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萧让于2004-04-21, 15:07:17发表
俄逢山羌为乱,或言反獠劫寂为主,太宗闻之曰:“我国家于寂有性命之恩,必不然矣。”未几,果称寂率家僮破贼。太宗思寂佐命之功,征入朝,会卒,时年六十。赠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
——国,应该指大唐,家,应该指李渊吧。不一定就是太宗对裴寂有恩。刘文静自然是死于裴寂挑拨,问题是挑拨的内容是什么?是不是借机针对李世民?
如果相国寺之事产主谋不是刘文静,那裴寂因何事说刘文静“性复粗险”?
不同意这段。你不是连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都不懂吧?如果罪名是真的,还叫什么冤杀?
四不大人,刘文静是以谋反罪被杀的。罪名可有的,可不是张汤的诛心之辞。所以裴寂只是挑拨,他又不是主审官,也不是李渊。
国是指大唐,家可能是指李渊,但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是李世民。因为现在坐在龙椅上的是李世民。
国家于寂的性命之恩?具体指什么?裴寂对大唐的创建有功,在李渊朝中执政时也无大过,总体说来,武德年间政事还是平稳的,国库及军备是充实的。否则李唐何以得天下?当家人不容易,中医也有句治一经损一经之说。所以只能做最需要和最急迫的。李世民登基后对裴寂的指责我个人认为是政治上的迫害。因为武德的主政是其父李渊,裴寂他们只是具体的执行者。
个人认为裴寂在武德年间的最大错误只有二个,一是挑拨李渊杀了刘文静;二是自请去打刘武周,导致河东失陷。河东失陷,他已自请其罪,李渊不罚,那就算已经交待过了。那就只有挑拨杀刘文静了。
刘文静之子在其父平反后,李世民对他恩赐如此但仍因其父冤杀而谋反,是否可以做是因李世民不杀裴寂这个杀父原凶的不满呢?!(呵呵,对李渊我想他可不敢。)
如果相国寺之事产主谋不是刘文静,那裴寂因何事说刘文静“性复粗险”?
——这个推断弱了点。
同意是弱了点。但我实在是看不出史书上刘文静性复粗险的证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