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金庾信 于 2006-9-26 14:03 发表
这个自己去搜吧,几乎每个介绍这两个起义的文章上都提到什么“最高记录”、“规模超越前代”的说法。所谓地主阶级支持的说法根本是无稽之谈,首先在意识形态上来说,农民和地主并无实质区别,有了地的农民就是地 ...
不要人云亦云,阁下以为东汉末的黄巾大起义与白莲教起义哪个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远,就你自己说的白莲教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哪个规模更大?你自己也用了几乎两个字,那这个几乎有是什么意思?这就是你说的定论?规模这个词我认为应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非一个绝对的概念,也就是说一次起义的规模应当是这次起义影响地区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多少,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多大的影响,而不是这次起义实际影响到了多大的地区,多少个州县,有多少人参加。
其次,你也说在意识形态上来说,农民和地主无实质区别,这点我绝对同意,我所认为的地主阶级是包含你所说的地主,小农和封建文人的总和,也就是土地的拥有者,之所以称为地主阶级,是以为其中的地主是中坚力量,并且具备最大的政治力量,并不是你提到的想当然认为的“地主阶级”。
“历史上的地主阶级有过一个统一的政治组织来决定他们支持或者不支持谁吗”,这句话我只能佩服阁下狡辩的能力,这句话是你编的,我从来都没说过,我只说过起义的成功是需要强大地主阶级的支持,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一个需要一个统一的政治组织。而另一方面地主阶级完全会自发的去支持一个统一的政治组织来维护地主阶级的最大权益,这个统一的政治组织往往是国家或朝代的雏形
“起义军自己就有不少地主(比如说洪秀全自己就是小地主出身),怎么说地主就不支持起义军呢?”原来太平军中有人出身地主就代表地主阶级支持太平军?那不知道曾国藩之辈的汉族地主武装为什么还要那么仇视他?不是早该支持他去了吗?
关于“阁下似乎也承认雄才大略的领导阶层才懂得获取强大地主阶级的支持”这句话绝对不是我安给你的,你之前的回贴中有说“白莲教和太平天国失败与其说是信仰问题或者地主阶级支持与否问题,不如说是发动起义的那些人自己缺乏雄才大略而已”,就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你并没反对我的意见,反而认为失败的关键不仅仅在地主阶级是否支持这么简单,而在于领导阶层的雄才大略,也就是说关键是领导阶级没有这样的雄才大略去获得地主阶级的支持
最后“实际上洪秀全等人的失败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有争取到农民,而不是什么地主”,你不觉得你前后矛盾了吗,你开始才说地主和农民无实质的区别,怎么这里又说太平天国失败是因为没争取到农民而不是地主?另外既然你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是因为没争取到农民,那前面这句“没有雄才大略是指战略和政略上的失误”是什么意思,所谓政略上的失误是不是指没有争取到农民的支持?如果是的话,那么你还是同意起义的成功需要的是支持(不管是我的地主还是你说的农民),所谓的雄才大略只是一个手段或者工具而已?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06-9-26 15:2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