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5-01-10, 12:56:14发表
就诸葛挑战而司马不应一事,向来被看作司马畏战,问题是此判断的前提——战则诸葛必胜,司马必败——是否成立呢?两人战场上的直接较量并不多,互有胜负,没有任何理由认为诸葛亮敢于挑战司马懿是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
诸葛亮激司马懿出战,是因为司马懿坚壁不战,如此诸葛亮无任何突破的机会,若司马出战,则尚可一搏,总比没有任何机会好,此谓之“先战而后求胜”,并不能证明其胜券在握。
诸葛亮粮运悬远,利在急攻,但面对不动如山的司马懿却一直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对策,故以巾帼来刺激敌人,这实在是无奈之举,将其赞为高招似有不妥。
司马千里请战,不过是分谤息事。“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坚壁不出是当时魏军的大方针,但战场上瞬息万变,自然不能对既定的东西机械地执行,司马懿一次出战,并不意味着魏军在大方向上转守为攻,在何时出战,何时不出,作为前线统帅且早已假黄钺的司马懿自然有权便宜从事,绝无千里请战之理。
兵法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善之善者”,司马渭南坚壁不战,正合此道。从局部看,似乎蜀军迫魏军高挂免战,在战场上占了上风,实际从大局而言,其所制定的战役目的无法达成,最终仍难逃铩羽而归,师劳无获的失败命运。
也许有人会认为,如果司马懿真的有水平,不怕诸葛亮,出来打打何妨?这种思路就像认为比尔·盖茨就该花200、300美元去买仅值100美元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富有一样,实在是有些咄咄可怪。
古代战争就是这个样子的。碰到廉颇深沟高垒,以秦军精锐,还是得用到反间计才行。当然,廉颇也是名将,布置上没有太多空当可钻也是原因,碰上军盲,深沟高垒都不会也是有的。司马不战,起码证明他认为战没有便宜。如果说这一切不能证明诸葛比司马厉害,那么要拿这些来证明司马比诸葛厉害就更加是胡说八道了。
最后诸葛的“铩羽而归”不是战场失利,而是染病而亡。如果这就证明司马更厉害的话,那么被武田打得屁滚尿流的德川也应该比武田厉害,因为武田病死了,还不是得乖乖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