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王安石的改革导致北宋灭亡
性别:未知-离线 whws

白衣伯爵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6
功绩 166
帖子 1325
编号 82141
注册 2006-9-7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6-10-27 16: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比较一下熙宁变法和万历新政的过程与结果,可以发现有很大不同。王安石及其新政在短时间出台了大量新法,而且由于朝野意见不同,这些法律大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并最终成为党争的肇始。在王安石下太后,司马光对于变法的激进态度,则进一步加剧了党争激烈程度。

事实上,唐、北宋、明都在不同程度上亡于党争。党争导致了经济问题和安全问题等许多根本性问题无法在政策上取得一致,问题无法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并不断积累,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

张居正的变法,在十年里几乎只作了三件事:一是理顺政府的内部的政治关系,加强内阁对实权部门的控制。二是丈量田亩。三是一条鞭法。

理顺政府内部关系是通过一系列行政动作完成的,基本上没有出台新的法律。而且其前期工作从高拱时代就已经进行了,张居正只是将之继续下去。丈量田亩本身其实算不得新政,只是一条鞭法的实施奠定行政基础。事实上,这么多动作,只是为了一件事做准备,就是一条鞭法。而一条鞭法在地方的实践其实在七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在推行新法时,一条鞭法在南方多个府县都已经取得了事实上的绩效。而一条鞭法的推行,不过是把这些经验加以推广而已。

张居正的经济改革,在思想上其实并没有激起太大的反对。北方的地方势力对一条鞭法有一定的保留意见。但是总体上看,整个统治阶层内部对于经济革新基本上持一致的肯定态度。所以尽管张居正政治改革的内容在他死后即被否定,他的经济改革内容却得以维持下去。而使晚明走到绝路的党争是在万历晚期才逐渐成形的,与张居正的新政也没有直接的联系。

看得出,张居正在改革中的谨慎态度和软硬兼施的政治手腕,保证了改革的进程,使得万历前十年的政治和财政改革在一定意义上取得了成功,并一度扭转了明朝中后期持续多年的财政亏损局面。

而张居正时期的灵活又强硬的政治手段和万历打击张居正势力时的雷厉风行,使得无论张居正时代还是后张居正时代,都没有形成朝野之间彼此龃龉的拉锯局面。这些都是熙丰变法不能比拟的。

不过应当指明的是,张居正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晚明政治财政制度体系与社会经济制度体系之间的矛盾。张居正的税收改革,始终没有深化到整个政府财政制度的改革。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军队和边防的财政保障制度远远不能适应事实的需要,而这是导致晚明军队战斗力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张居正改革的局限性从中可以孔窥一斑,这恐怕又无法与熙宁变法相比拟了。

[ 本帖最后由 whws 于 2006-10-27 16:47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4 00:2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80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