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备伐吴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 ——论刘备伐吴的必要性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12-18 00:0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三国观潮于2003-12-17, 22:57:58发表
诸葛亮向来是不管军事,直到刘备托孤,也是叫李严管军事,大概是刘备觉得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不太适合作为军队主帅吧。

不错,一直以来,诸葛亮主要负责政务方面,但刘备死后,由于后主的无能和不理事务,只是个政权的象征,诸葛亮的丞相之位相当于现代的首相,是实际的总司令,而李严的“统内外军事”则相当于总参谋长,负责军事上的日常事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2-1 12: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4-02-01, 12:05:37发表
你这不是就推翻了原来的观点了么?标题是:刘备伐吴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

不然,晓林兄的意见是伐吴是一种手段,或者说是一种架势,目的并非与吴国大打出手,而是想在为谈判桌上增加分量,以打促谈,如七戒兄说言“用谈判的手段取得利益是最好的选择。”我也有这种疑惑,存在的问题是:

1、既不是真打,伐吴的架势应该做多大为佳?
2、刘备的目的是什么?东吴的底线又是什么?能不能谈得拢?

显然,如果刘备的目的是要回荆州,那是绝对谈不成的,箭在弦上,就不得不发了。如果刘备的战略改变了,以北取雍凉为目的,那么带来另一个问题:

3、刘备将主力东移,又与东吴对峙谈判,旷日持久,会不会失取趁魏改朝、人心不稳的良机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2-26 13: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windsx:
1、正如我们在辩论中所言一样,战略和战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战略正确≠战争胜利,同时还必需战术执行手段正确才能到达结果,以战败来推断战略错误是不恰当的。

2、借口只是一种手段,还必要进行权衡,如果是有利的政治借口有何不行呢?不知你这里说的借口是什么?不会是报仇吧,那只是表面的,不要被演义的桃园结义说法迷惑。

3、历史记载并无诸葛亮反对东征的言论举措(那也演义的说法),从其隆中对的规划,以及诸葛亮的其地位和影响力,其内心应该赞成的(当然也没见记载),起码是不反对。

4、干掉孙权,在当时的形势下是不可能做到的,而被仇恨冲昏头脑更是演义的说法,史载是“忿”,带着的是一种骄气,但也是在这种骄气下作为完整的分析的,因为刘备此时已经是个老政客了,也是在酝酿一年半后作为这样的决策的。

综观你的论述,基本是建立在演义的基础上,缺乏说服力。虽然我也不完全赞同是个正确的战略决策,但也不赞同你的说法。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0 02: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45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