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蔺相如的大局观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1-11-15 09: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蔺相如的大局观

蔺相如一生主要令人津津乐道的成就无非是

1, 完璧归赵
2, 渑池会
3, 将相和

其中蔺相如发迹之作也是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不过我并不赞成他在这两次行动中的做法,对比一下前后记载我们会发现,这两次事件都是得了面子丢了里子的事情。真正的赢家是秦王,而不是赵国。

关于完璧归赵的事情, 在众所周知的故事之后, , 史记上的记载是这样的: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於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尽其後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很显然,完璧归赵这事虽然维护了赵国颜面,却激怒秦国两次伐赵,丢了石城还折损了两万士卒。也许在那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年代,两万士卒的损失还比不上一块石头吧。

如果说完璧归赵是逞一时之快而失城丧旅,渑池会的脑残程度则到了极致。当时的天下形势是五国伐齐之役刚刚结束,秦惠文王时期的秦齐连横对抗合纵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新一代的军事行动还在筹划之中。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军力大增,如果这个时候合纵伐秦,则必然能对秦国造成相当大的威胁。秦国并非速败之国,但是它即便不会被灭,也不会出现后来白起时代将六国全部打残的结果。这段时期从实力对比上来说,可以说是秦国的低谷,赵国的高峰。

秦国这个时候的最佳策略无疑是各个击破,事实上秦国也是这样运作的。他们首先把目标锁定为楚国,这主要是因为自楚怀王死秦以来,楚国就视秦国为头号仇敌。所以从秦国的角度上来说,联合楚国对抗任何一国都无可能,而联合别国对抗楚国则有可能。这个时候的魏国,被秦国自献公以来连年蹂躏,早已羸弱不堪。河西之地尽失之后,秦魏两国之间已经没有领土接壤。韩国本来就弱,燕齐互相厮杀无暇他顾,唯一对秦有威胁同时又有可能争取的就只有赵国了。在这个大背景下,秦国才会提出渑池会盟。

如果蔺相如有苏秦半分学识,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断然拒绝盟约,并派使者去楚国相约共同抗秦。

所以说,渑池会上蔺相如逼迫秦王击缶,还说出“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这样的话,人家秦国是不跟你一般见识,才没有当场问罪。为什么不跟你一般见识,因为渑池会的第二年,秦将白起就兴兵伐楚,明年攻破楚国郢都。秦昭襄王心里揣着这么大的计划,怎么可能和你这种耍小聪明的人计长较短?

后话:国人数千年以来都拿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两个故事当作美谈,我觉得我们确实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这段历史了。耍小聪明,缺乏大局观,是中国古今酸儒的通病。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1-11-15 09:56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1-11-15 10: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 x-dvd 的帖子
没有大局观的个人勇气是匹夫之勇, 不值得如此称赞的, 何况也没人把蔺相如和专诸荆轲之流并论.

回复 #3 第一深喉 的帖子
渑池会的最大意义就是让秦国腾出手来揍扁楚国, 揍扁楚国之后又揍扁赵国, 之间又借范雎复仇之由揍扁了魏国. 后来赵国长平大败埋怨楚魏不来相救, 请问郢都被围时赵国又在做什么?

回复 #4 feiyue1206 的帖子
秦国向赵国索和氏璧时, 蔺相如应该直接出使楚国, 秦国这种无理要求连睬都不用睬. 秦国向赵国提出渑池会盟时, 蔺相如依然应该睬都不用睬, 直接出使楚国.

事实上苏张纵横时代所创造的平衡大致为秦齐 vs 五国, 秦惠文王, 秦武王和秦昭襄王前二十五年基本一直如此. 此平衡被打破的关键是秦齐反目后的齐缗王亡国. 按理说, 此时秦国应是唇亡齿寒危在旦夕, 却不料昭襄王后期倒成了秦国大取之时代. 渑池会是这里面的关键转折点.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1-11-15 10:52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1-11-15 11: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8 江城子 的帖子

完璧归赵故事: 在蔺相如使秦之前, 赵惠文王接见过他一次, 谈话内容史记是这样记录的:

QUOTE:
於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原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我看后比较不能苟同的是染红这段话, 同时这也证明了蔺相如参与了战略层面的策划, 他不仅仅是一个执行者.

另, 渑池会前后可不是秦国蒸蒸日上的时候, 事实上秦昭襄王初期是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形势最为低迷之时. 原因其实很简单, 内有芈八子魏冉等权后权臣执政, 外数十年无贤士入秦. 六国对秦之所以一直未能形成有效攻势的原因, 主要在于秦齐之间的连横. 齐缗王亡国之后(完璧归赵一年以前), 这种连横在战国时期再也没有出现过.

QUOTE: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於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

可见蔺相如当时满脑子想的全都是秦赵之间的事情, 根本没有考虑到秦赵之外其他国家的动向.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1-11-15 12:44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1-11-15 11:2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2 谭文山 的帖子

苏秦, 张仪也不是什么政治局常委级别的人物, 但其影响力足以改变国与国之间的盟与战.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1-11-15 15: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5 jkx324cnua 的帖子

要送还不如将和氏璧归还楚国. 另, 如果渑池会仅仅是为了和谈, 秦国敢次年倾全国兵力伐楚么? 秦国伐楚时, 赵国为什么不伐秦? 保全赵国颜面的根本不是蔺相如, 而是秦国的伐楚大计... 何况赵国的颜面也没保全几年...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1-11-15 15:58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7 04: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66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