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原因, 个人浅见,请诸位指正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7-16 17: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superzz_0 于 2008-7-16 16:48 发表
好好,您慢慢去研究您的三国吧,战争从来只是经济和政治的从属,没有地位,能不战则不战,没有必须要打的理由和利益,随便动兵也就是我们纸上谈兵人的想法了.

汉贼不两立,没有什么能不战,就不战。至少蜀汉与魏国,这就不适合,再看看当时的东吴与蜀汉。

而且东吴既然已经开战了,用什么能让刘备退兵?就算用荆州,刘备肯吗?偷袭荆州,损失的不仅是地盘,还有人才,另外,就算刘备不考虑人才,他还要这么考虑,孙权对荆州下手,已是第二次了,如何能保证,孙权不再下手?如果在荆州留下过多的兵力,那么荆州就失去了隆中对的意义,倘若留下兵力过少,孙权,再背后插刀的可能性又非常之大。

对于刘备而言,这次伐吴,不仅要夺回荆州,更重要的目的是,就算灭不了东吴,也要将它打残,免得后患。

刘晔虽然与荀氏叔侄、郭嘉程昱、贾诩等辈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将他的智商与楼上的某个兄弟看齐,未免太过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7-17 12:5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superzz_0 于 2008-7-17 12:54 发表
汉贼不两立?哦,原来您的认识是停留在所谓意识形态上的.
我只知道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一切政治行动都是以经济利益为向导的.

很好,您告诉俺如何,让蜀魏化敌为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8-5 17:5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龙子赵山常 于 2008-8-5 13:33 发表
6楼是见解独特...蜀国是居上风吗?那诸葛北伐怎么积年无成?就算是上风又如何?官渡之战袁绍是不是上风?赤壁之战是不是曹操上风?.........楚汉战争中,项羽说自己"大小七十余战.未尝败北"..是不是居上风? ...

真正见解独特的是阁下吧。

为什么不叫居于上风?

汉中之战,阿瞒仓皇逃窜,不是上风?水淹七军,阿瞒吓得要迁都,不是上风?

诸葛北伐积年无成?武都、阴平二郡是上天给的?王双与张颌自杀的?魏国打得国力大衰,不是上风?诸葛亮在魏国来去自如,不是上风?

官渡之战,袁绍的上风就是惨败?赤壁之战的上风,是曹操惨败?

至于表面蜀国夺取胜利.胜利的同时内部矛盾不也在加剧,史料拿来,好不好,信口开河谁不会?

项羽说自己"大小七十余战.未尝败北”,这是对自个战绩的评价,与上风有什么关系?

真正是谁占上风,搞不清楚的是阁下吧。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8-8-5 18:0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8-6 10: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08-8-6 01:05 发表
武都和阴平不是上天送的,是曹操送的,曹操早已经把人口搬迁,留下空郡任由蜀汉去拿,诸葛亮北伐多年,好像没有怎样令曹魏大损,反而振兴了关中的经济,曹魏在关中可以养的大军越来越多。

阿瞒送的,还是空的,那个郭某人为啥子,还去夺?吃饱了撑的?

司马平辽东,4万人的供给,魏国都觉得有些承受不起,果然没大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12-11 14: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龙子赵山常 于 2008-9-27 13:29 发表

哇.原来赤壁曹操一直下风.那败得其所.官渡袁绍占下风.那败得理所当然.关羽占上风竟然被杀.诸葛能在魏国来去自由啊.估计他经常做司马旁边一起说三国呢原来史料的公云:“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 ...

真是牛人,连别人说的什么东东,都理解不了,就来掺和。

赤壁、汉中等刘备占上风,是指刘备方面打胜了,官渡也是如此,能与开战前两军的形势能混为一谈?

劳驾,您先补习一下语文基本知识,在下不愿意与半文盲对话,完全是鸡同鸭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12-11 18:4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08-12-8 01:44 发表



陈式入阴平,郭淮的行动也只有蜀汉记载的想攻陈式,是否是实情就连蜀汉也只是猜测,郭淮作为雍州守将,蜀军突然入阴平,至少郭淮需要在陇西郡部署兵力,事前怎可能知道诸葛亮只是想在阴平和武都装点门面来 ...

回暴民:

阴平,您老人家又来枪毙史料了。

“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这叫猜测,俺还能说啥?

按您老的说法,三国志中魏方的记载是魏方的猜测,蜀汉的记载,是蜀汉方的猜测,东吴自然是东吴的猜测,整个三国志就是两字,猜测。

曹操打汉中,曹真、曹爽伐蜀,原来不过是4万多点。

蜀国那边的边防军,魏国是不负担的,只管中央军。

最关键的是,“议臣皆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人家史料可没说包括毌丘俭率领的东北屯军、幽州郡兵和新收编乌丸军,都是您老人家加上的,俺事先预测一下,您老又该用枪毙史料大法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12-15 11: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真是死鸭子嘴硬。

三国志写的清清楚楚,“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啥时这变成了蜀汉的报告?当然,你老兄肯定不知道,但是别把陈寿想重与你一样。是什么都不知道,如果什么都不知道,“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这是如何一回事?

按您老兄的观点,但凡不合意的,全是打嘴炮,这等逻辑,实非在下所能及。

郭淮这次不是屯兵防守,而是攻打陈式。别扯别的。

建兴五年?是六年吧。

曹真为什么退军?三国志写是大雨,魏略写的是被蜀军挡住。

另外,曹操与曹真可是没完成任务才退军,这与司马那次有可比较的地方?拉郎配真是一把好手。

不管群臣对原先的东北屯军有没有意见,“议臣皆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这个地方说得很清楚,就是这四万军,让群臣觉得役费难供。扯别的没用。

最后说一句,俺没有东祖的耐心,与枪毙史料乱放嘴炮的人扯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12-19 11: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08-12-18 22:54 发表
回复 #95 天涯明月刀 的帖子


史料记载称得上是想,自然是不肯定的意图,除了自己诸葛亮出建威外,其它
的都不清楚,郭淮的行动属于什么性质等于是白说。而且以后也不见曹魏出兵来
争武都和阴平,接近陇右和关中的武都已经内移扶风,更偏远的阴平判断当一样有内移,这两郡都是曹魏的弃郡,蜀汉随手可得之地,就是第一次北伐蜀军在武都也是行动自如,所谓取两郡根本不是什么取胜,更谈不上是什么功绩。

建兴五年,诸葛亮北屯汉中,曹魏兴起伐兵讨伐的言论,被孙资所反对,讲到补给问题,这可是很著名的事件。

曹操和曹真都是你自己提的例子,你要自己打倒自己随便,这与我无关,我只是提醒两者距离上的不同。

讨辽东不是到司马懿出兵时的事,东北屯军早已经与公孙渊打了不短日子,司马懿带领的增援兵力,这是额外的兵力,讲到四万人的役费难供可不表示只是因为四万人的问题。

史料说是郭淮想,可不是蜀汉方面想。

郭淮的行动属于什么性质,说的清清楚楚。

襄阳,曹魏还放弃过呢,东吴占了,一样被赶回去,还叫随手可得?

郭淮就是不想让蜀汉得,结果一看势头不好,跑了,不是诸葛亮的功绩是什么?

孙资的说法,正好验证了诸葛亮北伐的正确,以及功绩,不然蜀汉早完了。

曹操和曹真是俺自己提的例子,俺可是没有打到啊,距离远不太多,可是兵力上绝非这一点点。

讲到四万人的役费难供当然不表示只是因为四万人的问题,表示的是这四万人的役费难供,后来钟邓伐蜀,你看看多少兵吧。

老老实实点,别一面枪毙史料,一面又腌割史料。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8 10: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19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