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求教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求教, 古书上传说的野兽以及现代野兽在古代的名称
武林通鉴
(就是一本书)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2
编号
74730
注册
2006-7-6
来自
温州
#1
发表于 2006-8-4 23:2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知道一个 貔貅=大熊猫
远古传奇 十万貔貅十万兵
早在800-900万年前之中新世晚期,大熊猫便与成都平原这片神奇的土地联系在一起。更新世时历经了从小种大熊猫至大熊猫巴氏亚种等演化,庞大的大熊猫、剑齿象、肿骨鹿、中国犀种群: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成为当时地球最灿烂的一页。那时人类还处于猿人阶段。
专家考证,大熊猫祖先始熊猫的化石可追溯到中新世晚期,约300万年前更新世早期出现了早期小型大熊猫,现代大熊猫在更新世中期和晚期,广布于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流域。到了更新世中晚期发展到全盛时期,大熊猫巴氏亚种出现,广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北和西北十六个省市(北京周口店、四川、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亦曾一度扩展至东南亚的泰国、云南、缅甸和老挝等地。
在人类的历史记载中,关于大熊猫的有很多,其名称也在不断演变。《诗经》称之为貔(pí)貅(xiù)或貅;《尔雅》唤作白狐;《礼记》定名为挚兽;《庄子》曰为文罴;陆玑在《毛诗广要》中称为白罴;《辞源》、《尔雅翼》则分雌雄称之为貅和干将。
大熊猫还有更多的称谓:皮裘(《峨眉山志》)、角端(《洪雅县志》)、貊(《兽经》、《后汉书》)、白豹(陆玑《毛诗广要》)、猛豹(《蜀中广记》)、猛氏兽(《蜀中广记》)、啮铁(《神异经》)、食铁兽(左思《蜀都赋》)……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
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大熊猫一直被当作神奇异兽,并将其视为勇猛、正义、和平的象征。司马迁《史记·五帝记》载,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黄帝,他利用驯养的虎、豹、熊、貔貅(大熊猫)等猛兽助战,在阪泉(今河南逐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东周楚国皇家猎场“云梦泽”和秦汉皇家猎场“上林苑”中也曾圈养貘(大熊猫)等多种奇兽。
《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一部记载周代民间歌谣及祭神宴会歌辞的诗歌总集《诗经》,其中谈及动物名称有100多个。《尚书》和《诗经》均记述了貔貅皮(大熊猫皮)是皇帝进贡的珍品。“貔”像虎豹一样威武,把古代的勇士比喻为“貅”一样的威武英勇,以至军队打着“貔”、“貅”的旗号,象征着战无不胜。
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记叙,汉武帝时上林苑方圆200里,放养很多禽兽,供皇帝狩猎,而貘(大熊猫)列为前茅。
西晋时,人们称大熊猫为驺虞,因为它只吃竹子,不伤害猎食其他动物,是一种能与友邻和平共处的“义兽”,故在当时把大熊猫当作和平友好的象征。两军交战,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时,只要有一方举起“驺虞”旗,战斗会戛然而止。战争规则云:凡使用“驺虞”旗,表示要求和平友好,停止冲突。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朋友送给他一个画了大熊猫的屏风,说能避风祛邪保吉祥。白居易欣喜十分,赋诗《貔屏赞》。诗人借大熊猫需要一个和平安静的环境才能生存,抒发他不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
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述了貘皮作睡垫可防寒湿,驱瘟疫避邪气;作为膏药,能穿透肌肤防治肿瘤;尿加水饮,可溶解误食入人体内的金属杂物。
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则天将一对活体白熊(大熊猫)和70张皮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武天皇。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古籍中可以看到,自古以来,大熊猫就是神秘的传奇式的异兽。“十万貔貅十万兵”(《三国演义》)、“寝之可避瘟疫”(《本草纲目》)……早被融入炎黄子孙之传统文化中。
大熊猫,最初主要生活在低海拔湿润多雨的浅丘甚至平原地带。由此可以断定,在远古的成都平原,应该是大熊猫主要栖息地之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在乌木丛生的地带,戴一副“黑眼镜”的大熊猫悠然自得地在“黑水之间,都广之野”嬉戏。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大熊猫和乌木,正是解读“古成都”生命密码和文化基因的一把最佳的钥匙。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21:3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59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