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从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变化,看透笼罩1900年的历史迷雾
性别:未知-离线 hahaku71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5
编号 70357
注册 2006-5-28


发表于 2021-6-20 11: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 人间遍种自由瓜 的帖子

列强之间也有嫌隙矛盾,这是慈禧掌握利用的重点。英法老牌帝国在中国有既得利益,扶持光绪是他们的利益所在。美国作为新近,对英法的排挤有所不满。慈禧利用了这一点。
洋务派能不能强国,光绪是不知道的。慈禧已经看清洋务派最终会走宋明的老路,即文官集团操控皇帝,国家依然无力。强国必强君,不能让洋务派操控皇帝,皇帝会变成傀儡。打压文官集团,直至之后的取消科举,慈禧已经在酝酿中了。
八国联军之后,慈禧架空光绪,与美国合作,开启真正的清末宪政改良之路。清末三种势力,一种革命派的革命军,一种是改革派,即洋务派。一种就是慈禧的改良派。慈禧派出五大夫留洋,第一站就是美国,考察美国的制度,予以学习。并且与美国存在相互依存关系,美国也想扶持慈禧以对抗英法,予以慈禧大量资金支持。五大夫归来后提出了宪政可以强君,强民,但不利于士大夫集团,正合慈禧之意。所以在慈禧授意,袁世凯操作下,改良宪政得以推行。美国式的资政院,立法院,等等三权分立机构相继建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ahaku71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5
编号 70357
注册 2006-5-28


发表于 2021-7-1 12:0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人间遍种自由瓜 于 2021-6-29 17:40 发表
有几点和我的认真不一致,希望讨论下。
1.美国支持慈禧而非光绪,这点有根据么?
2.强国必强君这个观点肯定是错的,大批走宪政道路的列强都是反例。慈禧1905年开始搞宪政,其实也是在削弱君的力量。她并不是强 ...

1,这个证据自己去找吧。
2,是重点,你下论点是错的,那就一开始就错了。这是需要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强国根本在于强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而根据清朝和中国历代的实际情况,到了朝代后期都是君弱民弱,而利益集团强。利益集团上压君,下欺民,民被利益集团分化的一盘散沙。所以根据这个情况出发,民自己的力量无法进行削弱利益集团,要削弱利益集团,必定是先强君。
强君的本质也不是类似独裁那样,而是明确权立的分界。所谓的君君臣臣。权力边界的含糊而导致君弱,而引发利益集团的崛起,不断侵蚀权力。清末宪政恰是做的这一点,完全照抄美国的三权分立。此谓强君。
西方列强的权力架构都很强,而不是清末士大夫架空皇帝,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力量。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分散的社会力量也集中起来了,也是加强权力。

[ 本帖最后由 hahaku719 于 2021-7-1 12:1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ahaku71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5
编号 70357
注册 2006-5-28


发表于 2021-7-7 14: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人间遍种自由瓜 于 2021-7-7 12:28 发表
我被你搞糊涂了。

1.美国在戊戌变法前后支持慈禧而非光绪,我百度下,没有找到任何支撑这一论点的依据,倒是找到了两个反例。一是列强中,美日德是“英国系”,美日追随于英国之后,而英国支持光绪是比较确定 ...

这两个都是很大的话题,都说明白需要巨量篇幅。我只说一些纲要。细节方面,聪明人领会纲要以后就不难明白。
一,试想美英之间的矛盾的吧,美国19世纪后期的国力已经逐渐超过英国了,还甘愿受英国摆布吗?表面上跟在英国之后,实际上不愿受英国各方面的操控,所以各处都在搞事,也包括在中国的利益。英法等已经瓜分大量了,美国当然需要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当然,英德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英德都在较劲呢,比如在非洲。
国内戊戌变法之后,光绪实质上已经被架空,慈禧一手操控了变法的失败。光绪也不会在英国的支持下去寻求美国。庚子之变慈禧展开了夫人外交,颇细心的第一个接见了的德国夫人,与美国夫人也保持及其亲密的关系。美国各大媒体都在尽相报道慈禧的正面型形象。自己思考其中的利益关系吧

二,实质上是权力分配的问题,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中国历代都是权力边界模糊而导致皇帝逐渐失权,士大夫,诸侯,藩镇逐渐崛起,汉唐宋明历代如此。该用力的地方用不出,不该用力的地方乱用,力量非常的分散。
慈禧作为卓越的政治家,敏锐的观察到这一点,其实历代帝王都知道这一点,苦于没有良药。权力边界清晰化,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方法。权力边界的清晰,简单说就是该做的就全力去做,不该做的就绝不染指。实际上是加强了该做部分的实际效力,也就是加强了君权。不该做的部分不染指,也是实质保护了君权。仅凭儒家是没有能力自身完成这点兑变的。
在实际运用中慈禧没有选择英国的君主立宪,而是选择了美国的三权分立。。。。。自己想想吧。

[ 本帖最后由 hahaku719 于 2021-7-7 15:3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ahaku71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5
编号 70357
注册 2006-5-28


发表于 2021-7-11 09: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人间遍种自由瓜 于 2021-7-9 16:05 发表
1.庚子事件后,慈禧和美国的康格夫人打得火热,这个我是知道的,这是她得罪列强后要挽回关系,正如你所说,她最依靠的是美国和德国,或许就是因为这两国不愿被英国笼罩。但由此就推断庚子国变前,美国支持慈禧, ...

1,八国联军之后,英法等都意图瓜分中国,在八国听证会上,只有美国代表提出反对,最终否决了瓜分提议,而是赔款。一战后,英德矛盾激化,1920年美国第一个放弃了赔款,英法因为对德国有所求只能紧随美国之后,也放弃了庚子赔款。
2,你还是没看懂现代政治学的本质。就是强化权力边界。儒家,一直不知道什么是权力边界,法家才有边界形态,更奇葩的马克思,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边界,这是中国人现代不懂政治学的原因,具体的就不教你了。
3,日本是君主立宪的,慈禧可从没想过走日本这一套。日本的三权分立,还是二战后美国的麦克阿瑟为日本制定宪法时所确立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ahaku71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5
编号 70357
注册 2006-5-28


发表于 2021-7-27 16: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人间遍种自由瓜 于 2021-7-27 11:01 发表



我觉得你说的“权力边界”没什么复杂的,无非就是建立一个体系,用制度和相互制约这一套,来约束每个官员,让他们不能滥权,没有多深奥的。如果还有其它内涵,可以一两句话概况下,没必要搞一个概念模糊的 ...

如果制度建立这么容易的话,那么人类早就民主共和了,何必几千年封建。任何事不能想当然。

全世界几千年出了那么多政治家,哲学家,政治哲学家,政治学家,出的书,码的字,不可胜计,你以为几句话就能代表?你太肤浅了。

可以说你丝毫不懂这些。上述四项的区别在哪里你都完全不明白。

[ 本帖最后由 hahaku719 于 2021-7-27 16:32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7 17:4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70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