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太尉华歆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10-27 04:4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仔细琢磨一下,华歆在为人处世、个人品德上似乎称得上完美,陈寿对他的评价也颇高,而如果以现代眼光看,他的气节到底有让人指责的地方,看起来更象个职业政客。但在汉末那个特殊的混乱时期,实际上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华歆可算建安名士的一个典型。

文章不错,若能在汉魏风气影响华歆思想行为方面作些探研,避免成为纯粹的传记,就更为出色,建议楼主有空稍加润色深化。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10-27 04: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多说两句,也算抛砖引玉。
汉代以儒家思想为政治哲学,理论上所谓的“微言大义”完全是根据现实的需要,加上谶纬的介入使其神化,充斥着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政治上采取“因名设教”的治国手段,起用名教的道德标兵当官,并把它说成是顺应天意。然而,神圣的道德教化一旦和功名利禄相联系就变了味,先是各种沽名钓誉的不近人情的道德壮举,接着就是请托贿赂更为简捷,随着吏治败坏和风气日下,名教也轰然破产。

当面对宦戚专政所导致的政治腐败,士人们尚能本着儒家道德精神,以生命为代价进行斗争,招致“党锢之祸”,但对名教所带来的社会风气败坏,他们开始反其道而行,道家思想为他们提供了精神镇痛剂,“生命之上”与“人性自然”成了汉魏士大夫们的共识,这不同于遁迹山林,而是抛开世俗的束缚,以恢复生命的自然本色为终极目的,经学大师马融的应邓骘之召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附《马融传》: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缼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4 14: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16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