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谈谈诸葛亮和刘备, 纯属个人意见!!
性别:男-离线 奉孝
(東望洋生神仙)

琅邪郡公枢密直学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09
帖子 2865
编号 65
注册 2004-11-3
来自 東望洋山


发表于 2005-5-21 15: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首先,樓主說諸葛亮在劉備手下是“不得志”。沒錯,武侯的“志”是復興漢室,而他最後的確是做不到,但我斗膽問句:難道他在曹操手下就能“得志”了嗎?在曹操手下,他就能復興漢室了嗎?
“劉備與曹操不能相比”,這話我不作評論了,但我想說:至少曹操就認同了劉備本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若樓主自問識人眼光能在曹公之上,我倒是沒話說了,請罵我吧。
諸葛亮“只因爲看見曹操殺害了自己的親人就不想投靠曹操”?這真的只是“唯一”的原因嗎?曹操手下人才濟濟,諸葛亮若在其手下能盡展所長嗎?能迅速上位嗎?若單論“盡展抱負”一點,投靠劉備絕對比投靠曹操來得容易吧?
“有抱負的人是不會只記仇的”,這根本也是一家之言喇!
沒錯,諸葛亮是看到魏國的國力比蜀強,甚至是強得多。但為何他還要五次北伐?這個問題連未看過《三國志》,單在此論壇內閑晃的我都可以明白了,樓主還要問嗎?

對!曹操至死都是漢朝的臣,但這不過是名義上的事,實際上,他有盡忠於漢室嗎?他不篡漢,是因為他明白這樣做壞處大於好處而已。
劉備的哭的確是拉攏人心,但這樣做有錯嗎?這樣做也值得被貶嗎?拉攏人心之事,那個統治者沒做過?請看曹操在官渡前夕見許攸時的事,請看曹操哭典韋哭奉孝的事。若照樓主的觀點來說的話,原來我一直佩服的曹孟德公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曹操行刺董卓,是在他年輕時的事(大概二十多歲吧),年青人生性衝動,再加上曹公膽色過人的性格,這樣做正常不過。至於劉備,我倒想問問樓主,你希望他去刺殺誰呢?難道要他在許都時行刺曹操?況且,劉備立足於亂世的基本條件時什麼?是仁義(或許是假仁假義)。要他去行刺別人,不就等於拆自己招牌了嗎?
劉備沒有軍事才能?你知道蜀國跟曹軍爭奪漢中時是誰作統帥的嗎?是諸葛亮?是法正?是張飛?你不會認為是黃忠吧?
從販席織履到三分天下而有其一,這也不算歷史功績啊?
劉備敗於夷陵,只能說明他的軍事才能不比陸伯言,但絕不能說他“沒有”軍事才能。

獻帝求救一段,我想問問:那究竟是劉備心裏想的,還是樓主閣下心裏想的?

在下很少發帖,言語間或有過分之辭,萬望見諒,恕罪則個。且在下也非精通史學,很多也不過道聽途說,再加個人意見胡謅而已,如有錯漏,請不吝賜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奉孝
(東望洋生神仙)

琅邪郡公枢密直学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09
帖子 2865
编号 65
注册 2004-11-3
来自 東望洋山


发表于 2005-5-22 02: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5-21, 21:12:27发表
昏,刘备有军事才能?照你这样说蒋琬这种人也有军事才能了。
   
刘备的哭是虚伪的,他一生奸诈、狡猾、虚伪,脸皮极厚,为人所不取。
刘备建立蜀国,法正和诸葛亮有莫大之功,如果没有他们,刘备说不定早已丧命了。
你却不谈他们的功绩,把这些功绩都强加到刘备身上,窃为不取也。刘备在夺取汉中时确实为统率,但是只是名义上的统率而已,在打仗的时候没有什么决策,真正决策的是法正和诸葛亮  

"刘备的哭是虚伪的,他一生奸诈、狡猾、虚伪,脸皮极厚,为人所不取。"
閣下說得對,我完全同意。
從道德價值的觀念上看,這種性格當然是為人所不取。
但你認為一個在亂世中打滾的人物,甚至是一個身為首腦的人物,還應該顧著什麼仁義道德嗎?
閣下說劉備虛偽,難道曹操不虛偽麼?曹操不奸詐、不狡猾、臉皮不厚麼?
閣下怎麼不也說他為人所不取?樓主又憑什麼說劉備與他"無法相比"?
蜀漢建立,法正和諸葛亮有莫大之功,這當然是毋容置疑的。但閣下就因這樣而抹殺了劉備的功勞啊?未免太過了吧?!
閣下會說劉備在漢中爭奪戰時只是"名義上"的統帥,我倒真的要問閣下借時光機了。連君主都只是"名義上"的首腦,那究竟還有誰可以做到"實際上"的統帥呢?諸葛亮?眾所周知他一直在成都搞後勤,你不會說劉備每件事都要送信去問他吧?若這樣都能打贏曹軍,諸葛亮倒是神人了。若說法正的話更是不知從何談起,要知道法正作的是參谋,其工作是“獻策”而非“決策”,“決策”是統帥做的事,是要選擇最正確的方案並落實。若閣下認為漢中戰役的“決策人”是法正,那麼奉迎漢帝,統一河北等功業的“決策人”倒應該是荀文若和郭奉孝而非曹操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奉孝
(東望洋生神仙)

琅邪郡公枢密直学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09
帖子 2865
编号 65
注册 2004-11-3
来自 東望洋山


发表于 2005-5-22 14: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5-22, 12:28:45发表

QUOTE:
原帖由奉孝于2005-05-22, 2:40:09发表
[quote]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5-21, 21:12:27发表
昏,刘备有军事才能?照你这样说蒋琬这种人也有军事才能了。
   
刘备的哭是虚伪的,他一生奸诈、狡猾、虚伪,脸皮极厚,为人所不取。
刘备建立蜀国,法正和诸葛亮有莫大之功,如果没有他们,刘备说不定早已丧命了。
你却不谈他们的功绩,把这些功绩都强加到刘备身上,窃为不取也。刘备在夺取汉中时确实为统率,但是只是名义上的统率而已,在打仗的时候没有什么决策,真正决策的是法正和诸葛亮  

"刘备的哭是虚伪的,他一生奸诈、狡猾、虚伪,脸皮极厚,为人所不取。"
閣下說得對,我完全同意。
從道德價值的觀念上看,這種性格當然是為人所不取。
但你認為一個在亂世中打滾的人物,甚至是一個身為首腦的人物,還應該顧著什麼仁義道德嗎?
閣下說劉備虛偽,難道曹操不虛偽麼?曹操不奸詐、不狡猾、臉皮不厚麼?
閣下怎麼不也說他為人所不取?樓主又憑什麼說劉備與他"無法相比"?
蜀漢建立,法正和諸葛亮有莫大之功,這當然是毋容置疑的。但閣下就因這樣而抹殺了劉備的功勞啊?未免太過了吧?!
閣下會說劉備在漢中爭奪戰時只是"名義上"的統帥,我倒真的要問閣下借時光機了。連君主都只是"名義上"的首腦,那究竟還有誰可以做到"實際上"的統帥呢?諸葛亮?眾所周知他一直在成都搞後勤,你不會說劉備每件事都要送信去問他吧?若這樣都能打贏曹軍,諸葛亮倒是神人了。若說法正的話更是不知從何談起,要知道法正作的是參谋,其工作是“獻策”而非“決策”,“決策”是統帥做的事,是要選擇最正確的方案並落實。若閣下認為漢中戰役的“決策人”是法正,那麼奉迎漢帝,統一河北等功業的“決策人”倒應該是荀文若和郭奉孝而非曹操了。

至少曹操是一个讲信义的人,不像刘备占据东吴的荆州,迟迟不还。关羽的死也算是报应 [/quote]
閣下會說曹操是個講信義的人,卻又不說曹操的殘忍好殺。
閣下不齒劉備毫無信義,但劉備至少沒有屠過一座城。
就因為"信義"一個因素就把人抬高貶低,閣下是否太過偏激了?

關羽的死,是他咎由自取,與什麼報應無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奉孝
(東望洋生神仙)

琅邪郡公枢密直学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09
帖子 2865
编号 65
注册 2004-11-3
来自 東望洋山


发表于 2005-5-22 14: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5-22, 12:38:03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5-22, 4:05:25发表
[quote]原帖由奉孝于2005-05-22, 2:40:09发表
[quote]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5-21, 21:12:27发表
昏,刘备有军事才能?照你这样说蒋琬这种人也有军事才能了。
   
刘备的哭是虚伪的,他一生奸诈、狡猾、虚伪,脸皮极厚,为人所不取。
刘备建立蜀国,法正和诸葛亮有莫大之功,如果没有他们,刘备说不定早已丧命了。
你却不谈他们的功绩,把这些功绩都强加到刘备身上,窃为不取也。刘备在夺取汉中时确实为统率,但是只是名义上的统率而已,在打仗的时候没有什么决策,真正决策的是法正和诸葛亮  

"刘备的哭是虚伪的,他一生奸诈、狡猾、虚伪,脸皮极厚,为人所不取。"
閣下說得對,我完全同意。
從道德價值的觀念上看,這種性格當然是為人所不取。
但你認為一個在亂世中打滾的人物,甚至是一個身為首腦的人物,還應該顧著什麼仁義道德嗎?
閣下說劉備虛偽,難道曹操不虛偽麼?曹操不奸詐、不狡猾、臉皮不厚麼?
閣下怎麼不也說他為人所不取?樓主又憑什麼說劉備與他"無法相比"?
蜀漢建立,法正和諸葛亮有莫大之功,這當然是毋容置疑的。但閣下就因這樣而抹殺了劉備的功勞啊?未免太過了吧?!
閣下會說劉備在漢中爭奪戰時只是"名義上"的統帥,我倒真的要問閣下借時光機了。連君主都只是"名義上"的首腦,那究竟還有誰可以做到"實際上"的統帥呢?諸葛亮?眾所周知他一直在成都搞後勤,你不會說劉備每件事都要送信去問他吧?若這樣都能打贏曹軍,諸葛亮倒是神人了。若說法正的話更是不知從何談起,要知道法正作的是參谋,其工作是“獻策”而非“決策”,“決策”是統帥做的事,是要選擇最正確的方案並落實。若閣下認為漢中戰役的“決策人”是法正,那麼奉迎漢帝,統一河北等功業的“決策人”倒應該是荀文若和郭奉孝而非曹操了。

别让他唬住了, 你让他翻翻历史刘备哪次哭了? [/quote]
是这位奉孝兄提出刘备“哭”的,和我无关 [/quote]
還請閣下明智和擦拭一下閣下原本雪亮的眼睛,
我上面回帖的第一句說話是copy自閣下的帖的。
提出劉備哭的,不是我。
希望閣下別要再說與你無關。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5 09:2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988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