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李愬雪夜袭蔡州
性别:未知-离线 万里悲秋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3
功绩 38
帖子 421
编号 83463
注册 2006-9-17


发表于 2006-10-23 22:4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嗯,朋友的文章的确少了些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而且,李愬虽赢得此役,但是唐朝并未解决藩镇问题,只是缓解了一下问题.所以,你回复中的说法有些不妥.可惜,宪宗在平李师道之后,就志得意满,不思进取.若是能专用良将贤相,那中兴倒也不是不可能.

我的看法是此役只是缓解,并非是解决.而且吴元济的实力,在藩镇中属于偏弱.宪宗君臣对其下手,也是有找软柿子捏的意思.可是就是这么一个节镇,竟打了四年,而且动用了全国十六道的军马.说明两个问题:一,唐廷开始任用将帅存在问题.二,唐军队实力存在一些问题.裴度在征讨第三年才任用为宰相,委以军务,而在平定淮西之后,宪宗就冷落了他,所谓君臣"万世法",也只是谈笑之间的事情罢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宪宗的志向,以及他的才具.

水平有限,妄言几句,自觉肤浅.期待朋友新篇.如果能多叙述自己的观点,能从史载中发现问题,我想,可看性会更高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里悲秋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3
功绩 38
帖子 421
编号 83463
注册 2006-9-17


发表于 2006-10-24 00: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凌烟阁 于 2006-10-23 23:42 发表
答万里悲秋:

你说“唐朝并未解决藩镇问题,只是缓解了一下问题”,这个没错,我在文章中也说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暂告结束,唐朝暂时恢复了统一。”

到元和十三年,全国藩镇至少名义上服从了唐朝中央。但 ...

兄弟客气了,彼此探讨的事情而已.

兄弟说的有一点很对,就是宪宗两面做战犯了用兵的大忌.但是还有一点,那就是调用的兵力多而不专,这么多的人马,真正做战的只有李光颜与乌重胤两部,其余的,不是观望,就是没有多少战力.所以,人心不齐,调度不统一,也是其初期没有进展的原因之一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里悲秋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3
功绩 38
帖子 421
编号 83463
注册 2006-9-17


发表于 2006-10-24 01: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0-23 23:51 发表
吴元济的地盘虽然不大,但是兵力并不少,4,5万还是有的,当时其他的藩镇像刘闢有3/4万人,李师道的兵力不大好判断,从历史上来看淄青,平卢的兵力为数众多,而且被消灭了万人后还能再凑出上万人的部队也能说明一点问题 ...

呵呵,我看那还是个软柿子,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三点:

一.吴元济治下,只有蔡 申 光三州.而且,周边都是唐廷州郡,没有别的节度使可以直接对他进行援助.所以,唐廷出兵,属于关门打狗,利于多面用兵.这是地利

二.吴元济刚刚自立节度使,而且父死不报,悄然自立.唐廷也没有给他一个名号,而且初即位,就杀了苏兆 杨元卿等下属,人心没有臣服,而且名不正言不顺.而朝廷出兵,师出有名,而且时机很好.这是天时.

三.魏博新附,人望较高.而淮西战力,相比那成德魏博等地,要差许多,所以,对其下手是正确的决定.而且宪宗能力排众议,也说明是看清形式,当机立断.这是主见.

个人观点,主要是喜欢这段历史,也觉的有些意思.嗯,X兄说的也有道理.受教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4 09:2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58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