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三国演义诞生?
性别:未知-离线 douyaoli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0
编号 79496
注册 2006-8-18


发表于 2007-1-31 11: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国演义诞生?

众所周知,三国现存最早抄本在明嘉靖年间,而传说罗贯中生存于元末,到流传时,竟有200多年的文化断层??为什么?
而且,现存明前期的杂剧内容竟与三国演义大不同,相近于评话,竟无演义的影响,这又是为什么?
明后期的杂剧则处处看见演义的痕迹,难道说三国成书于明中期?罗贯中只是一个虚有人物,或是书商拿那历史上的罗贯中作幌子,成就这一不属于他的美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ouyaoli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0
编号 79496
注册 2006-8-18


发表于 2007-2-1 07:2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那么,这150余年的明杂剧怎么都没有表示?而且,这并不是传说,150余年,任何记载都见不到它的踪影,怎么解释?
还有,《花关索传》内容皇唐无极,如此之书竟与成化戊戌1478还能再版,若真有三国演义流传,怎么可能此时竟一点看不出来?
还有,所谓蟒袍玉带,这玉带正是明朝人所贵重的服饰,汉朝人并不把它当贵重物品,如果不是明朝成书,那么干吗董卓给吕布玉带蟒袍为秀?换了汉朝,不怕贻笑大方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ouyaoli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0
编号 79496
注册 2006-8-18


发表于 2007-2-1 13: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求同存异,善莫大焉
但如此说,明早期话本,杂剧中的的内容多近于三国志评话,诺明前期就有一部三国演义(准确的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前抄本在的话,又此能一点表现不出来?
还有,朱有敦(朱元璋之孙,定王子)所著《关云长义勇辞金》所述内容也近于评话,与三国志通俗演义大异,为何?
此人乃一国番王,在他的剧中,看不出一丝痕迹,而且,他历经洪武,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代(还有一个允玟),为人好学,酷爱杂剧,填词,若这是真有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这高水平小说在,以王侯之尊,没有里有看不到,难道会毫不借鉴?足见当时只见评话,不见演义
注:杂剧选于傅惜华先生的《明代杂剧全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ouyaoli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0
编号 79496
注册 2006-8-18


发表于 2007-2-2 07: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大约还是抄本传播力以及影响力的滞后性问题。?
再滞后也不可能一国番王看不到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9 22:3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20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