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燕京晓林于2006-01-12, 22:52:45发表
原帖由历山学士于2006-01-12, 3:48:16发表
关于兄的第一点,既然已经看过区域历史地理著作,兄也大体知道了金牛道的路线,就不难知道,战争史所认为的马鸣阁道,即今朝天驿(安乐河口)到今燕子砭镇(关城)这一段,包括白水关,都不在金牛道的路线上,这一点我一直再强调的.所以刘备切断的不是自己行军金牛道。
(《读史方舆纪要》对于金牛道的记载:正道则在汉中也今自褒城县至朝天岭,共四百四十里。《舆程记》:自褒城西南九十里而至沔县。又六十里为青阳驿。又四十里为金牛驿。其相近者有五丁峡,亦曰金牛峡。又七十里为宁羌州。州北十里有柏林驿,州南四十里为黄霸驿。驿南有七盘关,为川陕分界处。又六十里为神宣驿。又七十里至朝天岭,岭有朝天驿,计程共四百四十里也。又南至广元县六十里。)
关于兄的第二点,关城到阳平关之间肯定是有道路的,主要路线是燕子砭镇-阳平关镇-代家坝镇-大安镇-青羊驿镇-新浦镇-土关铺镇,汇合金牛道在东入勉县,今有公路相通,汉时不是大路;而从燕子砭镇去武都,主要是沿嘉陵江而行,路线是燕子砭镇-阳平关镇-巨亭-乐素河镇-略阳(武兴)然后向西北去武都的。
关于兄的第三点,前面的帖子也说过,刘备此时的意图跟徐晃的未必一致,刘备是为了安全,徐晃是为了歼敌。刘备是为了毁掉阁道,徐晃是为了保住阁道
关于兄的第四点,在前面的帖子也曾说过,刘备进攻是已经开始了,但是进展及其不顺,西路军失败,攻阳平不下。还有曹洪军的威胁。晓林兄不要以为刘备是很经得起打击的,想象一下,当年曹操攻阳平不下都想要回军的。还是设身处地的推论一下当时刘备的处境比较好,万一十万大军没于关下,刘备还有什么机会么?
关于兄的第五点,跟第四点的理由相似,如果是从撤军的后路来考虑,破坏比防守就更加有效了,所以刘备要去毁掉它
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晓林兄一直想要推翻现在比较公认的马鸣阁道的位置,但始终不告诉我们更加合理的位置以及证明这个位置的证据,而总是用“反证法”,要知道逻辑中有个基本的论题“即使证明了除某甲之外所有的人都没有杀人,也不能证明某甲就是杀人凶手”。
还请晓林兄指导。
历山兄:感谢提供了很多资料!
1、白水关的位置,其实有两种说法,中国历史地图集认为在金牛道上,大致在今朝天镇附近;而其他资料以及四川很多旅游资料都认为不在金牛道上,而在青川县。
但是问题就又出现了:
如果白水关不在金牛道而在青川,也就是在蜀地通向陇右的道路上,试问三国志先主传裴注的典略:於是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典略曰:备於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馀区。)
请注意,裴注把典略这段记载注引在刘备从汉中返回成都之后,证明刘备的这些行动是为了加强成都与汉中这个战略据点的联系,而刘备如果为了加强成都到汉中的交通,自然应扩建金牛道,而决不可能去大力修建蜀地通向陇右的道路。
由此,我认为白水关其实也是在金牛道上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观点上正确的。
2、这一点,希望兄能有更好的证据,证明在东汉末年,关城确有道路通阳平。即使真的有,我们考虑一下:蜀道艰难,尤其是这条金牛道,对于刘备的大军而言,是迫切需要更多的道路来运送粮草到前线的。如果马鸣阁道是蜀地通阳平的另一道路,刘备怎么可能不加以利用?反而要自己断掉呢?
3、徐晃的作战企图,三国志徐晃传写的很清楚,就是曹操对徐晃的评语:
——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
请注意:徐晃的作战胜利,是粉碎了刘备企图断绝汉中外内,以便夺取汉中的计谋,而不是别的。我一直强调曹操这句话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已经把徐晃在马鸣阁道作战的意义说的非常清楚了:既不是要切断刘备的撤退路线,也不是要深入敌后消灭刘备的有生力量,而仅仅是为了保护汉中的内外联系(自然是与自己后方和友军的联系,而决不可能是汉中与四川的联系)。
4、汉中对曹操和刘备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法正、杨洪都有陈述:
——克之(指攻克汉中)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法正传)
——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杨洪传)
而曹操的态度则不同:
——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太祖曰:“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便自引归(刘晔传)
——九州春秋曰: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脩便自严装,人惊问脩:“何以知之?”脩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武帝纪裴注)
由此可知,汉中对于刘备是关系蜀汉生死存亡的战略要地,而对于曹操而言,如同鸡肋!因此,刘备后来命诸葛亮动员全部后备增援阳平前线,就证明刘备是势在必得。
而后来,即使刘备最害怕的曹操亲自率军而来,刘备依然具有必胜的决心:
——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先主传)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刘备的决心有多大,因而决不可能在敌人没有增兵的情况下,自己考虑撤退的退路安全问题,并派重兵去切断自己的阁道。
5、军事上最基本的一点,撤退时应在自己的主力撤回后,才能切断阁道,阻挡追兵,从没有听说离撤退还遥遥无期时,就自己切断退路之一。
而且,如果这是刘备自己的撤退道路,虽然不是金牛主道,但毕竟在刘备身后数百里,自然是刘备的势力范围,哪里用的着派遣十余营的重兵去?如果切断自己后方的阁道都要如此重兵,那如果真的要去切断敌人后方的阁道,要出多少人马才能完成呢?
最后说一点,比如断案,我可以先证明某甲决不可能是杀人凶手,因为有不在现场证据,但是我并不能知道真正的杀人者,难道不可以吗?
我们可以先证明马鸣阁道不会在现在认为的地方,至于究竟在何处,可以今后继续研究、挖掘。兄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