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孙权的权力斗争, 东吴的政治风波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10-11 22: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一次看到楼主的完整文章,的确观点鲜明,时下讨论东吴方面还稍显薄弱,更要大力支持!不过我对此问题并不怎么赞同,大兄还是喜欢惊人之语,似乎稍显过于偏激、主观。

张昭在孙策生前就列居长史之位,是参谋长和助手,又是托孤大臣,其掌管内政大权在情理之中,而非靠什么巡军就能争的高位,更不可能掌握孙家嫡系部队(这当然在孙权手里);周瑜同样在孙策生前就是中护军(可不是中领军),又是方面大员,手中肯定掌握着一支可观的力量,领军入朝主要还应该是为稳定局面,是否因此而争权夺利值得商榷。

孙贲孙辅兄弟等人有相当实权,这个是可以想象的,但是否孙吴集团的主要力量在他们手中,这个不仅无史料证明,恐怕也不太可能,孙权即位,孙贲依旧长期当豫章太守。

至于称太子之争是两公主之争,也是全朱两族的权力之争,则毫无道理,的确,一方是全琮等人,但另一方则有陆顾,他们不论在实力还是权势上都不是朱家可以抗衡和支配的,而且也没有迹象表明朱主参与其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10-12 00: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便君于2004-10-11, 23:51:27发表
周瑜在孙策在世时只是领江夏太守的虚职,谈不上方面大员

另称太子之争是两公主之争,也是全朱两族的权力之争,这是现在学术界的主流认识,我看过的一些相关著作都是如此认为的

这个《周瑜传》有记载“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此事还有《孙贲传》可以互证,周瑜留镇的目的在于进攻江夏,又领着江夏太守,意思很明显。

至于说两公主之争是主流思想,这个我倒未知,可否说详细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10-12 01:1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几本书我大都有稍微翻过,但没有发现有此观点,其中周一良和朱大渭几乎没有涉及到和东吴相关的任何东西在内,而万绳楠的书里也没有提到太子之争一事,至于何兹全的史略我没有看过,但他的三国史并不是这么认为的,而是以陆逊为太子党之首,不应相互抵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10-12 01: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件事还是不能证明以上问题,一则废立太子是由孙权做主,她们姊妹只能敲边鼓,朱主不听并不表示就会和全主对着干,也可能只是不参与而已;二则凭她尚不足支使陆逊诸人。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5 16: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76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