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战河东——唐灭刘武周之战及初唐宫廷斗争,炎黄春秋,轩辕史话,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标题: 【讨论】战河东——唐灭刘武周之战及初唐宫廷斗争, 资料收集及讨论专用贴
性别:未知-离线 粥堂之湘灵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7
编号 6427
注册 2004-4-2


发表于 2004-4-19 14:5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又看见玉米在这里混~~
贴篇报纸上的文章,能支持我那个被你反对的观点

“无为”思想主要指君道

------------------------------------------
  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无为”思想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但最早的“无为”论,主要指君道,而并不包括政治运作的全部过程。所以说,“无为”一般不适用于臣民。那么为什么君道要“无为”?这还得从中国古代政治的历史背景中寻找答案。
  首先,世袭制下的君主,绝大多数不配“有为”。与生俱来的“居势”使得多数侯王骄、奢、淫、私,同时也造成他们不学无术,识见短浅,体质弱。更致命的是,在君主世袭制下,大小臣工就很难违抗君命,舍身护法,多半是唯唯诺诺,谀声盈廷。在这种情形下,乾纲独断的君主们若恣意妄为,怎么可能去安邦治国?因而,“劳心”先哲就只能寄希望君王们“无为”。
  其次,专制君主的“有为”造成的弊端太多。即使那些昏庸的君王也不会甘于“无为”,或主动或被动,都要“为”一番。在这种情形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孟子语),“上一下十”(韩非语)的规律就不可避免地要发挥作用。可以想见,专制君主一旦有为,它会生出多少弊端,酿成多少灾难。所以,老子才倡导“为无为、事无事”。
    (摘自4月13日《光明日报》 作者 尹振环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粥堂之湘灵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7
编号 6427
注册 2004-4-2


发表于 2004-4-23 01: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墨玉米于2004-04-22, 18:18:26发表
国是指大唐,家可能是指李渊,但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是李世民。因为现在坐在龙椅上的是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后对裴寂的指责我个人认为是政治上的迫害。因为武德的主政是其父李渊,裴寂他们只是具体的执行者。

所谓“我国家于寂有性命之恩”,指的是李唐把裴寂这个故隋旧臣从亡国灭族陪葬的危险中拯救出来了。也即当年晋阳城头裴寂与刘文静悲叹时局,又尉迟恭拒绝太子收买时说的秦王于我有活命之恩,都是类似的意思。“国”与“家”不用分开讲,也不分李渊李世民。

武德的主政是李渊,不过裴寂作为李渊最亲信的大臣,又是地位最高的宰相(除了李家兄弟占了虚衔,大概只有裴的相位是实职吧),不可能仅仅是执行者。而且李渊好象不是很勤政的说,尤其武德后期,裴寂把持相当一部分朝政也是可能的。
我觉得李世民指责裴寂,不无道理,同时也有发一点对他爹的牢骚的意思。他们父子在军事政治上有很多分歧,武德年间小李肯定有很多看不惯的地方,又不好做声,闷在肚子里很难受的。
他一上台,就开展治国路线的大讨论,也说明了他对武德政治的不满。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3 06:1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15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