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战国无双之魂断长平(战国论——赵篇)加强版, 评秦赵长平——邯郸之战及赵国的战略得失
性别:未知-离线 DF-3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7694
注册 2004-5-17


发表于 2005-1-1 15:1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廉颇保守也有自己的道理:
首先,秦军准备充分,士气正锐,赵军匆忙之际组建起来的军队战斗力怎能和秦军相比?
其次,贸然出兵只会正中秦军下怀,因为秦比赵更希望速战速决——秦军不但要考虑国力消耗问题,还得防止战况拖得久了,其他国家乘火打劫。
再则,秦军的后勤线远比在家门口打仗的赵军来的长,粮草钱财方面,赵损10分,那么秦要损12分甚至更多。
再次之,守城的损失远比攻城来的少。君只见赵军损失惨重,为什么不见损失更重的秦军?攻下两城的秦军,估计已无再进的力量了。
最后,赵国的目标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守土退敌吧,而不是击败秦军甚至是迁灭秦军吧。赵国上下应该还是有这个自知之明的——守住秦军的攻击就是胜利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F-3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7694
注册 2004-5-17


发表于 2005-1-1 16:0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王佐兄:
到了八月份,形势更危急的不是赵国,而是秦国。当时的秦国除了面临和赵国一样的国力消耗问题外,还面临着一个两难之际——如若再不能速战速决,则难保其他诸国主要是魏、楚两国乘机发难,这种事情那时经常发生;如若退兵,则难保廉颇乘机挥军追击和魏楚两国痛打落水狗是其次,这次决战的目的则完全是失败了。而赵国只有一条路——在长平打下去,因为长平后面就是邯郸。秦国最不济可以放弃关东之地,退守函谷关以自保。而赵国不行。
另一方面,谁也不能肯定廉颇没有必要时的反击计划。廉颇或许在等待秦军力竭的时候出手,“三鼓而竭”的战例在前呢!

至于战略目标,或许我没有说清楚。我的意思是指的是基本战略目标,就是达到自己满足的目标就行了。赵国当时的基本战略目标就是守土退敌,而秦国的基本战略目标是拔取或者是重创这个他军事上的大敌。

另外,就我的感觉,秦国远比关东六国的志向来的远大:秦国以统一为目标,而关东六国是以霸主为目标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F-3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7694
注册 2004-5-17


发表于 2005-1-1 20: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1-01, 17:24:51发表
df兄:
  秦国面临魏楚两国的军事威胁,但同时赵国也有后顾之忧。北方的燕国也早有南下图赵之心。实际上,邯郸战役刚刚结束,燕赵就开战。另外,一直对赵国怀有戒心的齐国,也在
密切的关注赵国的成败(赵齐两国还存在着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我认为,在长平之战秦国败势未露,仍然掌握着战争主动权的时候,魏楚两国还将采取继续观望的骑墙态度,不会轻易的对秦国宣战的。虽然魏楚两国参战对秦国的威胁很大,有可能直接影响战局的成败。
但当时的两国的主政者还未看出此点。虽然,战前秦国君臣谋划,一但魏楚出兵干涉,就退兵,但实战中,秦国也并没有把两国参战的威胁考虑的过于严重。事实证明,秦国君臣对魏楚两国基本态度的判断,以及利用赵国遣使谈和时所采取的制造和谈假象、麻痹各国的外交手段,是非常成功的。

王佐兄:
佐兄高估了燕齐两国对赵国的威胁,低估了魏楚两国对秦国的威胁。
先来谈燕国:燕国只是为了几座城池而已,他要进攻也不会在长平之战最紧张的时候进攻赵国的。因为他要是乘这个时候进攻的话,保不准赵国就被秦国灭了。直接地后果就是燕国将直接面对强秦。燕国不会傻到不利用赵国这个缓冲地带来抵挡强秦的。而这时也要考虑到燕齐这两个世仇,燕齐在互相牵制着呢。另外,邯郸之战的最紧要关头,燕国就没有进攻赵国,而是此战结束后再来想捞点好处的。
齐国:齐国也同样面临着燕国的问题,而且还面临着南方的大国楚国的牵制。魏楚两国是不会坐视齐国进攻赵国的,尤其是魏国。不敢打秦国,打打只会夸夸其谈的齐国还是有这个胆量的。
魏楚两国:这两个国家受强秦的威胁最大。魏国尽丢河西之地与秦国,楚国也丢了大片领土与秦国,连都城都迁了。这些可是都是切肤之痛啊。在内部,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两个都是人才,魏王和楚王或许胆小不敢出兵,但是这两位大人不会看不清形势。庸庸之辈,胆子虽小,但是却极为贪力,且无主见,保不定会被臣下说服。对魏楚两国来说,秦赵在长平对峙的时间越长越好,他们出兵伐秦的机会将越来越大。两虎相争,两败俱伤,他们抓住一个时机出兵,很有可能能够把强秦打回函谷关离去,尽复失地。胜利果实是很诱人的,而出力最大的赵国到时候恐怕已无力争取太多了。

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外交也是建立在利益上的。
魏楚两国为什么不在长平之战初出兵?是因为利益。秦赵交战对魏楚两国来说,是有利的。此时出兵如若击败秦军,那么胜利果实则大部落入赵国之手;如若不能击败秦军,则会招致秦军的报复。
燕齐为什么不乘长平之战之机进攻赵国?是因为利益得不偿失。此时如若进攻赵国,搞不定会导致赵国灭亡,使自己直接暴露在强秦面前。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0 00: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13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