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亮的巾帼和许褚的裸体
性别:男-离线 风云虎义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23
帖子 300
编号 8626
注册 2004-6-25


发表于 2004-12-27 00: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窃以为。。。粮草不济,是蜀国的老大难问题之一。。。山路崎岖,运粮不便,那也是久悬未决的课题。。。


所谓“先保不败,再求胜”。
司马公坚壁清野,以待蜀军粮尽之时,确是很明智的做法:因为以国力来说,魏是远大于蜀的。而蜀军又是攻方,自然希望速战速决,否则首先国内运粮麻烦,其次士气也无法保证,再有就是后方也需考虑。。。总而言之,消耗战那是对付蜀军最有效的办法。

所谓挑拨之计,那也就骗骗小孩子,身为大将者那理会这些啊。。。一件女衣又如何?明日送你两条裤档便是。。。

避战,可以在己方损失最小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消耗对手,实在是上策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风云虎义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23
帖子 300
编号 8626
注册 2004-6-25


发表于 2004-12-27 00: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12-26, 23:57:27发表

QUOTE:
原帖由轮回于2004-12-26, 21:13:09发表
大智若愚,先为不可胜已待敌之可胜!
好好读读老子和孙子兵法再说!

说穿了就是不可胜敌而稳守之道,  也就是智取之不下, 为有斗持久力看谁先倒而已, 这已经不是"智", 而是斗"资"了. 司马懿摆这副架式出来, 还叫"智慧"的表现? 恶寒啊.

不然啊。。。所谓“知己知彼”,蜀军之短便在于缺乏军资,而魏军之长却正在与此!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这才是智者的表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风云虎义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23
帖子 300
编号 8626
注册 2004-6-25


发表于 2004-12-27 01: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军屯啊。。。说到底这产出的时间间隔太长了。。。与人家真正富庶的大后方却是没有可比性的呀~~
至于粮仓与流马。。。在下觉得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是省掉一部分托运费,暂时解决一下燃眉之急罢了,本质上似乎没什么改变么?


当然,当然。。。“用女装只能骗小孩子”这个是在下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毕竟,“小孩子”才是真正不会为此发怒的人群呀~~哈哈~~
在下这么说,是想指出,司马公并非凡将可比,与您的意思一致。。。



又及,在下是新人,被您发现了。。。哈哈哈。。。不会要什么投名状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风云虎义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23
帖子 300
编号 8626
注册 2004-6-25


发表于 2004-12-27 01:2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汗个。。。果然是说反了。。。不好意思。。。



那什么。。。屯田与军屯却是两码事啊。。。屯田一般都在平静的后方,而军屯还必须抽出力量来对抗敌人。。。这产量怕是不能保证吧~~(PS:在下是邓大哥的FANS  ^_^)
等到粮食产出来,迟早得半年吧。。。这期间的军费也已经花了不少。虽然吃着自己产出的粮食很欣慰,或者还有“三六七旅开垦南泥湾那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却已然是亏大了。。。


孙武老兄说的“以战养战”可不是这个养法啊。。。


PS:咔咔。。。至于抢劫。。。以后再说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风云虎义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23
帖子 300
编号 8626
注册 2004-6-25


发表于 2004-12-27 01: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哦。。。记得当时蜀地已经有一年收两季的谷物了。。。不晓得有没有记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风云虎义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23
帖子 300
编号 8626
注册 2004-6-25


发表于 2004-12-28 00: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话是如此没错。
然则,邓大哥的“军屯”,乃是在守势中的军屯,亦即处于战备状态。在战备状态中,如果有敌人来攻,未必立刻出现在面前。换句话说,士兵们仍有足够的时间,做战前准备。。。

而村夫面对的环境则不同。他是进攻方,侵入地方的领地,处于一种战争状态。在司马公随时可能袭击的情况下,他是不可能将大部分军力用于耕地的。试想,要是一天到晚种地,体力耗损必然很大,遇到紧急情况,怕是连逃跑都做不到啊。。。
而下放的人数少,产量自然不够。。。

廖将军所说,“哪怕只满足前线所需之一部分,也是可观。”
那是自然的。。。可是产量不够,则还是要倚重后方支援,那么这个所谓军屯便还是没办法根本解决问题啊。。。
(汗。。。突然觉得自己有一种“毕其功于一役”的倾向,罪过,罪过~~)

以上只是在下的猜测,不知道哪位有当时被村夫下放耕地的大致人数?

记得当时似乎村夫将自己的军队分为几份,每隔几月换一批上阵。。。那么那些换下去的士兵不是回到汉中就食,而是被派去种地了么?
假如是这样。。。那也真是感叹,当时还有那么多荒地等着大军来开发呀~~




哦哦,说个题外话吧。。。假如村夫的军屯真有实效,他何以急不可耐地找司马公决战?难不成是预知自己大限将近么?
以此,在下倒是认为,所谓“军屯”仅仅是村夫做出的一种姿态,为的是给司马公造成“老子要在这里生根啦”的错觉,逼司马公出来决战~~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2 21:3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21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