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天下安危在九边——明朝边防的变迁
性别:未知-离线 大圣归来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9
编号 88587
注册 2006-10-25


发表于 2007-4-29 13: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天下安危在九边——明朝边防的变迁

    几个月前,转贴了《岳飞不是天使》一文,引得大家讨论连篇。感觉自己学习的不够,于是继续学习。研习了宋的一段历史以后,又间接学习了明朝,特别是明朝边防制度的变迁。现在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出来,给大家看看。希望大家斧正,谢谢。


    一、明代边防的战略总体思想和边境斗争的文化根源
    终明一世,明朝在不同的时期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上——西北、正北、东北、东南,其中又以三北的边防为贯穿明朝始终。这四个方向上的主要敌人分别是:元(西北和正北)、后金(清)和倭寇。

   
    明朝北面和东北的边防问题总的来说一直都是中原王朝各朝各代都要面对的边防问题。这一边防问题的出现,本身就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文化的差异,自古就是一切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起源。从秦修长城开始,长城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两种文化的地域和心理分割线。游牧文化进入长城,即被视为对农耕文化的入侵,反之亦然。两种文化在各自内部都具有稳定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两者之间的冲突和交融,直接关系着中原王朝的兴亡和更替。所以,当我们在研究历代的边防的时候,都要把这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考虑进去,只有考虑进去了,才能更深刻的领会当时边防形态存在的原因和意义。
   
    明朝北部边防与汉唐时期的北部边防既有共通之处——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也有其特殊的一面,那就是北部的边防被上升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当时的历史学家将其描绘成了:“今天下之事,以夷狄惟大:而夷狄之害,北虏为最!”也就是说,北部的边防是国家最大最大的事情。虽然这个在现在看来有些夸大其词的感觉,但是从明朝最后的结果来看,却是有其非常非常现实和正确的——最后明实亡于北蒙和后金联合之手。所以,明朝建立以后,它的第一任CEO朱元璋就在《皇明祖训》中说过一段话:“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命。若其不自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伐轻,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依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昱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迁将练兵,时谨备之。”这段话从根本上确立了明帝国防御性质的边防政策,当然,这个防守又可以分为积极防守和消极防守两种方式,明前期采用的主要是积极防守,到了中后期,由于皇帝能力的下滑,也就被迫采用消极的防守方式,虽然其间英宗皇帝打算仿效他的两位雄才大略的前任,采取积极防御的方式,率兵攻击北面的强敌,但最后却落了个“北狩”的局面,积极防御从此无从谈起了。。
  正如前面所说,明朝四个方向的边防蒙古方向的边防占了两个方向,可见,在明朝的边患中,以蒙古的威胁最大。也许看到这里,大家会说,朱元璋不是已经将元朝的势力连根拔起了吗?朱棣不是将元朝的残余彻底消灭了吗?怎么还会出现蒙古的威胁呢?!
  其实,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经历朱元璋和朱棣两位明初CEO的连环打击,元朝作为一个中原正统朝代的历史已经覆灭,但是在其残余势力退回塞北以后,依靠元朝长期的经营所建立起来的强大剩余实力,依然保持了对明极强的威胁。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大圣归来 于 2007-4-29 18:0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圣归来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9
编号 88587
注册 2006-10-25


发表于 2007-4-29 15: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中庸同志:正是因为边患严重才导致的对内不断加重税负,再加上连年灾情,自然民变四起。。而且李自成能逃脱覆亡的局面,也是得益于皇太极攻到了北京,全部官军被迫勤王,才给了他一线生机。。不然,根本没有李自成插话的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圣归来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9
编号 88587
注册 2006-10-25


发表于 2007-4-29 17: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上要注意到的是,起义军几次在被完全剿灭的边缘的时候,正是恰如其时的边患,使政府军被迫放弃了围剿,而留下了些许星星之火。恰恰是这些星星之火最后成为了燃烧整个大明江山的核心火焰。李自成就是其中最牛的。虽然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没有李自成自然有张自成、陈自成出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李自成那样雄才大略之辈并不是到处都有的。如果李自成被剿灭,那么明朝完全可以获得一线喘息的生机,避免两线作战的窘境。而且明一直是被边患所需资金压得喘不过气来。内部又出了问题,也就成了压断明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圣归来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9
编号 88587
注册 2006-10-25


发表于 2007-4-29 17:5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XM同学所说到的九边兵力问题,其实在万历年间,九镇之兵总计已经达到了89万人,比明初增加了30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圣归来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9
编号 88587
注册 2006-10-25


发表于 2007-4-29 21: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明白XM同学是不是认真看了我写的东西,在我写的东西中间并没有就边患问题提出实质的论点。因为我还没有写到那里。你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说实在,我没看出问题的所在,所以也就无从解答了。

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我可以做如下解答:
     根据《春明梦余录》记载的九边军队情况,明初,九边原额为各镇总计591415人,到了隆庆初年增加为856722人。根据万历年的《明会典》记载,弘治时,各镇拥兵89万多人。

    还有,我并没有说兵力增加九是有用或者没用的问题,不知道你一直就这点在那里说来说去的含义是什么。如果方便的话,请做个解答,谢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圣归来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9
编号 88587
注册 2006-10-25


发表于 2007-5-2 14:2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继续写作中,稍后就回来!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13:4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84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