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1-01, 17:24:51发表
df兄:
秦国面临魏楚两国的军事威胁,但同时赵国也有后顾之忧。北方的燕国也早有南下图赵之心。实际上,邯郸战役刚刚结束,燕赵就开战。另外,一直对赵国怀有戒心的齐国,也在
密切的关注赵国的成败(赵齐两国还存在着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我认为,在长平之战秦国败势未露,仍然掌握着战争主动权的时候,魏楚两国还将采取继续观望的骑墙态度,不会轻易的对秦国宣战的。虽然魏楚两国参战对秦国的威胁很大,有可能直接影响战局的成败。
但当时的两国的主政者还未看出此点。虽然,战前秦国君臣谋划,一但魏楚出兵干涉,就退兵,但实战中,秦国也并没有把两国参战的威胁考虑的过于严重。事实证明,秦国君臣对魏楚两国基本态度的判断,以及利用赵国遣使谈和时所采取的制造和谈假象、麻痹各国的外交手段,是非常成功的。
王佐兄:
佐兄高估了燕齐两国对赵国的威胁,低估了魏楚两国对秦国的威胁。
先来谈燕国:燕国只是为了几座城池而已,他要进攻也不会在长平之战最紧张的时候进攻赵国的。因为他要是乘这个时候进攻的话,保不准赵国就被秦国灭了。直接地后果就是燕国将直接面对强秦。燕国不会傻到不利用赵国这个缓冲地带来抵挡强秦的。而这时也要考虑到燕齐这两个世仇,燕齐在互相牵制着呢。另外,邯郸之战的最紧要关头,燕国就没有进攻赵国,而是此战结束后再来想捞点好处的。
齐国:齐国也同样面临着燕国的问题,而且还面临着南方的大国楚国的牵制。魏楚两国是不会坐视齐国进攻赵国的,尤其是魏国。不敢打秦国,打打只会夸夸其谈的齐国还是有这个胆量的。
魏楚两国:这两个国家受强秦的威胁最大。魏国尽丢河西之地与秦国,楚国也丢了大片领土与秦国,连都城都迁了。这些可是都是切肤之痛啊。在内部,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两个都是人才,魏王和楚王或许胆小不敢出兵,但是这两位大人不会看不清形势。庸庸之辈,胆子虽小,但是却极为贪力,且无主见,保不定会被臣下说服。对魏楚两国来说,秦赵在长平对峙的时间越长越好,他们出兵伐秦的机会将越来越大。两虎相争,两败俱伤,他们抓住一个时机出兵,很有可能能够把强秦打回函谷关离去,尽复失地。胜利果实是很诱人的,而出力最大的赵国到时候恐怕已无力争取太多了。
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外交也是建立在利益上的。
魏楚两国为什么不在长平之战初出兵?是因为利益。秦赵交战对魏楚两国来说,是有利的。此时出兵如若击败秦军,那么胜利果实则大部落入赵国之手;如若不能击败秦军,则会招致秦军的报复。
燕齐为什么不乘长平之战之机进攻赵国?是因为利益得不偿失。此时如若进攻赵国,搞不定会导致赵国灭亡,使自己直接暴露在强秦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