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明代的凤子王孙为何不能和清代的八旗子弟相提并论?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8 22: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略说清朝兴衰》的主贴转的是清粉,这个没冤枉你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8 23: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8 18:50 发表

这是本人在《略说清朝兴衰》帖子的中心思想。先辟谣一下,本人根本不是清粉,更不是明粉。有些说我是清粉的朋友一大原因并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他们是明粉。这话看似霸道,好像错误在对方自己没有错似的。但是 ...

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亲王,次子要降一个等级。所以亲王等前面几个等级的数量变化不会大,而且历来政治斗争,死的多半是亲王,那些远亲,不关他们的事。所以增加的是后面等级的人,所以不能适用乘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 20: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 10:39 发表

你别管这些没用的,你仔细看看全篇,基本都是叙述文,哪里是歌颂?我是否认清朝文字狱了,还是说清朝伟光正了?

睁眼说瞎说,只要不是弱智的人都看得出来原文作者是清粉。
说是清粉有那么难为情的啊?都羞于承认?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 20:5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 21: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同样,所谓的变法,也是一条绊马索。祖宗之法,从控制力的角度来说已经很好了,拿士大夫阶层来说,兴文网,开科举,两招就已经吃定他们。而变法呢,废科举,倡新学。结果出国留洋的不知道感恩,全都跟乱党跑了。而出不去积压下来的又没了出路,十年寒窗,再回去务农,经商明显不现实,这拨没考就落地的秀才,拽句文艺腔来说,在朝廷停废科举的消息传来那一刻,鄙人就已经知道大清完了!

站在清粉的立场来说,确实变法让清灭亡。可是站在中国的角度来说,都被欺负成这样了还不思进取。不好意思,我和楼主的立场是不一样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 21: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 21:29 发表

我让你给我指出来清粉成分在哪 ,你现在给我找出来,立刻的。

你从头到尾,都是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而不是站在中国富强的立场。清朝保持顽固立场,所以被日本超过,被日本打败,被各国欺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 21: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 21:48 发表

我跟你说历史你跟我说立场,你真是天真的可爱。

你没有立场吗?你所叙述的历史,评论都是有利于清朝的,文字狱,你举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 22: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 21:47 发表

弄动不动什么叫叙述?平淡一句话说一段屈辱的历史,这叫清粉?你可以去小学语文老师的坟前献一朵鲜花了。

我倒觉得你该去你的小学语文老师的坟前献一朵鲜花了。这个文章不是叙述而是评论。

叙述就是将事情的前后经过记载下来或说出来。这篇应该叫议论文而不是记叙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 22: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记叙文是这样的:
甲午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1-2]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5 21: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因《明史》而引起的两起文字狱

1、  文字狱之“庄廷鑨明史案”。

康雍乾在文字狱方面可都是有劣迹的,尤其是乾隆,在这一点上可谓恶劣,杀人无数。跟之后的雍正、乾隆两朝相比,康熙朝的文字狱还不算非常严重,但是也杀戮了大批文人。比如发生在康熙朝的“庄廷鑨明史案”,一干所谓的“人犯”70余人(为《明史》写序的、校对的,甚至卖书的、买书的、刻字印刷的以及当地官吏)或凌迟、或杖毙、或绞死, “主犯”庄廷鑨照大逆律剖棺戮尸。史载,在该案中被判处死刑的多达70余人,被流放的家属达到数百人(最多时收监人犯竟达两千余人)。

2、  文字狱之“戴名世《南山集》案”。

康熙朝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对清廷随意篡改明朝历史甚感愤慨,他通过访问明朝遗老和参考文字资料写了一本记录明末历史的《南山集》。康熙五十年(1711年),书印出十年后被人告发,康熙帝十分震怒,下旨将戴名世凌迟处死,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岁以上者立斩,女子及十五岁以下男子,发给满清功臣家作奴仆。同乡方孝标曾提供参考资料《黔贵记事》,也和戴名世同样治罪;戴氏同族人有职衔者,一律革去;给《南山集》作序的汪灏、方苞、王源等处斩刑;给《南山集》捐款刊印出版的方正玉、尤云鹗等人及其妻、子,发宁古塔充军。由《南山集》受到牵连的有三百多人,后来康熙帝故作慈悲,改戴名世凌迟为斩刑,本来应处斩刑之人如戴家、方家都流放黑龙江,方孝标已死,但仍被发棺戮尸。

3、  满清统治者为什么对《明史》如此敏感?

从庄廷龙明史案、戴名世等明史案中可以看出,满清统治者对《明史》可谓敏感之至!他们惟恐本朝被辉煌的明朝比下去,惟恐汉族民众长久地怀念大明,惟恐满清的皇帝被明朝的皇帝抢了风头,所以,就采取了按皇帝的意志强行修史的办法来丑化前朝。于是,制度先进、思想自由、社会开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生富足、君主善“无为而治”、科技事业临界于突破、资本主义萌芽生机勃勃的大明期就被满清统治者摸黑和妖魔化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程度,而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经济停滞、民生凋敝、日益落后于西方世界的清朝却还在以所谓的“康乾盛世”来标榜自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5 21: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5 21:14 发表
朱元璋朱棣,打了一辈子耗中国物力如何?还不是越打越乱,最后皇帝都被人家俘虏了。

清朝早在关东时就降服蒙古了,在乾隆时期蒙古全面臣服。从此无需再修长城,这才叫臣服。

ps:可千万别这么比,金和清虽 ...

明朝把小日本给赶到海里喂鱼,清朝被小日本打到满地找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5 22: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5 21:24 发表
1.真的好惨呀!不过主审官是鳌拜,这厮可是把持朝政的。怨不得康熙。


2.“……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今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 ...

很多明朝的资料找不到了,原来是被前清朝政府给毁了,然后再给明朝编一些谣言,即使你怀疑,也没有留下资料来比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7 13: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7 12:48 发表
清朝八旗纵然无能,也是要当差上岗的,最常见的就是继承祖父军中的职务,和珅老子曾经做过皇帝侍卫,所以和珅才有机会见到乾隆。这类人做了官也是要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

反观明代,抛出那些无恶不作的皇亲外 ...

让无能的人当差上岗才是最可怕的祸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7 13: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5 21:25 发表

明朝被李自成打的皇帝上吊,清朝把李自成灭了。

灭李自成是清朝加原明朝的军队,单清朝的军队还不一定能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25 02: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7 14:20 发表

那打日本的是明朝加朝鲜军加日本内部德川家牵制。单明朝的军队还不一定能行

德川家的牵制请给出史料来。那些朝鲜军基本都是打酱油的。只有李舜臣的海军还有点建树,可是却被反间计解职了一段时间。导致船只损失很多。
第一次战役基本上朝鲜军都没有参与战斗,第二次战役: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十一月,明军分兵三路:左路由杨镐、李如梅率明军1万2千人,朝鲜军4千人,右路由麻贵、李芳春率明军1万1千人,朝鲜军3千人。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0 19:2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79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