔浒大败后,辽东明军的节节败退。

  我又想起了君所言“宁远孤军应援救觉华岛”论,笑得肚子疼。历史不知道可以翻书,YY拿出来耍宝可是要闹笑话的哦

  另外,有关慕容君的财政收入说,这里我也找了点数据:张居正主政时期,明朝中兴,太仓积粮可支10年,国库富余钱财多达400多万两。也就是说,张居正积极改革,整饬吏治,所积累的国库充盈状况下的余钱也仅400多万两。而万历三大征,根据慕容君的计算,总花费达1200万两,这个亏空怎么补?自然是要裁减必要的国家支出,比如国防经费。何况,张居正死后,很多积极有益的改革政策被废止,国家发展远不及张居正时期,税收收入必然下降。万历朝开始拖欠军饷,是这种环境下的必然结果。再联系远一点,崇祯朝连续加征各种名目的“饷”,直接导致官逼民反,加速明朝灭亡,其实祸根还是出在万历。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23:1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5 23: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5 18:00 发表


大部分时间自然规避掉辽东战争的问题,简单的文字游戏而已,

哦,导致明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辽东战争,居然被您忽略掉了?说了半天,原来您老在玩文字游戏?对不起,是我的错,完全高估了您老的水平,找错了探讨的对象。抱歉抱歉,您老今后放心YY,在下再不打扰。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23:2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8-6-26 09: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23:14 发表


哦,导致明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辽东战争,居然被您忽略掉了?说了半天,原来您老在玩文字游戏?对不起,是我的错,完全高估了您老的水平,找错了探讨的对象。抱歉抱歉,您老今后放心YY,在下再不 ...

完了,说句玩笑话您又没理解

探讨一个帝王是昏君OR明君应该看他在位时大多数的表现,所以也要看大部分时间内的军事状况,在他大部分时间内军事是节节胜利的,所以以辽东战争失败来说明他是昏君有点过了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6 09:0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8-6-26 09: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又想起了君所言“宁远孤军应援救觉华岛”论,笑得肚子疼。历史不知道可以翻书,YY拿出来耍宝可是要闹笑话的哦
================================================
断章取义是没有意思的

我说的是如果袁崇焕如《春坡塘》所记载看到努尔哈赤重伤成那样并且打死北骑无算的情况下,后金又如何有能力强攻觉华并且袁崇焕上表无力救援?

看不懂什么意思可以说话,不要自己YY

关于这个问题,我已另开一贴,可以去那里讨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8-6-26 09: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23:11 发表


  大部分时间?再次提醒,讨论问题要立足于现实和历史,YY要不得。好吧,在下佛心来的,帮你启下蒙:明朝万历这个年号一共使用了48年,而万历不上朝长达28年,小学算术会不?28/48,哪个部分算大部分 ...

又自己YY,我说的是在他大部分时间内经济达到顶峰,科技全面爆发,对外贸易激增,军事节节胜利。如果您想教我算数,请用这四个来算算,不要用上不上朝来算,您这是标准的偷换概念。

我已经在前面说过无数次了,现在再说一遍:一个帝王如果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内经济达到顶峰,科技全面爆发,对外贸易激增,军事节节胜利,那么他可以不是明君但不该被称为昏君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6 09:11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16:45 发表

   且不论你340万两年收入的数字是否准确,又是明朝哪个时期的数据。难道你认为340万两白银收上来,每年一分不用?都存库房里?难道你把财政收入理解为只入不出?

     假设只入不出,当然这个假设 ...

340万两是商业税,还有200多万两的农业税。这是万历朝初期的数据,也就是张居正改革时期的岁入。出处是《万历矿监税使原因再探》 林枫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万历三大征才用去四年的总财政收入而已,不需要大惊小怪。


年份|收入|支出|老库库存|外库库存|未言明何库库存
1573|282|284|—|—|437
1583|372|565|—|300|—
1586|—|—|601|98|—
1587|370|370|400|9|—
1589|327|346|224|31|—
1590|374|400|117|40|—
1593|451|547|—|18|—
1600|—|—|200|—|—

以上是《明实录》中万历年间关于太仓收支情况的统计出自《明中叶后太仓岁入银两的研究》
也就是说在1600年三大征结束的时候太仓至少还有存银200万两,你猜此后国家支出的经费从哪里来?从太仓中来。


萨尔浒战役你是完全不了解啊,别闹欠饷、兵器朽败、47万的笑话了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16:45 发表
而万历三大征,根据慕容君的计算,总花费达1200万两

1200万两是根据妖刀村正的数据算出来的,并非我的主张。

关于三大征究竟花了多少:1592—1600年的“三大征”,共支军费588万两,时太仓尚裕,加派不多,大约只派了山东。这三次战争在宁夏、朝鲜、贵州,无碍生产,军费则主要投入内地市场。出自《16与17世纪的中国市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umi100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士兵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9
帖子 5487
编号 120385
注册 2007-3-13


发表于 2008-6-26 22: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6-26 10:52 发表

340万两是商业税,还有200多万两的农业税。这是万历朝初期的数据,也就是张居正改革时期的岁入。出处是《万历矿监税使原因再探》 林枫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万历三大征才用去四年的总财政收入而已,不需 ...

对这个数据有疑问,不打仗的时候基本都支出大于收入,钱年年少,都快没了,到了三大征后,居然还有200万两,别告诉我是万历RP爆发.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08-6-26 22:02 发表



对这个数据有疑问,不打仗的时候基本都支出大于收入,钱年年少,都快没了,到了三大征后,居然还有200万两,别告诉我是万历RP爆发.

没有发现快没了的数据。

和RP暴发无关,万历还多了两项收入
1、派遣税监征收商业税。
2、三大征在山东派了银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7 00: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啊,我们码资料才是探讨的王道,这个比给小白启蒙有趣~

1,“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 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 接,国用大匮。”《明史,宦官传》。

   未知慕容君三大征费银588万两的出处何来?

2,“其后接踵三大征,颇有加派,事毕旋已。”《明史,食货》

   假设国库充盈,如君想象富余200万两白银,为何还要“”派?慕容君也提到了往山东的派银,这还不说明国库空虚?你说山东派银说得振振有词,你明白山东派银的原因不?如果国库富余,为何还要加重税负?“”字明白?难道加重民间负担,苛捐杂税收上来,光凭突发事件后的账本数据反而说明了经济发达,国家富裕?这财务技巧用的,你要不要论证崇祯的各大饷促进了明朝经济增长?羊毛出在羊身上,把羊扒得赤身露体了,还要YY羊毛越扒越多,李自成们自然也就揭竿而起了。看来你完全不懂经济

3,“至(万历)四十六年,骤增辽饷三百万时内帑充积,帝靳不肯发。户部尚书李汝华乃援征倭、播例,亩加三厘五毫,天下之赋增二百万有奇。明年复加三厘五毫。明年,以兵工二部请,复加二厘。通前后九厘,增赋五百二十万,遂为岁额。所不加者,畿内八府及贵州而已。”《明史,食货》

    这是有关万历年间加派税收重负的又一条资料,注意三个重点:1,骤增辽饷三百万。2,户部尚书李汝华乃援征倭、播例,亩加三厘五毫,天下之赋增二百万有奇。3,时内帑充积,帝靳不肯发。

     这三条说明了什么?
     
     第一,万历朝张居正主政的繁荣时期,年入约400万两,而万历四十六年“骤增”辽饷300万两,3/4的增加比例,这负担老百姓承受得起?或者又要YY国库充盈?经济发达?
     第二,有关户部尚书引用三大征伐倭,播例,说明了“亩加三厘五毫,天下之赋增二百万有奇”是对三大征时期加派税收的重复,因此慕容君引用的资料描述国库突增200万两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内帑充裕,而万历帝面对内忧外患,不肯动用私房钱。这是史料记载,不容诸君YY。这说明了什么?万历帝英明神武?

       这之后,增赋更是骇人听闻的达到 了“五百二十万”两,超过了万历朝正常年份一年的总财政收入。哎呀,如此天文数字,账本上竟然一口气多出了五百多万!慕容君不会又开始臆想国库充裕了吧?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7 02:20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冒牌 2008-6-27 08:02 +33 支持“码资料才是探讨的王道”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1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1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8 07:3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881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