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万历是明君还是昏君!
性别:未知-离线 itsnone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7
编号 6894
注册 2004-4-18


发表于 2008-1-30 05: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悼红狐说万历是光武以下最值得玩味的皇帝,说的真好。其实明朝皇帝是最可怜的,传统观点离明朝皇帝是最多荒唐的,蟋蟀皇帝、木匠皇帝、修仙皇帝、游龙戏凤、酒色财气、守着几千万内帑上吊....按常理想想,反而实在很古怪而且夸大,有点个人爱好、君子好逑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摆到其他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这么多的诟病。仅女色来讲,正德那是真算是少年慕艾追求爱情了,万历一生专情于郑妃也落下好色之名,康乾大帝儿子有半个连不知算什么。

对万历的主要的诟病一个是怠政,一个是贪财。先说贪财,指的是万历派太监去收矿税、茶税、海税,所有批评都说祸民与民争利,但实际上万历不收明政府对这些就是不几乎收税的,也就是说国家对整个工商业包括海外贸易不收或者只收象征性的税。我们都知道明朝最后亡于财政破产,都知道明政府的财政收入远不及宋朝乃至于半壁江山的南宋,但是要知道明朝工商业的繁荣发达程度是超过宋朝的。万历派出税监一年收入内帑最多不到400万,而当时身价百万的富商是不在少数的,海外贸易一年交易有几千万两之巨。一个国家不对自己的工商业征税最后没钱赈灾没钱发饷实在是咄咄怪事,万历加强税收遭到抵制乃至于被批判数百年,再想想汉武帝只能说可怜两个字。另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万历三大证就是靠的内帑,崇祯上台后,在东林的建议下,诸税皆免啊。

说万历怠政,万历并没有完全撂手,只是有选择的回复奏折罢了,遇到真正国家重征要问题都是亲自过问,三大证的人员任命就是例子,前面悼红狐也说过了。最为诟病的萨尔浒用杨镐,设身处地万历没错,杨镐指挥过大军征朝,虽然有失误但是也有经验,熟悉辽事,派他是最稳妥的人选,孰料杨能力实在有限。更换熊廷弼以后,情况大为改善,熊人际关系不好诸多言官劾之,是万历在后面坚定支持,甚至最后在病中仍然对熊的上奏随到随阅。这怎么能叫怠政呢?明朝士大夫是以弹劾辅
臣嘲骂帝王为荣耀的,而且纠缠不止,不死不休,某言官直接上疏骂万历酒色财气,万历不过一笑置之,这放到康乾是不可想象的。所谓不回奏疏,有选择的不理会,实在是大智慧。

万历朝即使不能说政治清明,国家强盛,但是经济繁荣,政治军事都表现了一个强大帝国的实力是没有错的。至于那些诟病之词,反而恰好可以当作明朝远没有传统说法里的专制独裁的反证。

明朝问题的根源是和士大夫与工商阶层紧密结合在一起,所谓与民争利不过是将商人的巨额利润减少了而已。而明朝文官集团势力之强大是空前绝后的,控制了政策乃至舆论,更重要的是他们出于自身的利益,不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考虑国家利益的往往只剩下了皇帝一人,而不得不借用宦官,厂卫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其实很简单,如果真正能控制政府,又何须宦官、厂卫呢?

而明朝士大夫站在皇帝立场说话,以国家利益出发就是背叛了自己的阶层,于是群起而攻之,最后轻身败名裂如张聪桂萼,重抄家灭门如张居正。相反为了自己阶层的利益与皇帝抗争最多解职回家,就算廷杖致死,也留名传世而惠及家族,两两相较,自然容易选取。

所以说明朝皇帝可怜,崇祯这样勤勉的帝王都被评议刚愎吝啬任用奸臣,要知道崇祯朝的很多政策都出自所谓东林君子,想一想这些君子在明末存亡之际可曾有过任何实质性的办法,崇祯和一些所谓奸臣一样不过是被士大夫阶层推卸亡国责任的替代品罢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0 15:1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05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