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组别 | 限制发言用户 |  |  级别 | 大将军 |  |  好贴 | 6 |  |  功绩 | 517 |  |  帖子 | 11552 |  |  编号 | 1037 |  |  注册 | 2004-10-25 |  |  来自 | 天津 |  |  家族 | 司徒实业 |  |  |  |  |  |  |  |  |  
 
 | 
|  |  | 
 
 原帖由杨威利 于2005-06-11, 16:43:03发表 原帖由天公将军于2005-06-11, 16:26:38发表[quote]原帖由杨威利于2005-06-11, 16:18:35发表
 其实不光是三国志.还有后汉书也记载了.
 《后汉书.袁绍传》:"乃先遣颜良攻曹操别将刘延于白马,绍自引兵至黎阳。"
 
 后汉书里记载的分兵是袁绍和颜良分兵.而且根本就没有提到淳于琼和郭图.如果这两位是主将不可能不提的.
 如果按sukerwl所说的, 淳于琼和郭图被调去支援延津了, 曹操破白马时他们未在战场, 那么不提他们俩也是在情理中事. 
 
这种到了就闪的统帅还有一例, 就是淮海战役的刘持. 如果按<三国志>或<后汉书>那种详细程度去记载淮海战役, 全提杜聿明根本不提刘持也不奇怪. 就是现代战争史书, 不太详细的那种都只有杜, 没有刘. 首先sukerwl那个说法完全是没有根据的想象,没有任何史料支持,这是不能作为立论的支持的.
 
 而且要要把前后顺序首先分清楚.
 《三国志.武帝纪》:"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
 
 袁绍的"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已经是在"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分兵之后了.
 这个时候郭图、淳于琼、颜良在白马,不和袁绍在一起.
 
 
 《三国志.袁绍传》:"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沮授又谏绍:“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太祖救延,与良战,破斩良。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再战,禽绍大将。绍军大震。"
 
 至于延津,已经是在"破斩良"之后了. [/quote]
 在地图上看看当时主角的位置吧:
 
 袁绍 - 黎阳
 曹操 - 官渡
 颜良 - 白马
 
 按照荀攸的策划, 曹军虚攻延津是辅助攻打白马的声东急西之计, 和后面的延津之战没有关系. 延津的在官渡之北, 黎阳之南, 白马之西. 如果按照曹操传上所说的"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 分的肯定是派往白马的部队. 另外, 如果淳于琼和郭图没走, 为什么以后再不见这两位出场了? 关羽的军队是离白马十里才被发现的, 颜良再糊涂郭图能糊涂到这份上么?
 
 至于分了在白马军队, 留守的主将自然就是颜良了. 不管沮受说的"独任", 还是<袁绍传>里只提颜良不提别人, 都可以解释成分兵以后的情况.
 
 关于分兵情况, 我在<中国通史>上发现, 袁绍是派的主力作为西援部队(还没有在<三国志>一类的书上发现). 假设颜良真的是主将, 这兵不管怎么分, 主力总还会跟随颜良吧?
 
 如果把颜良看成一个留守的将领, 也能解释他怎么会如此无备 - 整天就等着淳于琼从延津回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