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简评赵俨其人和曹魏政权的用人
性别:男-离线 新浪鼎殇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6
编号 65222
注册 2006-3-25


发表于 2006-4-13 03: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于禁并没有督七军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黑底白字,禁等七军皆没,而不是禁所督七军皆没。

庞德传中又有“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

说明庞德的指挥权在曹仁手中,而不是于禁,这进一步说明,于禁一军与其余六军其实是并列关系,虽然于禁的品秩比别人要高一些,但按理应该也由前敌总批挥曹仁统一部署,甚至可能由曹操遥控指挥。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新浪鼎殇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6
编号 65222
注册 2006-3-25


发表于 2006-4-14 08: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太祖讨马超,以仁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破超渭南。苏伯、田银反,以仁行骁骑将军,都督七军讨银等,破之。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

如果说之前曹仁的地位尚不及于禁,那么在建安二十四年时,我觉得曹仁已经把征南将军的位子坐得稳稳当当,而且庞德传中明确有曹仁安排庞德驻扎的内容,如果所没七军有庞德在内的话,那显然指挥权是曹仁手中。

于禁是被派去助曹仁讨关羽的,后来的徐晃也是如此,关羽败退后,是否追击,是由曹仁决定的,也说明曹仁在荆州的地位了。

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

从这段文字上看,庞德并非跟随于禁一路南下协助曹仁,而是一直在协同曹仁作战,所以,如果七军之中有庞德的话,那华阳国志中所谓“魏王遣左將軍于禁督七軍三萬人救樊”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如果一定要说于禁督七军,那这七军中就不能有庞德,这样水没的就不是七军,而是八军了,所以个人觉得,这七军之中不单有庞德,而且庞德有可能还是这七军之中品秩仅次于于禁的将领。

至于关羽传中的说法,个人觉得,魏书相比蜀书,在本国将领的信息方面要更加精准一些。

另回大雄:曹仁怕死一说,恐怕不成立吧,看看他的传记,也许恰恰要得出相反的结论。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新浪鼎殇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6
编号 65222
注册 2006-3-25


发表于 2006-4-18 13: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就是特务

我的意思很清楚了,既然七军皆没,那被没的庞德一军也是七军之一,而于禁南下之前,庞德一直是跟随曹仁作战的,这说明于禁在接到曹操南下援助曹仁的命令时,没有对庞德一军的控制权,并且庞德是接到曹仁的命令才屯在樊城外的,庞德的传记中没有任何资料表明,于禁南下之后,对庞德一军有控制权。
既然于禁对七军之一的庞德部没有控制权,那我们怎么能断定他督七军呢?

所以我对于禁督七军之说,表示大大怀疑,所没七军之中,不但有于禁的部队,也有曹仁的部队(庞德就是),甚至可能还有其它的部队,只是没有列举而已。

三国志并不是陈寿从头到尾的文学式创作,参考了大量的前人史料记载,为什么蜀书中有督七军之说,魏书却没有?难道不值得思考一下么?

个人认为,蜀书中于禁督七军一说,与魏书中于禁助曹仁之说,其史料的来源不是一体的,既然是魏国的将领,我倾向于魏书的记载。

曹操下令不要追击的命令是直接下到曹仁手里的,当然,你可以说徐晃的地位不及曹仁和于禁,但我觉得,就算于禁在,这个命令也是下给在荆州经营多年的曹仁,而不会下到行使援助行动的于禁手里。一个“助”字已经表明了于禁在这一战中的地位。

编辑补充一下:三国志中有矛盾的地方不止一两处,何来陈某把相互矛盾的史料一一排除之说?

[ 本帖最后由 新浪鼎殇 于 2006-4-18 13:35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9 20:3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48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