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铠甲的不实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8-2-7 15:5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三国演义》我一直把它看作是元明文化,严格的要求三国时代道具是不合理的。

比如说关羽的打扮,给我一种感觉就像今天看香港武侠片,一个头发染黄的现代帅哥跑去古代杀人称霸差不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ngc89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4
编号 219029
注册 2007-9-22


发表于 2008-2-10 01: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真要去搞些那个时代的装备来拍...!我保证会有一堆人跳出来说在YY....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追月流星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76
编号 49929
注册 2005-9-28
来自 烟雨江南


发表于 2008-2-17 21: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fengc89 于 2008-2-10 01:38 发表
真要去搞些那个时代的装备来拍...!我保证会有一堆人跳出来说在YY....

那无所谓,因为拍成如何的经典,中国人口这么多,的确有些人还会出来YY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gclgq99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6
编号 88621
注册 2006-10-25


发表于 2009-1-4 15: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备没称帝前旗号应该是“汉左将军刘”或“汉大司马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文以载道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620
编号 94356
注册 2006-12-6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9-1-6 18: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话说新三国的里面蜀国的旗号也是“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ngc89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4
编号 219029
注册 2007-9-22


发表于 2009-1-6 19: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恩。。对。。里面还有个类似亡灵军团的面甲军。。。


[ 本帖最后由 fengc89 于 2009-1-6 19:1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7
帖子 65672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09-1-6 19: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紋刀狩易 于 2008-2-7 06:43 发表
演义没那么多讲究吧

差不多就行

就是

只要没有飞机大炮就行了

你说"蜀"是自抽耳光,那我们后人还"魏蜀吴,魏蜀吴"的叫呢,怎么不叫"魏汉吴"???

同样是炎黄子孙,我们为什么抽蜀的耳光不抽魏吴的耳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三国赤壁周郎
(魏君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19
帖子 1865
编号 273194
注册 2008-3-31
来自 蓬莱仙境


发表于 2009-1-6 19: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干嘛带个面具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文以载道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620
编号 94356
注册 2006-12-6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9-1-6 20: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6 fengc89 的帖子

我要疯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辽辽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1
编号 298875
注册 2008-11-15


发表于 2009-1-8 23: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7 KYOKO 的帖子

这不一样~魏蜀吴是史称,三国志难道不是这样写的?叫魏汉吴反倒很奇怪,容易混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9-1-8 23: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道具方面《赤壁》最考究,基本没什么破绽~

至于上面有朋友发的面具军团+板甲,就不要去追究它了,大陆一贯是没有求真精神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ngc89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4
编号 219029
注册 2007-9-22


发表于 2009-1-9 01: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2哥那刀。看的我很郁闷。=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phoenixdaizy

忠英伯
靖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314
帖子 8800
编号 356
注册 2003-9-4


发表于 2009-1-9 06: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华剑 于 2008-1-14 13:31 发表
话不能这样说.旗子上的"蜀"明显是个习惯问题.以前无论评书戏曲几乎都是这样写的.若不这样写观众会看的一头雾水.毕竟当时研究三国历史的人是极少数.  但若以此批判历史知识贫乏那就过了.诸葛亮北伐的中 ...

戏曲似乎不是的,请仔细看一下评书和戏曲,应该是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phoenixdaizy

忠英伯
靖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314
帖子 8800
编号 356
注册 2003-9-4


发表于 2009-1-9 06: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8-2-7 15:50 发表
《三国演义》我一直把它看作是元明文化,严格的要求三国时代道具是不合理的。

比如说关羽的打扮,给我一种感觉就像今天看香港武侠片,一个头发染黄的现代帅哥跑去古代杀人称霸差不多。

标准版本的应该是插旗的~~~~骑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9-1-9 09:1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fengc89 于 2009-1-9 01:35 发表
关2哥那刀。看的我很郁闷。= =!!!

关公本来就应该用矛,剧组为了照顾演义众,特地在环首刀的基础上加长,再加了一个把。其实我估计典韦用的长刀就是这种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9-1-9 11: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09-1-6 19:19 发表

就是
只要没有飞机大炮就行了
你说"蜀"是自抽耳光,那我们后人还"魏蜀吴,魏蜀吴"的叫呢,怎么不叫"魏汉吴"???
同样是炎黄子孙,我们为什么抽蜀的耳光不抽魏吴的耳光?

这是因为简称成习惯啦。
真正的称呼是“魏蜀汉东吴”。这是按照司马光通鉴的写法,以魏纪年,所以汉吴都加上了表示地方的定语。以后为更简单,蜀汉就简称蜀,因为简称汉的话和东汉混淆;东吴则简称吴,因为叫“东”的话不成样子。这就是魏蜀吴的来源。也就是说,蜀汉东吴都被抽耳光。
司马光为啥以魏纪年?因为魏占据“中国”,而且没有背离“中国”文化。所以以魏纪年。这不是说明司马光更喜欢魏。就像他以东晋纪年,是因为东晋虽然不在中原,但在中原的没有遵循“中国”文化,因此只能以文化优先。这也和民族无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还是“大蜀国万岁”更无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_Artemis
(冠子)

燕郡公集庆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6
功绩 895
帖子 8351
编号 68083
注册 2006-5-8
来自 雲夢山莊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09-1-9 12: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贾图 于 2009-1-9 09:13 发表

关公本来就应该用矛,剧组为了照顾演义众,特地在环首刀的基础上加长,再加了一个把。其实我估计典韦用的长刀就是这种的。

典韦用的不是戟么,我一直认为那是吕布的兵器去掉那个把变成短兵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9-1-9 12: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

韦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

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

韦双挟两贼击杀之,馀贼不敢前。

可见典韦绝对是武器专家。长戟长刀双戟大斧,无一不能。甚至还可挟人当兵器作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9-1-9 12: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吕布是用矛的啦~

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因苏阿
(热那亚来人)

★★★★

Rank: 9Rank: 9Rank: 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2180
编号 117698
注册 2007-3-7
来自 博卡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9-1-9 12: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6 tiger1970 的帖子

司马光在通鉴里从来没有称汉国为蜀国过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深蓝判决
(我是纯洁滴……)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59
帖子 523
编号 7988
注册 2004-5-30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9-1-9 14: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时的人多穷啊
照原样拍谁看
鬼子拍大河剧,还知道找一堆俊男美女
而不是找一堆又矮又挫的家伙
一米八几的帅哥去演一个一米三的脑瘫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9 15: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09-1-9 11:11 发表
这是因为简称成习惯啦。
真正的称呼是“魏蜀汉东吴”。这是按照司马光通鉴的写法,以魏纪年,所以汉吴都加上了表示地方的定语。以后为更简单,蜀汉就简称蜀,因为简称汉的话和东汉混淆;东吴则简称吴,因为叫“东”的话不成样子。这就是魏蜀吴的来源。也就是说,蜀汉东吴都被抽耳光。
司马光为啥以魏纪年?因为魏占据“中国”,而且没有背离“中国”文化。所以以魏纪年。这不是说明司马光更喜欢魏。就像他以东晋纪年,是因为东晋虽然不在中原,但在中原的没有遵循“中国”文化,因此只能以文化优先。这也和民族无关。

不对。

随便举《资治通鉴》中一段: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以尚书令李严为副。主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主又为诏敕太子曰:“人五十不称夭,吾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夏,四月,癸巳,主殂于永安,谥曰昭烈。

司马光何曾称其为“蜀汉”?

蜀汉之所以被称作蜀,是曹魏对其称呼,这可见于《三国志》,曹魏自以为正统,自然不会称蜀汉为汉,故而称其为“蜀”,而陈寿书成,在入魏以后,自然要坚持主旋律,称季汉为蜀。何曾关司马光事情。

至于东吴,其国号本来就是吴,孙策始为吴候,孙权后为吴王,称帝后国号就是“吴”,何来东吴之说?

司马光虽然以曹魏纪年,但未必就以曹魏为正统。

《资治通鉴》卷69:臣愚诚不足以识前代之正闰,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虽华夷仁暴,大小强弱,或时不同,要皆与古之列国无异,岂得独尊奖一国谓之正统,而其馀皆为僭伪哉!……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壹九州,传祚于后,子孙虽微弱播迁,犹承祖宗之业,有绍复之望,四方与之争衡者,皆其故臣也,故全用天子之制以临之。其馀地丑德齐,莫能相壹,名号不异,本非君臣者,皆以列国之制处之,彼此钧敌,无所抑扬,庶几不诬事实,近于至公。然天下离析之际,不可无岁、时、月、日以识事之先后。据汉传于魏而晋受之,晋传于宋以至于陈而隋取之,唐传于梁以至于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以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

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在司马光看来,除周、秦、汉、晋、隋、唐之外,无有正朔者。他之所以取魏以纪年,不过是因魏取自汉而传之晋,历史上有衔接性而已。又何曾抽过蜀汉、东吴的耳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因苏阿
(热那亚来人)

★★★★

Rank: 9Rank: 9Rank: 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2180
编号 117698
注册 2007-3-7
来自 博卡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9-1-9 15: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3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搞不懂为啥《册府元龟》把北魏给放在帝王部而把南朝给放在闰位部?
按照司马光的分类,应该是反过来才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9-1-9 16: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几位搞错我的意思啦。司马光是司马光,魏蜀吴的称呼法是魏蜀吴,这两者不能当一回事。
我上个帖子只是说司马光以魏纪年而已,并不是说司马光称“蜀汉”或者抽谁耳光。这些话都是说以后的人,而非说司马光。
呵呵,怪我说得不清楚。因为现在我只要说蜀汉,就会被认为是保守派,阻碍历史发展等等,而且有人还说司马光就只认魏,这说明曹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唯一推动力......所以我抢先说一下司马光。
其实在我,对蜀汉的称呼一直是“季汉”。这也是人家自己的称呼。“名从主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9-1-9 17: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另外,我曾看到照片,出土了东汉长柄大刀。但这种大刀的刀身仍长于刀柄,而且窄,看来是步兵武器。
不过,这就意味着刀柄长于刀身的大刀快要出现啦。所以就给关公个大刀,也未尝不可,不必恶心。

其实说白了,就是很多人讨厌关公而已。讨厌刘备、关羽、诸葛亮,热爱曹操、司马懿......幸好赵云还算比较好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9-1-9 22: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所以电影里长刀是用于步战的,符合实际情况。但关公步战又不符合其骑将的身份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ngc89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4
编号 219029
注册 2007-9-22


发表于 2009-1-10 19: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导演说国内没有专业的马队。拍马战太危险了!据说。。拍马战的时候有个人被枪刺头挂了一个。。。。。。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深蓝判决
(我是纯洁滴……)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59
帖子 523
编号 7988
注册 2004-5-30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9-1-10 19: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fengc89 于 2009-1-10 19:09 发表
导演说国内没有专业的马队。拍马战太危险了!据说。。拍马战的时候有个人被枪刺头挂了一个。。。。。。

马术以前一向不是都是动用中国唯二还是唯一的一支骑兵拍么
据说那骑兵连的人,因为拍戏过多,已经达到了,要怎么死就怎么死的境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9-1-11 02: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来的《敦煌》就是请这个骑兵营拍的,早就全部退役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1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1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9 07:4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61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