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wzz1968于2004-05-15, 13:20:27发表
明朝的灭亡过程在明朝立国之处就已经形成了.
1.朱元璋怕功臣造反,大杀功臣,结果关键时刻没有几个人愿意买命去建功立业.
2.朱元璋重文抑武,有明一带除了开国时期,水平高的军事将领很少(几乎都是防御型).
3.专一八股取士,官员思想日趋僵化,突发事件拿不出应急措施.
4.人口膨胀过快,土地压力大,农民起义频繁.
5.皇权过于集中,前方将士无法发挥其才能.
第一点不敢苟同……
如果照此说法,明朝就不会熬到1644年李自成来灭亡它,而是早在1449年土木堡之变的时候就该亡于也先之手了吧?
第二点呢……
你这是看到了明末边患重重才发出如此感叹的吧?明朝中期在北部和蒙古人抗争,沿海和倭寇对峙的时候,在战略上明朝都没有大的失败。从这一点看来武将人才已经够用了(或者说对于武人的用人制度不存在大问题)。如果过于强调武人的作用,给武人加势,难免明朝也会有重蹈唐朝覆辙的危险吧?不能因为后来被武力灭亡就否定原来的重文轻武的政策。我认为,这个政策有效地稳定了明朝的政治,保障了安定的社会长久持续。
第五点的皇权集中……
明朝确实是中央集权达到最高峰的一代。但是,与其说最后的灭亡是皇权过于集中,前方将士无法发挥其才能,不如说是末代皇帝过于刚愎自用,对臣子缺乏信任(不过到了那个时候,我觉得大部分也确是不可信。我们是作为后人看历史,所以看得还比较清楚,如果让我们坐上他的位子,恐怕更不会识人呢……)这个不完全是制度造成的,和朱由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自己的一点看法,还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