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备并非“轻敌”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2: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2:21 发表
五营兵是不是五千?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这才是正常的逻辑,而你说没有,才需要举证呢!

哈哈,笑话!刘备东征只有四万,那么《傅子》记载杀八万,《三国志》记载蜀军前后五十余营都是怎么回事? ...

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那破异等,为何李异还活着?他为何没亡?看来陆逊还真有役鬼驱神之能啊!

《傅子》记载杀八万,是东吴的吹嘘,当然是假的了。莫非你还认为,阿瞒赤壁真带了80万?蜀军前后五十余营,不过4万而已,又如何?《魏书》记载的四万,是支党,那是孙权求救,自然说得越多越好,《资治通鉴》可说得明明白白,就是4万余。

张颌与李异地位是不同,俺只是举例子,俺也没说让他督朱然等,只不过,三国志记载的是破异等。而且你要证明,陆逊派李异每次给的兵都一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2: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2:32 发表

对曹操而言,不轻视等于不败?根据?

作为为刘备,有识人之明,就不轻视陆逊?根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2: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2:46 发表

你能分辨男女,能将男人看作是女人吗?刘备有识人之明,能将英才陆逊看做是蠢才吗?而曹操不轻敌就能胜,与这是一个关系吗?这么说,又有什么根据?

有识人之明,刘备有识人之明,就不能轻视陆逊,难道就是视为蠢才吗?曹操是三国第一流的军事家,如果不轻敌,如何就能败?这与有识之明,就不能轻视,有什么区别?所以烧船自退是事实,夏候渊乃白地将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2: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2:41 发表

比如长平之战,赵括死,其兵都安然回到赵国了?按常识都知道,破其营,杀其将,其兵穷迫,无所统领,只能投降。

《傅子》是吴人所做?宋代的司马光作《资治通鉴》是取材于之前史料的,《三国志》言前后五十 ...

所以按你的逻辑,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那破异等,为何李异还活着?他为何没亡?看来陆逊还真有役鬼驱神之能啊!
资治通鉴这本书,还真不是某些说皆破之,就是全亡的人可以指责的。

李异的地位还不及黄盖呢,黄盖才500,所以,李异不超过500。

人家说的是异等,老大,不要选择性失明。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2:5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3:0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2:59 发表

那么,刘备就没有轻视陆逊,也就是没有轻敌。

哈哈,第一流的军事家就不会打败?这可真是笑话!汉尼拔、拿破伦等都是第一流的军事家,其没有打败仗?他们轻敌了?这与有识人之明便不能轻视一个人,有什么联 ...

对啊,第一流军事家都能打败仗,为什么刘备有识人之明,就没有轻视陆逊?你给我解释解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3: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3:13 发表

哈哈,你的意思是,我说“破”就表示其将必死?你从哪儿看出我有这意思的?讨论这么长时间,你替我制造几个观点了?陆逊使宋谦攻蜀五营,大破之,皆斩其将,这就是说五营将一个都没有活,其兵就算没有亡尽,也 ...

五营兵是不是五千?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这才是正常的逻辑,而你说没有,才需要举证呢!
——————————————————————————————————————————————————————————————————
这句话谁说的?如果亡还表示迫降了的话,李异啥时降的刘备?又啥时跑回去的?

谁制造观点了?你自个的逻辑,非说别人制造?

黄盖带的是郡兵,你是不是想说,东吴一个郡就500兵?还是想说,李异的地位远高于郡守?

刘备东征的兵力,谁确认你的8万了,我早就说了,资治通鉴上写的清清楚楚,不是你这种人,随便否认就可以否认的。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3:1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3: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3:20 发表

你能分辨男女,是否能男女不分?而“第一流军事家”是否与“百战百胜”划等号?

第一流军事家与百战百胜不能划等号,那有识人之明就一定不会看错眼?阁下的逻辑好象强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3: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3:31 发表

果然是看不懂中国话呀!“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是说营破而将必死?而我一直说的是,破其营,斩其将,其兵即便未全部战死,剩下的也必然穷迫投降,长平之战就是个例子。而李异,他为什么就早投降? ...

果然是看不懂中国话呀!“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是说营破而将必死?而我一直说的是,破其营,斩其将,其兵即便未全部战死,剩下的也必然穷迫投降,

对啊,既然如此,破异等,李异非死即降,我这么说,有什么不对?
果然是国文大师啊!

郡兵,别说是五百,就算是没有,由郡守自行招募,那都很正常,这不说的很清楚:“时郡兵才五百人”?而且,将军与太守不同,将军属于军队,有常领的部曲,受命在中央或地方,与郡兵不同。
————————————————————————————————————————————————————————————————————
东吴兵是私有制,黄盖也是将军,凭什么他的兵就可以少,而李异的兵就不能少,就一成不变?


傅子》记载得八万,《三国志》直观地记载前后五十余营,《资治通鉴》取材于《魏书》,而事实上是支党,而且《资治通鉴》是宋代人司马光编撰的,是取之前史料的整合,能比
《傅子》、《三国志》、《魏书》权威?无知还狡辩!
——————————————————————————————————————————————————————————
无知者无畏,请问三国志那里说记载有8万,它前后五十余营,就不能只有4万多?如果有人认为《傅子》、《魏书》的地位,高于《资治通鉴》,那么真的不是再狡辩,而无知者无畏!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3:3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3: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3:43 发表

果然是看不懂中国话呀!“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是说营破而将必死?而我一直说的是,破其营,斩其将,其兵即便未全部战死,剩下的也必然穷迫投降,……

你对在哪儿了?这是指无将之兵,而非兵败 ...

合着,破其营斩其将,其它没全部战死,剩下就必然穷迫投降,那么,破异等,为何李异活着?人家说斩其将,说了,这五营的将都给杀了?
真是奇了怪了?
还有刘备东征,如果资治通鉴认可那是支党,就会明说,资治通鉴可没说,那是支党!你别扯虎皮做大旗!

既然你也称,五十余营才5万多,哪里又来个8万,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再者,一个营就必须满员,作战就不损耗?

你是说,黄盖手下除了郡兵500外,还有数千兵?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3:5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3: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3:46 发表

那么,你说“轻视”、“轻敌”是指什么?若重视,就不是轻视了。

我就问你,轻视就一定将对方视为蠢才?视为一般经验不足的将领就不行啊?东吴诸将比刘备了解陆逊更多吧,连他们都不认可的情况下,你让一个敌国尚未全面了解的人,就一定重视?什么逻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9: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8:43 发表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这意思是说什么?意思是,只斩一个将?“皆破之”,即指五营皆破,“其”当然指“五营”,这样事实还不清楚?你还是多学习一下基础语文吧!又 ...

皆破之,斩其将,居然是把所有的将都斩了?强极!你证明一下,这些蜀将全让东吴杀了,好吗?《魏书》写的是支党,《资治通鉴》哪的地方写的是支党?你拿《魏书》说事,凭什么认定为《资治通鉴》也这么写?司马光没亲身参战,《魏书》的作者参战了?原型与最后的成书是一回事?胡搅蛮缠你可真行!

刘备与陆逊一直没接战?俺服死你的逻辑了。你主贴列的是什么?俺就问你,四万多人,为什么就不能列50余营?

对啊,黄盖是500兵,按你的逻辑,李异级别更低,那一定是比500还少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9:0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8:56 发表

之前我就说过了,刘备若与东吴诸将一样,那他还会是深受曹操、袁绍、刘表、孙权等重视,名副其实的一世枭雄、蜀汉皇帝吗?刘备之所以成功,最大的优点莫过于与曹操、孙权相同的——善于知人、用人。比如刘备三 ...

你为何不看看,打败刘备后,东吴诸将服陆逊了呢?那说明啥,在东吴诸将眼中,倘若陆逊有击败刘备的能力,他们会不服吗?
还有,你又绕回来了,既然刘备有识人之明,就不能轻视陆逊,那么阿瞒作为军事家,以优势兵力,为何还输了赤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9: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9:10 发表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这意思是说什么?意思是,只斩一个将?“皆破之”,即指五营皆破,“其”当然指“五营”,这样事实还不清楚?你还是多学习一下基础语文吧!又 ...

你不断重复有意义吗?皆破之,斩其将,只能证明,斩了将,斩了几个,那是不可能得出的,这样的事实,你能强奸出,俺只能说委屈你的语文老师了。
资治通鉴,俺说了无数遍了,它那里没说支党,倘若你说是支党,请那出,《魏书》那个只能说是魏书,懂吗?你一方面说,五十余营,只有5万多,又说,刘备损失了8万,俺只能说你发烧了。

黄盖那个,写的明明白白,你不清楚,反到是史书上没记载的,你知道清清楚楚,这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9:1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9:15 发表
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后来是“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翦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


红字部份也说的清清楚楚,是陆逊打败了刘备,诸将乃服。
而且优秀军事家不能做到百战百胜,在优势兵力下还可能被打败,有识人之明的人,就不能走眼,这种强盗逻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1: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1:17 发表
辩论,最基本的就是驳斥对方的论据,而你在这儿自顾自地说,我给予的回复一概视而不见,这就是说,我之前的回复仍然起着作用,我当然没有必要重新组织语言表述一遍。

你的语文肯定是不及格的,《吴主传》先记叙道:“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而后面接着记叙道:“皆破之”,“皆”是“全”、“都”的意思,结合起来,就是陆逊部将军(陆逊督宋谦等)宋谦进攻蜀军五屯(营),全部击破。接着,后面又记叙道:“斩其将”,这个“其”起代词性,所指就是前面全都击破的五营,那么“斩其将”的意思就是斩五营之将。史书记述如此,非我所言,只是你的语文水平太差,怪不得别人。

《资治通鉴》是取材于《魏书》的,而未加“支党”,这只能说是司马光的个人意见,而非史实,怎么,作为宋代人,他能比魏晋时的王沈更加清楚史实?取其说还给改了,反倒说明《资治通鉴》所记为实,而《魏书》所记为虚了?而且,远早于《资治通鉴》的《傅子》、《三国志》等,哪个不比从中取材的《资治通鉴》更权威?这还需要我一再重复吗?(这里,我只是强调你的四万人一说不实,至于《三国志》记载前后五十余营及《傅子》记载陆逊杀刘备兵八万人之间是否矛盾等等,并不是我所谈论的重点,你分清问题。)


记载得清楚,是说黄盖为武陵太守,时郡兵五百,也就是说,当时武陵郡郡兵五百,黄盖作为太守所领也仅仅五百兵。而其作为拜武锋中郎将所领,史书又未记载,我们从何清楚地得知?郡兵不是将军所领,比如魏延,他为镇北将军、汉中太守,意思是他有使用镇北将军所部及汉中郡郡兵的权力,但若他只为汉中太守,则无权使用镇北将军所部。武陵郡郡兵五百不是黄盖作为武锋中郎将所领,而是作为太守所能使用的郡兵。

还是多学习吧!

笑话,明明是你自顾自地说,居然你的回复有作用,这还让俺说什么好呢?

你的胡话不是重点,俺与你争个啥?《三国志》啥时说,刘备东征有多少兵了?《傅子》与《魏书》要比《资治通鉴》权威,这年头,有人无敌到这份上了,俺只能退避三舍。

按你的逻辑与解释,俺语文只能不及格。这个其,谁说他不是五营的将了,我是让你证明,把这五营的将一个不剩,全斩了,你鼓捣半天,做什么呢?
人家三国志记载: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㈠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

好嘛,黄盖所领只能领郡兵,其武锋中郎将的兵就必须拿下。李异的兵就一定不变,你无敌,俺闪人。

PS,你胜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1: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1:34 发表

我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及打败刘备,计策多出自陆逊,众将当然佩服了,这就是“众将乃服”,之前众将轻视陆逊的原因已经很清楚了,是“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这里,事情不仅 ...

俺列举的史料,难道不是东吴诸将不了解陆逊的才能?

俺再问一句,东吴的人,他刘备又如何能了解得很清楚?在东吴诸将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凭什么刘备就不走眼,是不是你的强盗逻辑?
既然你说刘备没轻视,那么举提出谁举证,你的刘备具有知人之明,所以就不走眼,我已经驳过了,请你另找论据。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1 11:3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1:5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1:48 发表

我之前说了,你所说的并非我的话所表达的意思,亦非我的逻辑,而你无视这些,一再重复你的观点,甚至将我对你的观点的驳斥也不加理睬,而我惟有将原帖奉回,并加以补充,已经做得很道义了,而造成这种事实是谁 ...

真服了你了,车轱辘话说得这么过瘾。还具有道义。
俺让你证明是五屯的将都斩尽了,懂不懂?
还有《三国志》里说的是50余营,仗打到那时,你得证明这五十余营就是5万多人。还有《魏书》说是支党,但《资治通鉴》可没说支党,资治通鉴参考的是史料,《魏书》难道是上战场查的?而且魏书记载的是孙权那么说的,你缠杂不清到这份上,俺没办法。
至于《资治通鉴》不如《魏书》《傅子》,俺只能说,您太有才了。

黄盖那个俺将史料贴上了,你还乱扯。行了,没时间与你乱扯,俺说了,你胜了。

PS,你这次出山,水平太高了,俺甘拜下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2: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1:56 发表

“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因为“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为原因而“不相听从”是因为对陆逊的才能不了解?陆逊献计协助吕蒙破关羽、夺南郡,又自取宜都,功劳 ...

孙权是孙权,吕蒙是吕蒙,陆逊的表现,他们自然清楚的很,陆逊做的这些事,刘备如何清楚?陆逊击败刘备后,诸将才服,这说明如果诸将了解陆逊的能力,认为他能击败刘备,如何会不服?
你啊,不与你说了。俺就问你一下,你能认清男女,在隔着个屋子,你就能分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2: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2:12 发表

陆逊的种种行为是秘密活动?尤其是协助吕蒙破关羽、夺荆州,与刘备直接联系,刘备莫非是两耳不闻天下事?而且,孙权的用人,刘备还不清楚?其周瑜、鲁肃、吕蒙等全都是例子,而孙权既然能使陆逊担此重任,说明 ...

破五屯,斩其将就是全被损耗了,关公全军覆没,结果就有人逃回来了,向刘备禀报,天啊,救救我吧,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这种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2:2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2:18 发表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这里记述得你还没明白?不是我怎么样,而是你语文水平太差,连“其”的代词性都不懂,而明白了之后也不承认。

是啊,关公全军覆没就有人逃回来了,向刘备禀告,而且这人,对这一切知之甚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3: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3:05 发表

我指出你的言论自相矛盾,而你进行“解释”,并主张“具体原因”。首先,我没要求你这么做,我并没有这样的言论,你自己主张的这个,得你自己举证,与我有什么关系?

俺指的这个原因,就已经解释了自相矛盾,而你要俺拿具体原因,就是要求俺这样做,因此,俺有权也要求你拿出具体原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3: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3:11 发表

我已经说了,你的这个解释,并没有解释自相矛盾,因为你说具体原因,这只是一个模糊、空泛的概念,能拿这种概念去证明什么?好比我说,我没有打你,我有具体原因,而我却说不出这个具体原因,那么这个具体原因 ...

你认为没有,是你的事,找俺做什么?我说过了,你去大街上,认爹是有具体原因的,而你这种举动,又是正常的,不是神经病,这就足够了,具体什么原因,你得先把你的例子中的原因拿出来,我才会拿。

这事地球人都明白,你不懂是你的事,不要找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3: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3:21 发表

“谁主张谁举证”,拿个你自己都说不出“所以然”的“具体原因”当证据,这叫符合逻辑?你有见过这么证明问题的?这样,天下大乱矣!而且,你主张应你举证,要我先举出什么实例?我说曹操赤壁大胜,你要我举证 ...

我说的清清楚楚,你理解不了,认为我说不出所以然,是你自个理解力太差,不是我的事,所以建议你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
如果你认为你自人上大街认爹是不需要原因的,那自然除外。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1 13:2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3:3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3:29 发表

清清楚楚的事实是,你只拿出一个空洞的、没有实际内容的具体原因,而说不出这个原因是什么。好比你说我有史书证明曹操赤壁之战胜了,而你又拿不出来一样,这能证明什么?难道你连一个正常人所应具备的思维逻辑 ...

真是奇怪,你举的例子,不拿出具体原因,就让俺拿出具体原因?
这哪里叫空洞,这叫不见兔子不撒鹰!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8-22 20:2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3: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3:39 发表

为了解释自己的“自相矛盾”而主张“具体原因”的,不是你吗?既然你需要拿这个来证明自己并非“自相矛盾”,是否需要赋予这个“具体原因”以实际内容?而你这个“具体原因”,仅仅是说肯定有,但内容如何、为 ...

自相矛盾的具体原因,俺举了,谁也明白的清清楚楚,至于再往后的具体原因就是例子的具体原因,那么你也得举,如果你不举,俺就不举。

就如,我说阿瞒在赤壁之战败了,记载于三国志中的武帝纪中,你非让俺拿出这本书这一部份,俺有权拒绝。因为你也没拿史料证明。

作为一个正常人,应具备基本的逻辑和理解能力,自个不具备,那好,加强提高就可以了。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8-22 20:2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3: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3:52 发表

哈哈,拿“具体原因”解释自己没有自相矛盾的是你,谁主张谁证明,这就是让你举证的原因。从来也没听说过拿一个空洞的具体原因来证明问题的,你说肯定有,那么内容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你说的无非是 ...

这叫什么空洞,是你自个理解的问题,1+1=2,谁都知道,你非让俺证明,那俺只能说你智力有问题了。

更何况,本来这个自相矛盾也是你认为的,要求我拿出原因的,所以这一切都是你的问题,不要找别人。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1 13:5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4: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4:00 发表

空洞就是没有内容,就好比你说你有曹操赤壁胜了的史料,而你举不出来一样。而你说你有具体原因,你就像计算1+1=2一样举出来呀?回避问题、故左右而言他,这算什么?你给出具体原因的内容了?只是一味强调肯定 ...

俺说了阿瞒赤壁败了,在三国志武帝纪,你不去找,能怪我?
这根本就不是空洞。这种史料,各个论坛,翻得烂了。

这个道理,与我解释自相矛盾一样,你现在要求的是我举例的具体原因,所以我有权要求你提出原因。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8-22 20:2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6: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6:23 发表

你举的这个例子,同你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而且,就按着你这个例子,你主张曹操败于赤壁,而依据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则你需要将原文帖上,而非要求我去找,因为既然是你主张,你举证,这些都应由你去 ...

对啊,我说阿瞒败于赤壁,将哪本书什么地方都告诉你了,你还不知道,还让我去找,那我只能认为你太弱了,这种史料不知道,连找都找不到,这不是智力问题吗?

然后你就说阿瞒赤壁胜了,我让你拿史料,你说不需要,看看,这是谁在不讲道理?

这都是最起码的常识,亦是辩论最基本的原则,而这些你都能无视或根本地强言诡辩、胡搅蛮缠。

俺说了无数遍了,你不可能呆着没事上大街认爹,肯定有原因的,如果你上街认爹不需要原因,或是满大街都是你爹,这就足以解释,这不是自相矛盾,你要拿具体原因,第一,你的例子,你也没举原因,凭什么让我举?第二,你上大街认爹,居然让我给你安排原因?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8-22 20:2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6:4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6:45 发表

谁主张,谁举证,这里,你认为曹操败于赤壁,并且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为依据,那么,你也有义务将其帖上,而非叫我自己去找。而你没有帖出,我让你帖上,你说让我自己去找,是否违背了谁主张,谁举证的辩 ...

谁主张,谁举证,俺举证了,你不认可,俺有什么办法?更何况,俺让你举证,你却说不需要,这是什么道理?

俺再重复一遍。

我说阿瞒败于赤壁,将哪本书什么地方都告诉你了,你还不知道,还让我去找,那我只能认为你太弱了,这种史料不知道,连找都找不到,这不是智力问题吗?

然后你就说阿瞒赤壁胜了,我让你拿史料,你说不需要,看看,这是谁在不讲道理?

这都是最起码的常识,亦是辩论最基本的原则。

俺说了无数遍了,你不可能呆着没事上大街认爹,肯定有原因的,如果你上街认爹不需要原因,或是满大街都是你爹,这就足以解释,这不是自相矛盾,你要拿具体原因,第一,你的例子,你也没举原因,凭什么让我举?第二,你上大街认爹,居然让我给你安排原因?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8-22 20:2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7:0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7:05 发表

谁主张,谁举证,不是说不论真假,随便举一个“证”就可以了。“证”必须得是事实,而你这个“具体原因”,先不论其是否是事实,就是内容,都是没有的,连真假都无从判断,这有什么意义?你举的证本来就没有意 ...

俺又不是随便举的,你要说俺的原因不合格,你得拿出证据来,为啥不合格?俺说了,除非你上街认爹是不需要原因的,或者是满大街都是你爹?在你拿不出证据证明之前,我的原因是合格的,懂吗?你认为不合格,那是你的事情。别找我。
我只需反驳掉自相矛盾就可以了,而你要我拿原因,你得证明我说明为什么不能解释自相矛盾?你根本说不出,为什么的情况下,我是无须与你进行任何解释的,现在谁提出谁举证,你举证证明我的原因为啥不能解释自相矛盾。


我的观点与例子从来没自相矛盾,是与你的例子矛盾,你不要乱扯。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8-22 20:29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3 01:5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64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