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由三国战略来看三分天下之势的形成与维持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2-22 23:4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岑平于2004-02-21, 9:43:42发表
诸葛亮的这种“以攻为守”的自保战略虽然成功了,不但放缓了魏蜀双方差距的扩大速度,还放缓了统一的速度,放缓了我国正常应有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诸葛亮的这种战略可以说是害国害民的。

这话不太妥当,统一是大势,但不能为统一而论统一,应该区别一定的历史时期,否则就会得出岳飞、史可法是历史罪人的谬论。对诸葛亮而言,蜀汉是汉朝的延续,正和南宋是北宋的延续,南明是明朝的延续一样,眼中的曹魏是乱臣贼子,抗击曹魏和抵御外族性质上没什么区别。这和军阀混战性质上是不一样的,欧洲正在走一体化道路,将来如果实现了,难道就能得出当年抵抗纳粹德国的征服是一种历史的罪恶吗?二战就是害国害民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2-23 00:1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岑平于2004-02-21, 9:43:42发表
而另一方面就是魏国的战略。魏国战略以“以守为攻”为概括,与蜀国战略刚刚相反。魏国既然占据中原之地,发展空间极大,与吴蜀的差距就会随着年月逐渐增大。既然占据着这么大的好处,魏国当然不需要急着去进行统一战争。因为如果在吴蜀国力顶峰时与之进行统一战,虽然有很大机会胜利,但是损失会增大。这种消耗战术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如果在吴蜀国力式微时发动统一战,就如同破竹之势,一发不可收拾。不但能保证收复吴蜀,而且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因此,魏国领导人一般偏向这种“以守为攻”的战略,以不变应万变,以慢打快。因此无论吴蜀如何急着挑战,魏国都以守势对抗。魏国的这种战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放缓了历史的进程,但是却比吴蜀的自保战略积极得多。可以说,魏国为三分天下之势的形成与维持献出的力量最少。

这段话有些矛盾,既然说明曹魏急于在吴蜀国力顶峰时进行决战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又怎认为“以守为攻”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也放缓了历史的进程”呢?恰恰相反,曹魏如果盲目进攻,一旦有重大失利,甚至丢失一些要地(比如雍凉),将大大拉近三国间的实力差距,混战叠起,民不聊生,统一也将遥遥无期。而积蓄实力,水到渠成,毕其功于一役,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应该认识到,三国各自独立,各有其战略,但消灭对方,追求统一的理念和军事行动并没有停止,只是谁也没有这个力量罢了。赤壁战后,曹操依旧多次积极进攻,到了曹丕,也曾数次进攻东吴,不过由于缺乏高超的政治军事能力,只能维持局面而无力开创,之后更是一代不如一代,曹魏的“以守为攻”战略是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正是这种战略加快了统一的到来,而不是放缓。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0 19:5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33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