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讨论】人类的智慧是否到了遭遇瓶颈的时候?, 大家怎么看的?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4-14 16: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 ☆慕容泪☆ 的帖子
首先我想说人类在基础科学上并没有停滞。但即便有停滞(或缺少牛顿/爱因斯坦性的飞跃),说白了还是来源于经济需求。现在的问题是,即便基础科学停滞不前几十年,人们的生活标准也会继续稳步提高。这不但不能说人类的智慧达到了瓶颈,反而是因为 low apples 太多了,所以没人愿意搞基础科学。反之,比如说什么时候人类真的需要走出地球了,我不相信基础科学不会有下一次飞跃性进展。

回复 #5 湘江子龙 的帖子
以前科学技术也没离芸芸众生很近过啊。牛顿理论在现在看来是中学物理,但别忘了牛顿那个年代芸芸众生还不识字呢。现在芸芸众生基本都识字了,基本都学过牛顿的理论了,只能说明社会更成熟了。更成熟的社会产生出更先进的理论,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相对论,量子理论,弦理论,也许几百年以后当社会进一步成熟,也会变的一样普及。

回复 #8 dimeterio 的帖子
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也认为二战之后,人类在科技方面的成就,比之前累计要多。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4-15 15: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0 昭福 的帖子

如果一切都必须要在学校学的话,那的确是学到前沿领域的时候,恐怕人早老了。。。这个命题不但在未来成立,在现在,过去都成立。300 年前在传媒系统极其落后的时候,恐怕没有任何人能想象全民平均词汇量超过 1000 字。。。那么在这个环境背景下,最基本的微积分和牛顿力学,恐怕理解起来都会非常吃力,我想至少比现代人学量子力学要吃力。

所以说,我们要看清问题的本质:最好的学习环境不是学校,而是生活。如果以后我们的生活改变了,那么我们每天学到的东西也就自然会跟着改变。

如果把一个人放到 300 年前,让他弄明白我们在座任何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有知识,恐怕都要学一辈子。至少我们都会上网吧?至少在座的大多数,都会换个内存/显卡什么的吧?至少我们之间有相当一部分人都会开车吧?但你如果给一个 300 年前的人在课堂上光讲不实践,那么估计这个人一辈子都会人为这是高深莫测的东西。

所以说,基础科学进展缓慢的关键,不是人类的智慧到碰到了天花板,而是搞基础科学水平太强了,到现在还没完全消化完以前的成果。如果哪天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一些更高深的物理理论,那个时候这些东西甚至可以不学自通。

比如说,以后和火星人打电话,就很可能需要用到 quantum entanglement 上面的东西,否则每说一句话,对方几分钟后才能听到。但如果这项服务变的商业化了,那么对于 quantum entanglement 上的各种奇怪现象,马上都能被我们的直接感应到。到那个时候,很多东西很自然的就会不学自通。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4-15 23:03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4-15 15: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3 KYOKO 的帖子

这个道理很简单,在座的有多少在中国听过英文课?是不是不用就全忘光了?反之,在国外生活的恐怕都知道,有多少天天用的英文是在课堂里学到的?有多少是在生活中不学自通的?所以说,生活才是知识的源泉,只懂读书不懂得生活的人,书是永远不会读好的。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4-15 15:28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9-3 17:2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7 慕容小树 的帖子

很多东西或许你自己达到极限了,但请不要代表人类。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11-3 19: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3 岑平 的帖子

不是。现在革新性的东西很多,但最大问题是因为暂无经济意义。暂无经济意义可以被解释为,人类还没有完全消化完现有科学成果,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总体的智慧已经到了江郎才尽的地步。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11-3 19: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5 岑平 的帖子

其实人类科学技术本来是可以再上一层楼的,结果被一批万恶的“新兴市场”给搅了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本来早该淘汰的技术,由于新兴经济体的需求,使得它们能苟延残喘至少 10 - 20 年。但正因为该灭亡的不灭亡,发达国家也很难推行下一轮科技革命。因为对于所有的企业而言,对新兴经济体卖现有的技术,都比在本土开发新技术更赚钱。万恶的中国,万恶的印度,让澳大利亚这种土鳖过的比美国还好,人类的科技能进步么?叹叹。。。呵呵。。。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11-3 19:49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11-11 10: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9 岑平 的帖子

国外大学还好,国内大学=垃圾。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11-12 11: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2 shicanhui 的帖子

不用别的,你去任意一所高校(包括北大、清华这种名校在内),听听国内教授的研究报告,和外国教授的研究报告,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11-12 14: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4 林冲 的帖子

从培养技术民工这方面,中国大学或有存在的价值。从思想启迪,科学研究这方面,中国大学(而且我非常严肃的说,是中国所有的大学)有还不如没有。或者说,中国其实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大学,有的无非是一批 community college 而已。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11-12 14:17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11-12 16:2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9 林冲 的帖子

恩,只会培养本科,不会培养博士,更不会自身搞原创。。。这种机构在美国叫什么?Community college.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11-12 18: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3 zhaohaidao 的帖子

抓就必须要从最高层抓起,大学教授本身不在科学一线的位置,教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有上一线的意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清华大学的每周学术报告,

来自外国的教授会讲
主题:The reduction problem, Automorphic Lie Algebra and Integrable systems (自己研究的新成果)
报告人:Prof. Alexander V. Mikhailov
      Department of Applied Mathematics , University of Leeds, UK
时间:2010年11月4日(星期四)16:00
地点:理科楼1304报告厅


来自中国,但编制在外国大学的教授会讲:
主题:Global Dynamics and Traveling Fronts of Reaction-diffusion System (如上)
报告人:Prof. Qi Yuanwei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 USA.
时间:2010年11月18日(星期四)16:00
地点:理科楼1304报告厅


中国本地土生土长的教授会讲:
主题:许宝騄先生的生平和学术成就(我日。。。。。。)
报告人:陈家鼎教授、陈大岳教授 (而且一次还上俩?!)
      北京大学
时间:2010年10月28日(星期四)16:30
地点:理科楼1112教室

-------------------------

各位明白这个意思了吧?

P.S. 中国大学真能培养出一流本科生,也是可以商量的吧。虽然中国大学培养本科上不能算“垃圾”,但离一流还是有很长的距离的。现在社会上学而无用之大学毕业生海了去了,对于“一流本科生”的头衔他们表示鸭梨很大。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11-12 19:01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11-15 06: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6 zhaohaidao 的帖子
什么叫只有等着烂掉?事实上早已烂掉了好不好?

回复 #57 muzhi 的帖子
每周的 seminar 表啊。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11-15 10:0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1 shicanhui 的帖子

中国高校编制的学者(此后简称“国内学者”)所谓的“成绩”,迄今为止 99% 是在学西方已发表的知识而已。即便是大师级的人物,除少数如陈景润以外,在自己的领域几乎没有丝毫建树。非但如此,现在的国内学者甚至对自主创新早已失去了信心,一门心思认为只有洋大人有创新的权利,自己人只有学习的权利。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国内博士生选课题的时候,现在博导态度一般都极度倾向选一个较成熟的领域来做研究。如果你想做一个比较前卫的课题,即便你做成了在国内也没人买你的账。想出名?发国际杂志,参加国际会议,他们认可我们就认可。我靠,你们这些大学教授有没有一点独立认知能力啊?这就是目前国内的学术气氛。反之,找一个相对成熟的领域,换一组不同的数据,同样的模型跑两圈,随便糊弄个结论,一样能毕业。

当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中国学者去吃透西方知识,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但它不能成为对自主研究方面毫无建树的理由。事实上在后起国家中,无论是日本还是印度,在经济条件不如当今中国的时候,他们的创新能力都远高于目前的国内学者。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11-15 10:48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26 21:1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32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