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7-2-27 11:08 发表
你这不还是把己方利益考虑进来了么,而且还使用了双重价值标准?所以就烦你们这样的,没有一个公正的态度,刘备罚孙权你就谈利益,孙权偷袭关羽你就改说信义。
刘备败了,自己死了留下个懦弱的太子不说,还折损了蜀汉的精锐。
老大,你为何到打一耙?明明是你先提利益的,却变成了我双重标准?要烦,您还是先找找自身原因。
刘备挥师讨伐东吴导致的联盟利益受损失,失败了更使蜀汉损失巨大。所以要说孙权没远见,那么刘备不过是一丘之貉罢了。不知道你懂不懂什么叫沉没成本?任何人在探讨下一步行动时都应该不考虑以前的已经发生的投入,只看自己这次博弈的利益得失。
刘备败了,自己死了留下个懦弱的太子不说,还折损了蜀汉的精锐。
你这是事后诸葛亮。刘备打孙权,东吴已无名将,荆州人心向刘,孙权又要两线作战,刘备胜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即使败了,也未必是一场惨败。而孙权夺荆州,杀关羽,刘备还击,这是可以预料的,曹操趁机联手,可能性极大。
曹操不会和刘备一起夹击孙权的,曹丕坐上观虎斗然后先趁胜者追击而战线被拉开时收拾了胜者的做法实际上是正确的,曹操当年看二袁争斗也是这么个意思。
曹操当年看二袁争斗的局势不能与这个相比。要比,得用曹操攻打二袁的总体策略。
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
这是曹操攻打二袁的总体策略。
二袁未斗之时,曹操是观望,而二袁相斗,袁潭提出与曹操联手时,曹操是立马出兵。
按此推论,刘备未出兵之时,曹操定是观望,而刘备伐东吴,曹操绝不会向他儿子这么弱智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