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明朝灭亡,崇祯的个人能力局限在里面要占据几分责任?
性别:未知-离线 hahaku71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5
编号 70357
注册 2006-5-28


发表于 2015-1-6 16: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5-1-5 10:21 发表
七分责任吧。

作为一个君主,最大的本事应该是能替下属担责任,让下属给你卖命。
明威宗恰恰在这一点上最差。杀陈新甲,是因为议和;杀袁崇焕,是因为犯阙。
这些人一杀,谁还敢为国家奋不顾身?
大学士换 ...

大局已坏,主要是官员不在想为国家卖命,晚明政治思想主要思考的是还要不要皇帝来作为国家的担当。这是文官政治所导致的一种结果。早先在朱棣时就已经有显现,各部官员明确反对朱棣的大兴土木迁都北伐下西洋等等耗费精力的活动,朱棣很多事情只能发奋自己做。朱高炽偶尔生病不上朝就被指着鼻子骂。成化当然受不了这帮饱读诗书的文官集团,躲进深宫炼丹。这种情况以后愈演愈烈,主要原因是皇帝身单事孤,架不住群撩的集体冲击。用宦官只是强弩之末的反击手段。

文官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主心骨,这还和孔子儒家思想一开始的弊端有关。于是就开始各种政治思想派别的角力。思想角力的时候,是看不见国家的。这种情况的发生当然也要靠朱棣创下的基业,才让以后近200年的基业没有大的外患。创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
别以为王化贞,高第,王在晋这些人不懂军事,其实这些人早就知道光靠军事已经不行了,人心已经散乱了。还不如在军事上敷衍了事,早点打铺盖回家做点买卖过点舒服日子。熊廷弼袁崇焕是两个愣头青,以为能靠军事挽回危局。相比孙承宗、洪承畴、卢像升、孙传庭等等就不是,这些人是知道无力回天,但也要略尽人事的,是属于有脑子的。
崇祯少年,以为灭了一个魏忠贤,唤起一个袁崇焕就能挽回败势,其实是加速了事态的恶化。魏忠贤一杀,群枭顿时无首,于是乱作一团。袁崇焕不堪大用是明摆着的,被人直接打到老巢。崇祯颜面扫地。杀魏忠贤,虽然局面乱了点,但还不至于让皇帝自己的位置尴尬,袁崇焕被人打到老巢,这是让崇祯最难堪的。但是秉着是亲信的原则,崇祯一直犹豫不觉是否杀袁崇焕,拖了10个月。这一刀下去,崇祯算是皇帝的面子彻底没了。不下去,是乱,下去,是完。

温体仁,其实是魏忠贤最好的替代者。东林党,包括顾宪成,高攀龙,钱谦益这些人,政治思想就已经是架空皇帝,文官内部自己处理国家大事,六部分权制衡的立宪思想,皇帝对他们来说,是累赘。温体仁,借杀袁崇焕一举捣灭东林党,大权在握。不过遭到的弹劾也是大量的,温体仁大刀一举--杀,算是帮崇祯稍微清理了一下混乱的局面。当温体仁遭严厉弹劾,崇祯想保也没保住时,明朝已经无力回天了,最后的专制力量也灰飞烟灭。然后是一连串的弹劾内斗,崇祯看的眼发花,也不管了。被弹劾的你们就主动滚蛋吧。军事上的乱局就此产生:杨嗣昌主张联清抗李,身为东林旧部的黄道周表示坚决反对。连李抗清,也是反对!已经彻底没救了。

不同意联合任何一方,葬送了明朝最后的良将---洪承畴。论才能洪承畴在明末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不过有才的人----惜命,认为自己的本事还可再造一番事业,于是叛国,还冲在了绞杀明军汉人的第一线。大刽子手---洪亨九!洪承畴亲手杀了当初把他推向抗清前线而导致松山大败的的黄道周。洪:我是洪承畴,现在大清做高官,你也投降了吧。黄道周临死前大义凛然破口大骂:洪大人已在松山被贼所杀,先帝早已祭天招魂,你算哪门子东西敢冒充他的名号!洪怒而杀之。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5 22:5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18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