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备一生唯一战胜曹操的战役, ——曹刘汉中争夺战评析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10-25 07:4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一直有个疑问:《先主传》和《法正传》(中华书局)“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而据《资治通鉴》胡注,原《备传》是“于定军山势作营”。按王平拒魏曹爽的兴势之役,兴势应在阳平北或东北方,而刘备南渡沔水则应在阳平东南方,看来“兴势”二字有误,通鉴也按《黄忠传》作“营于定军山”,不知是否有两处兴势?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10-26 20: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建威中郎将于2003-10-26, 20:46:59发表

QUOTE:
原帖由xlxxg于2003-10-26, 20:43:13发表
其实刘备在一生中曾经数次击败曹操部队,比如:
"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可见刘备和曹操部队作战,是经常获胜的,尤其是这个夏侯惇,本来就是刘备的手下败将.而且可以看出,刘备本来就善于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
至于刘备败于曹操,主要是徐州被曹操奔袭及当阳被曹操轻骑追击两次,都是军事实力大大弱于曹操,而且被偷袭,准备不足.可见刘备的领军能力其实和曹操是相当的.

楼主是说和曹操本人率领的部队直接交战,只胜过这一次。

这场战役没有夏侯惇,对的是夏侯渊,比较厉害些。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10-30 16: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关于阳平关的地理形势。
阳平关(勉县西北)座落在从西进入汉中盆地的山谷之间,是个咽喉要地,《水经注》称“连峰接崖,莫究其极”,其城下的南北二山虽然险峻难登,但也是可以通行的,故张卫“据关坚守,横山筑城十余里”,而曹操也才有“攻阳平山上诸屯,山峻难登,既不时拔”,“遣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呼山上兵还”,前锋误入敌营中惊走张卫的事发生。

同样,《张鲁传》有“乃奔南山入巴中”;而张合在有黄权处于回阳平的大道上的情况下,“督诸军徇三巴,欲徙其民于汉中”,被张飞在瓦口大破之,逃回南郑,说明西川可以穿越米仓山(南山)到达汉中的。

参考《中国交通地图》,铁路是从勉县折向西南方向,不走古阳平方向;而川陕高速公路更是直接穿越定军山,虽说现在工程技术和1800年前没什么可比性,但也能作为山势情况的一点参考。

因此,阳平关并不是进军汉中的唯一道路,其左右都有小路可翻山而过,只不过非常险峻,大军难于通行,故其在军事上才显得非常重要,但也需保护好左右翼安全,否则会被断了后路,遭到前后夹击的。

2、关于汉中战役的进程。
曹军的部署:以夏侯渊、徐晃守阳平,卡住入汉中的唯一大道;以曹洪驻扎在武都,守住关中通汉中的路上,保护右翼安全;以张合守广石(据胡注,应在汉巴之间,《曹操传》(张作耀著)认为在今广元市内,估计在定军山西麓的宁强一带),防止敌越过定军山,保护左翼安全。

刘军的进攻:刘备军沿嘉陵江河谷北上,进逼阳平。以张飞率军向东北出武都,试图断曹军通关中之路,被曹洪击退;刘备攻阳平不下,又把目光转向曹军左翼。

3、关于马鸣道的位置。
按《通鉴》胡注:马鸣道在利州昭化县,我认为是正确的,马鸣道应是夏侯渊和张合间的联系通道。故刘备遣陈式等十余营准备截断他们的联系,又被“晃别征破之”,还“以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也就是说刘备想从左右穿插到敌后都不成功。

如果马鸣道是在阳平西北方向,哪里已经有曹洪在把守,不可能在阳平关紧急时,另派徐晃前去,而没见到曹洪影子。至于其和刘备的进军方向也不矛盾,刘备是沿嘉陵江河谷的大道北进的,而马鸣道是在嘉陵江东边,是南北走向或由北偏东南走向,不是在蜀军的进军路上。

4、关于刘备南渡沔水的意图。
我认为刘备南渡沔水,不是玩假撤退,而是因仰攻阳平困难,可偏师攻张合不下,故准备率大军全力攻击张合,先击破敌左翼,这种情况下,夏侯渊不得不救。应该说,两军相据二年多,曹军虽有小胜,但主动权始终在刘备手中,其兵力也占优,想攻哪就攻哪,曹军只有守的份,更何况刘备增兵,曹军肯定能感受到,如果是刘备撤军,也应在没增援前撤退,夏侯渊能守住汉中是占了绝对地利,已经很不容易和感到庆幸的,哪里还敢轻易追击呢。

5、关于夏侯渊之死。
夏侯渊以张合守东围,自己守南围,有地理优势,本来非常有利。据《太平御览》载曹操的《策军令》“夏侯渊今月贼烧却鹿角。鹿角去本营十五里,渊将四百兵行鹿角,因使士补之。贼山上望见,从谷中卒出,渊使兵与斗,贼遂绕出其后,兵退而渊未至,甚可伤。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其死纯属意外。

正因夏侯渊的意外身亡,曹军失了主帅,惊慌失措,导致定军山阵地丢失,阳平关险要也失去了左翼屏障,曹操在寻战不得的情况下,估计没有大军很难再守了,才全军撤退的。如果定军山没有路可直插阳平侧背,也就是说对汉中防守毫无关系,曹操就不必要全军撤退的,否则夏侯渊守汉中不就毫无意义了吗?至于担心东部战情或粮运,可象夏侯渊当初一样,留下部分兵力给张合把守,夏侯渊可是守了两年多,也不见粮草紧张的。而刘备已经尽了全力,也无力再长期攻下去的。

所以说,这次战役中,刘备在战略上是有很多有利因素,战场上也是法宝尽出,但象曹操攻汉中一样,运气是很关键的一点,故其“得地不得民”也应感到庆幸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11-4 22:2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晓林兄:
1、阳平关卡在山谷之间,正面进攻是很困难的,曹操才有“他人商度,少如人意”的感慨。但它不同于潼关的是其防守还必须守南北二山,故曹操攻阳平不攻正面,而是攻击张卫在两边山上建的“小长城”,然后从两侧可居高临下攻击阳平。也才有张卫在山上诸屯失守时慌张逃遁,就是因左右屏障失守,阳平已不易把守。

2、不知我兄认为广石在何处?张合守广石又是何意?我所说的不是在今广元市区内,而是其辖区附近,准确的说法应是定军山西麓,大概是宁强一带,这不在嘉陵江大道上。其目的是防守定军山阵地,以为阳平犄角,保护左翼安全。防止蜀军从南侧攻击阳平,或迂回(定军山能不能通过,我是不确定,但那有汉水河谷也许可以)。

3、据史载“张合屯广石,备以精卒万余,攻之不能克”,张合也无任何撤退的理由和迹象,可后面为何有“渊使张合护东围”呢?只能说明屯广石也就是守定军山阵地。如此,夏侯渊随刘备到定军山是救援张合也是顺理成章的。

4、马鸣道在昭化可能有误(引用胡注说法,我没有地图,不知当时的利州昭化辖的是何处),但其位置应在阳平关南,其作用是夏侯和张合的联系通道,故“绝马鸣道”。不可能是阳平西北方,因哪里是由曹洪把守的。

5、至于曹操攻汉中,其攻击张卫的“横山筑城十余里”就可达到迂回侧击的目的,且曹军北来,不仅补给要经过阳平关前,而且大迂回也要迂回到刘备地盘,十分不智。而刘备是从南往北攻,没击破张合,是很难在阳平关南,也就是夏侯和张合之间迂回侧击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11-4 23: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还有几个疑问,不知那位能解惑:
1、关于曹真。文中认为击破吴兰部有曹真在内,当然还有曹洪、曹休了,也就是《曹真传》中的“以偏将军将兵击刘备别将于下辩,破之”。但传中接着“从至长安,领中领军”,然后“以真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破刘备别将高详于阳平”,看起来好象是随曹操到长安的。而且应该不会在汉中战情紧急时无故将其从武都调回长安,后又从长安派到阳平,这样来回折腾的。

2、关于吴兰等部。张飞、马超、吴兰、雷铜、任夔等人是一次侧击行动,还是两次呢?如果是在一起,按地位其名义主帅应是马超才对,就象曹军,曹休“汝虽参军,其实帅也”,但主帅还是曹洪。而且一次侧翼行动,有必要派两个地位很高的大将一起吗?

3、如果考虑曹真的疑问,可能演义的说法更准确(当然志里也没说不是两次,只是太简单了)。即马超、雷铜早早就驻扎在下辩(马超名义上是督临沮,实守西陲),但被曹真击退,随后刘备才开始进兵汉中,并派张飞和吴兰再次进军武都,但这次是被换防的曹洪击败。而《先主传》“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既可理解为“分兵派遣”,也可理解为“分批派遣”。

4、而且,马超、张飞分别和吴兰、雷铜可能也不是一起的,吴雷二人是进攻部队,而马张二人是配合接应部队,马超还带有守边境的任务。

5、文中曹军将领有赵咨,可并无此人,是不是赵颙的笔误。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11-6 17: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晓林兄:
您误解我的意思了!张飞吴兰是一起行动的,这没错啊。我怀疑的是雷铜和吴兰不是一起行动的。也就是说是雷铜先行动,第二次才是张飞吴兰。而马超从头到尾就一直在哪里。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6-1-10 18: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赞同历山兄的看法,所谓“隔绝内外”应是指刘备打算隔开夏侯渊与张郃之间的联系,张郃所在的广石并不在勉县,而是在定军山西南方向。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9 10:2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814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