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备伐吴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 ——论刘备伐吴的必要性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3-12-2 18: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同意燕京晓林兄的观念,笔者认为:刘备伐吴是一个错误的战略决策!理由如下:
1.        刘备伐吴是为小义而丢大义。首先刘备从举义起兵开始的政治报负就是匡扶汉室,而曹丕谋逆篡汉正是刘备的政治大敌,而当时的天下大势是蜀国仅有一州之地,曹魏拥有九州之地,作为刘备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报负,只能是联合相对曹魏也弱的东吴,否则以一州之军力同时对抗曹魏和东吴,无异于以卵击石!两面作战既不具备军事实力也不符合军事策略。因此只有东和孙权一条路可走。而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只是拘泥于兄弟之情,而把为天下伸张大义的政治抱负丢到了一边。且不说孙刘联盟遭到破坏,使联盟双方实力削弱,而使曹魏有机可乘。曹魏或者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力,或者使曹魏趁火打劫。当年刘邦与项羽阵前对垒之时,项羽曾以刘邦的父亲为要挟迫使刘邦就范,但刘邦冷静以待,既保全大义,平定天下,也保全了他的父亲,毕竟项羽恐于名声不利,没有杀刘邦的父亲。
所以当大义与小义冲突的时候,小义要服从大义。相反如果刘邦为了小义而就范于项羽,也就没有后来的汉朝了,小义也谈不上能保全了。因此从大义的角度来说,刘备伐吴是错误的决策。“小不忍则乱大谋”,刘备可以以关羽之死修书问责孙权,但两国交兵则是错误的。只有忍一时之屈而求全与孙联盟,进军北伐伸张大义才是英明的决策。

2.从军事角度来讲,即使曹魏坐山观虎斗,刘备也难以取得大的战果,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也不具备。从天时来讲,曹魏篡汉,讨逆伐魏正是时机,以大义著于天下。伐吴则背道而驰。从地利来讲奔袭伐吴,远离成都,补给线太长,很容易被截断后路,人和就更谈不上了,这种报私仇的讨伐根本得不到当地民众响应的。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优的情况下能取得什么战果呢?而曹魏在虎视眈眈的随时都有可能进攻汉中。万一进攻汉中如何防守?毕竟两面作战顾此失彼乃兵家大忌。虽然从后面的结果来看,曹魏没有进攻汉中,那只能说是曹丕的失策而已。并不能说明这个可能不存在。从后面的结果来看,实际只要吴军先以逸待劳,先防守,等蜀军暴露破绽,再攻击,蜀军确实无可奈何。后来的刘备兵败夷陵,损失惨重,自此蜀国国力江河日下,一蹶不振,失去了最好的北伐时机。

3。从当时的天下大势来看,刘备根本不具备灭掉东吴的军事实力,孙武在世也难。而曹丕篡汉,民心尚未归附,刘备此时理智的忍辱负重与东吴联盟去掉后顾之忧,全力北伐乃是难得良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3-12-3 18:0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1、您真的相信刘备会考虑什么小义和大义吗?作为政治家,这些都是骗骗百姓的口号与宣传。他自己已经当了汉朝皇帝,还要匡扶什么汉室呢?所以政治家只追求最大政治利益。这时刘备要追求的最大政治利益就是:挽回失去的颜面。

,当然不相信刘备会考虑什么大义和小义,也没有把刘备当成高尚的人,刘备既然的口号是恢复汉室,当然起码表面上要让百姓看到,毕竟讨伐东吴与他平常冠冕堂皇的主张是不一致的。至于刘备追求最大的政治利益,这个同意。问题是这个利益能否得到的问题。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利益没有得到反损兵折将,黄权、傅丹、张南、冯习等将失去甚是可惜,可惜的是没有出现在北伐战场上。此战后蜀国元气大伤,荆州没有夺回又雪上加霜。说到底最后还是一个感情和理智的冲突问题。不能不说刘备有些利令智昏了。

QUOTE:
如果曹丕进攻汉中,刘备可能也已经收兵了。但是这些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竟然巧合地都没有发生,结果就是刘备骑虎难下,最后失败。

刘备后来的表现倒是想灭掉东吴,东吴的求和不允。如果这些兵将用于陇右方向如何呢?
这个有待于探讨。但曹丕篡汉不久,民心未附,这是个有利的因素是可以肯定的。
刘备后来的做法怎么看也不象是以打促谈的样子,如果刘备真是这么想的,那也不会出现后面的如此惨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3-12-4 13: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如果刘备打算夺回荆州或者消灭孙权,是应当继续东进,而不是原地休息5个月的时间。

这个情况个人估计,东吴采取了坚守的策略,刘备攻击不见效果,遂在军营中等待战机吧?谈判一说难以置信,开始刘备获胜后孙权求和,为何刘备不允?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3 07: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20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