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topisneo 于 2007-4-8 21:06 发表
……
:p
这就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了。一个一个来说吧。
首先,在知道这样的悲剧之前,她为什么会爱上王子?童话里只是说,王子太漂亮了。看一眼之后,就愿意用生命去赌博?其实不是这样的,是她觉得她有付出,然后愿意相信这样的付出会得到回报,然后才去爱,才去赌的。
最初或者的确是这样。不过,并非始终如此。在这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的却是为了换取爱的回报而去爱的。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最初必然是怀有这样的幻想,才会陷入爱河的。我相信人鱼公主也不例外。但是在一旦陷入爱之后,把爱持续下去的动力却是有所不同的。有两种爱,一种是外在的爱,即为了获取被爱而爱。一种是内在的爱,即仅仅为了自己爱的本能(或者说爱的欲望)去爱,后者也许在母性中表达的更为常见,然而在除此之外的爱或信念中,这种方式并非不存在。我相信,当人鱼开始决定放弃自己的一切去追随王子时,她已经不再是期望去换取什么或求得什么,她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爱的愿望(而不是被爱的愿望)而去奉献,你可以说她愚蠢,说她盲目。然而这种愚蠢和盲目却不是任何人想做就做的到的。生存的本能和利益需求的衡量,使得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勇气。这才是人鱼公主的可贵之处,而不在于人鱼公主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价值利益最大化的衡量观念。
其次在变成人之后,她除了惭愧因为自己原本是妖而惭愧的同时,还做过什么?哦,对了,她始终在期待王子的良心能够发现她的爱情,她生活在王子身边,王子对她是视而不见的。如果是说因为人和妖的差距,使得王子不可能懂,也不可能去听,去信。
那从一开始,这段爱情就是愚蠢的,这爱情从追求人的外形到追求人的权利,最终失败。那既然开始是愚蠢的,为什么不去纠正这个错误?
任何不求回报或者所求回报遥遥无期的作为,都可以视为愚蠢的,不是么?如果说人鱼公主没有期待,我想那是撒谎,但是这种期待并不是她持续奉献的主要动力,她奉献,因为她爱王子,她需要为自己的爱作些什么,而不单单是她相信王子有一天会爱上她。就这么简单,也就这么愚蠢
至于说因为愚蠢,就要纠正。我想布鲁诺的被烧死,伽利略的被审判,也是在纠正愚蠢的观念吧。^_^许多在他人看来愚蠢的行为,都有它内在的价值。证爱也许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已经和爱情无关了,这是一个种族和阶级的问题了,为什么她要迁就一个“人”?从本位来看,如果我的群体饿了,不杀一头猪,就是恶人了,我为了一头猪的生命,而用了自己的肉去做饭,这牺牲对我的社会是无耻和恶毒的。
同样,做为争取平等人权利的群体来说,如果不杀掉王子,而牺牲自己,是最最软弱的行为。
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不是每个人都把种族或阶级的存在看作高于一切的。那种以我、我的民族或者我的种族的存在利益作为最高准则的思想,导致了许多英雄主义的行为,也导致了数不清的争斗和厮杀,甚至无谓的死亡。它本质上是一种利益价值的衡量。它是竞争导致的信念,也是自然法则的必然,它或许可以用对错去衡量,却不能用善恶去衡量。所以我不会毫无保留地去赞美这样的信念。你或许读到过这样一个佛教故事,说是佛为了救兔,而舍身饲鹰。另外,在圣经里,耶稣也并没有只去救赎犹太人。我想,无论是佛经,或是圣经,本来都是在宣扬一种更为广博的胸襟,一种泛爱,它或许渺茫,但是可贵。佛说:一花一世界。每一枝草,每一朵花,都有它的世界。佛的爱,便是把“我”注入到这无数的世界里去,用一种爱“我”的心胸,去爱每一个生灵。不知道基督教是不是也教导众生平等,但是至少基督教并没有教导说哪一个种族哪一个阶级的人更值得被爱,没有教导说信徒应该只爱自己本阶级本民族的人。我不信上帝,也不信佛,但是我向往这种爱的胸襟。阶级或种族的本位思考不应该成为衡量爱的标准。
其实我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彻底放弃种族、民族或阶级的本位思考,毕竟那是求生的大事,绝大多数人都逃不脱自然界的竞争。但是并不应把每一件事都纳入到这种思考里去,不能把任何一件事都抛开它原有的价值衡量,而改以本位利益的价值来衡量,那么很多原本美好的事,都将为这世界所不容了。这世界也就变得过于单调和凶狠了。
最后说一句,我看到的文本中,没有说人鱼公主惭愧过,或许我读过的故事省略了一些文字?她向往人的两条腿,只是因为鱼尾隔断了她对王子的爱而已。
[ 本帖最后由 whws 于 2007-4-9 09:3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