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袁崇焕 – 从岳飞到那五
性别:未知-离线 hahaku71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5
编号 70357
注册 2006-5-28


发表于 2009-7-19 21: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lz1楼的东西很搞笑,说《明事》不是历史是小说,可观点基本上还都是《明事》里的。
如果《明事》是小说,那《窃明》就不是小说了吗?

后来又看到27楼,感觉和1楼的发言有很大区别,水平咂一下子提高那么多了?估计8成是哪里贴过来的。。。。

袁崇焕也就那么两把刷子,没什好多说的。

[袁督师对崇祯来说影响巨大,崇祯本来就天性多疑,好不容易找个可以寄托希望的人,
却被忽悠了,有点像 «一个馒头引起的惨案»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才用最残酷的凌迟-处死袁督师。
当时,崇祯19岁,最后一堂人生课给了他强烈的刺激,而后,崇祯再也不相信任何大臣。
崇祯后期的刚腹自用 和 昏暴残忍 不能说和这个没有关系。]

我要说的是针对这段话。崇祯杀袁崇焕的原因还是建议去看看《明事》,崇祯不想杀袁崇焕,可有人要杀他,杀袁崇焕的过程和原因《明事》里说的很清楚,是党争的牺牲品。温体仁要进内阁,要进内阁就要把钱龙锡和钱谦益搞下去,为了把钱龙锡搞掉,于是抓住了钱龙锡和袁崇焕的把柄。结果袁崇焕被处死,钱龙锡滚蛋。温体仁就这样进了内阁。崇祯当时认为,温体仁不结党,不贪污,又有能力,是个好大臣。这一点8年后崇祯才觉悟。

至于说崇祯不相信大臣,那就是大笑话了。之后的洪承畴、卢像升、杨嗣昌等等崇祯哪一次不是彻底的放权?居然还出现了督师五省的特大级官员,不信任的话能管那么多地方吗?崇祯用人的特点就是,看准了就用,彻底放权,要什么尽管开口,只要我拿得出来。
不过很多事情,不是崇祯说了算的。就比如和杨嗣昌商议好的与皇太极议和一事。连议和的文书都写好了,就准备派人送去。不过一大批文官不同意,还开了辩论会。杨嗣昌惨败,于是议和只好作罢。
再比如,与李自成议和一事。崇祯很想议和,想把李自成的部队拉到关外去打皇太极,可文官还是不同意。

崇祯真的刚愎自用的话,就和皇太极议和了;崇祯真的刚愎自用的话,就和李自成议和了。明朝就不会死的那么快。明朝死在了这批文官手里。

崇祯的一句话才是明末的真实写照: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
其实明朝的灭亡从政治上来说,是根本制度的原因。是制度造就了一批只会骂仗,不干实事的文官。是制度造就了这些只会骂仗的文官有足够的权利,皇帝也拿他们无可奈何。崇祯无能为力。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4 11:2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98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