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金庸配角谱倚天篇之四---大智大勇彭和尚, 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我便跟你说了,你也不会明白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呜,实在太牛了!

这两天比较忙,现在才有时间来上网,就看到这么精彩的文章,实有不枉与金刚兄生于同一蓝天下之感慨。

看了金刚兄这几篇写“倚天”的边角人物的文章,我才觉得自己枉称了“最爱倚天”,如此多精彩的边角人物,我竟都没有发现。

说实在,在看金刚兄这个贴子之前,我对彭莹玉的印象实在不深。你提到的段落,我只记得“书中还提到, 说不得和彭莹玉都是出家的和尚,但偏偏这两人最具雄心,最关心世人疾苦,立志要大大做一番事业。”那一处。卫护白龟寿那一段我虽然有印象,但不记得是他干的事。可能是因为我重看“倚天”,多是挑着来看,不是从头看起(但现在看了金刚兄这一系列的贴子,不由得荫动了从头再看一遍的心思),而“六大派围攻光明顶”那一处是高潮中的高潮,因此重看得最多,印象也就最深刻了。

对于那描写彭最具雄心的一段,因为以前是脱离你举的那些段落来看,所以虽然有印象,但不觉得对他的形象有多大的好处。因为其实反元这一背景,在“倚天”中其实很淡很淡,元室的统治有多残暴,我作为读者实在不太觉得。尤其后来又把赵敏及其父兄都刻画得那么有风采(建议你把他们二人也列入你评论边角人物之列),又把那太子也写得不错(虽然只有一句的勾勒),实在对元室恨不起来。所以明教所作的反元之事有多大义凛然,我没有太深的感受,这与“射雕”和“神雕”中充溢着更为浓厚的民族大义的色彩相比,那是大不一样的。也许正因如此,所以这一段落对彭的描写,我并不觉得有多震动人心。

但你所说的其它段落,尤其是卫护白龟寿那一段,确实是寥寥数笔,尽得神韵的“略写”之笔。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19:43:32发表
我只记得纪晓芙相助那段,显示我们晓芙的侠女本色。

我也是。

另外,就是记住了丁敏君这贱人!苏有朋里的丁敏君是宁静演的?演得很不错,加了很多原著没有的情节,更加深了这个人物的可憎可恶的形象。周芷若后来从灵蛇岛回来后接任掌门,按理说丁敏君不会不搞风搞雨,电视剧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一来是使情节更合理,二来是要细致地刻画周芷若“沉沦”的过程。小说的原著不写,倒不是失策,而是小说的结构紧凑性要求比电视剧高很多,丁敏君毕竟是一个很次要的人物,不在主角张无忌的视线之内时,就不予描写。再加上小说把周芷若的沉沦以“悬念”的手法来处理,因此不可能细致地对“沉沦”的过程进行直接的描写,也就没有通过描写丁敏君来刻画周芷若的需要。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09, 19:51:49发表
元人的残暴,在书中也有体现. 无忌给骗走中了玄冥神掌. 就是张翠山和俞二侠看不惯元兵残杀百姓出手的. 不知道阁下是否有印象?

有当然有,我记得。我还记得张无忌第一次见到男装的赵敏,也是赵敏在制止元兵施暴。

但“倚天”的气氛不是那种民族大义浓厚的气氛,这些描写给人的感觉总是淡淡的,觉得并不是主流。这大概跟主角张无忌其实无心于天下,而第一号女角赵敏偏偏又是蒙古人所致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19:54:43发表
丁敏君不是宁静演的,那个演员叫什么我忘了,她长的挺漂亮的。

是挺漂亮,而且演技很不错,颇有点抢高圆圆演的周芷若的风头。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20:09:18发表
厉害,竟然看了二三十遍,我最爱的神雕也只看了五六遍而已。

嘿!原来你这叫喜欢“神雕”啊?你比真正的金迷级数还差得远了。

我看“倚天”的次数,很难估计。因为如前所述,很多时候并不是从头至尾全部重看,而是经常挑些段落来重看,因此不知道怎么算这个数。

二三十遍,不算多啦。但还背下来,其诚可嘉啊!我背倒没背,但我看小说,都是将文字转化为画面的,所以即使没有刻意地背,细节也能记得很清楚。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20:29:52发表
我记起来了,那个演员叫林静。

呵呵,怪不得我会记成是“宁静”,与“林静”是同音嘛。

苏版倚天确实是PPMM很多,但论兼有演技和美貌的,远远不能与内地版的“天龙八部”比。苏版倚天其实也就张无忌和赵敏的段落好看,再加上周芷若“沉沦”部分还可以,其它都很平庸,甚至是胡闹。那里的宋青书太丑,应该让演小王爷的那个小帅哥来演他这一角才对。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20:33:27发表
不过,神雕的故事相对简单。

“神雕”不仅仅是故事简单而已,结构也简单,线索也单一,人物数量也少(就是女性角色多)。它的特色,也就是风流跌宕,所以比较能吸引花季年华的少男少女。

我也就初二那么一年爱过“神雕”,以后就被“倚天”吸引了,而且年岁越长,越爱“倚天”。“神雕”跟它一比,实在是显得太单薄,太小家子气了。“倚天”的情节与结构有粗疏之处(我说过它在不少关键情节上有严重的BUG),但那份大气,我真的觉得只有“天龙八部”能与之相比。“笑傲江湖”结构精美绝伦,但就是缺乏这份大气。“鹿鼎记”在主题和人物上很深刻,但结构上乏善可陈,不是说有缺陷,而是不过不失,中规中矩,没有意思。反观“倚天”和“天龙八部”,在结构上都有些问题,但那份大气,足够掩过这些缺陷有余。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20:53:23发表
金庸写神雕的时候,正是明报的创刊期,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办报上了。
所以神雕的故事相对简单,人物刻画地好的只杨过一人而已。

到后来明报渐上轨道,他就可以腾出精力花心思写好小说了,这时既有创作经验,又有时间
所以后期的作品趋向大气和完美。

跟这个没关系,而是因为是明报创刊,要以小说来带动报纸的销量,所以这部小说比较注重商业价值,注重吸引眼球,注重情节曲折离奇,而不是更有内涵的东西。

其实,论情节的丰满和曲折的技巧,我认为“倚天”是一流的。这部小说有着金庸小说中最多的高潮大场面,甚至不下于“天龙八部”。考虑到“天龙八部”的篇幅要比“倚天”长四分之一,则“倚天”在情节方面功力之深,实在是可怕!

有时间我要好好写一些关于“倚天”在描写高潮大场面方面的技巧,就像“平心静气论‘新天龙’电视剧”一贴中细致评论辽帝平叛那一段一样。但最近可能很忙,没什么时间长篇大论地写新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这个心愿。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kesin于2004-06-09, 21:03:26发表

王保保直接出场就2处把?
汝阳王更少了,好像就赵敏以死相逼那里,
其他都是由别人口中间接描写的。

这正是“倚天”厉害之处啊。描写那么那么少的人物,却给人留下那么那么深的印象。计算机中有所谓“性价比”的术语,套用一下,“倚天”中人物形象鲜明度与用于该人物身上的描写文字数量之比之高,即使是金庸小说中,也是绝无仅有了。金庸对这些个性鲜明却又所费笔墨甚少的人物的描写之简炼精到,直追他笔下的冷谦。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21:06:42发表
我觉得神雕不仅故事单薄,而且就杨过这个人物也趋向单薄,以杨过的个性很容易写成复杂的人物,而金庸只偏向杨过深情狂放的那一面。整个神雕看下来,杨过这个人物没有舒展开来,或者说觉得他始终没有长大,每每想到这,深以为憾。

这就是商业价值对艺术价值的损害所在了。如果“神雕”中的杨过写成像“大唐风云录”中的李世民那样复杂,恐怕他就不会那么广受欢迎,“神雕”的命运就会像“大唐风云录”那样坎坷了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21:21:30发表
不见得吧,倚天的中的杨逍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是fans可是多多。
如果把倚天的杨逍这个人物展开来,绝对是个复杂人物。

杨逍不是好人,但作者把他当成好人写。“倚天”中的杨逍并没有多深的可供挖掘的东西,马景涛版的“倚天”只是强化了他深情狂放的一面,仅就这一点而言,其实跟杨过没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杨过的“失德”在民族大义上,他直接就与情有关,杨过的天人交战比他更厉害多了,所以杨过的形象比杨逍有更深的可供挖掘之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21:38:02发表
但他复杂的个性表现在处理教务方面

处理教务方面也不见得有什么复杂。你引的那篇文章,有理是有一点理,但有过份阐释之嫌。

马景涛版的“倚天”中之杨逍成功,单独来看这个人物是这样的,但放到整体剧集之中就不然了。这么一个配角过于成功,完全抢了主角的风头,是主次失当的表现。这跟“隋唐英雄传”中的情况是一样的,作为配角的李世民形象越成功,就越是动摇了作为主角的秦琼的地位,整体来说是失败的。这解释了为什么“倚天”原著不会像电视剧那样强化杨逍的形象。这样的强化,一方面是动摇主角的地位,二方面是影响作品的风格。电视剧里那个杨逍的形象,适合的是“神雕”的风格,不是“倚天”的气氛。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10, 18:50:32发表
杨逍的故事,已经有人评论过很多. 我倒觉得他最潇洒的是两件事情.
  一个是一出场没把昆仑贤伉俪放在眼里.
  还有一个是通过灭绝师太的口里说出的,当年比武胜利以后夺得倚天宝剑,他居然不屑一顾.
   真是傲得可以.但比较起来,我还更喜欢范遥.

是啊是啊,我也是最佩服他这两件事。这份恃才傲物的气概,“倚天”中何人能及?其实回想一下,电视剧中一味强调他在情场上的强横,是落了下乘的。

范遥嘛,看他在万安寺里的段落,真是智勇双全兼幽默风趣,游戏人生但又非玩世不恭,想到他年轻时还英俊潇洒,实在不能明白黛绮丝何以会不爱这样的人。因怜生爱,竟有这样的魔力?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11, 16:44:12发表
嘿嘿, 你看看张无忌和范右使的特殊友谊. 很多细节在里面. 周芷若新妇素手出击, 出手回护反应最快的,可是范右使.
  还有张无忌教导老范对付宋青书的乱环诀.....
四不先生大才, 必知就里.

哦,第一个细节可还真没注意,第二个细节我的注意力却都分给了赵敏,那一段把赵敏那乍惊乍喜的小儿女态描写得很是可人。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11, 17:04:19发表
我最喜欢杨逍的第二个故事了,传奇的男子当如是!
至于范遥,没什么感觉。

终于明白MM的审美眼光了。套用我在哪个贴子里举的以前读书时班上的那两个不同类型的美女,你是会更喜欢活色生香那一个,而不是像我那样会喜欢上越看越耐看的那一个。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11, 17:21:29发表
范遥的魅力,是要男人去欣赏的. 所以紫衫龙王看不上小范,也不突然.

我还想起范遥的一件事,就是少林寺大会前夕,赵敏让他去与少林寺的空智订约以后决战一场以了万安寺的恩怨,免得此事干扰了明教救谢逊之事。于是二人相约以后比武,订下约定后,书中有以下的描写:

========
范遥抱拳施了一礼,便即退下。他走了七八步,只听空智缓缓说道:“范施主,今日
你一心要救金毛狮王,不敢和我动手,是也不是?”范遥一凛,立定了脚步,心想:“这和
尚毕竟识穿了我们的用心。”回头哈哈一笑,说道:“在下并无胜你的把握。”空智微笑
道:“老衲也无胜得施主的把握。”两人相视点头,突然之间,心头都浮上英雄重英雄、好
汉惜好汉之情。
========

这份敌我之间惺惺相惜之情,当真令人心往而向之。“倚天”的“后记”中说此书着重描写的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感情,里面举了一些例子,都是男性朋友或长幼之间的感情,但我觉得这里描写的男性敌我之间的这份惺惺相惜之情也是重要的一种类型。

很多武侠迷总以为古龙的小说才是描写男性之间感情的极致,其实古龙的感情描写多过火做作之处,不耐咀嚼。这部“倚天”才真正是写尽了各种各样的男子之间的感情,却又举重若轻,看似随手挥洒,毫不刻意做作,却无不直指人心,憾动心灵的最深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12, 22:09:47发表
这段不如冲虚与令狐冲的惺惺相惜。

切!冲虚有与令狐冲惺惺相惜吗?冲虚在小说中,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太政治化的人物,不是说不好,而是他这种心态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地明白令狐冲,那又怎么可能真正地与令狐冲惺惺相惜?所以他们会可笑地以风清扬当年被女子所骗之事作前车之鉴来劝令狐冲小心与任盈盈的关系。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DUKELANCE于2004-06-13, 5:28:03发表
范遥不是害死了韩千叶么…………

那是网上金迷过度阐释的游戏之作,当不得真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文烈于2004-06-13, 22:46:21发表
同意。笑傲讲的就是政治,即便曲洋和刘正风相交生死,其退出江湖的方式不也还是有着浓厚的政治意味么;不然左冷禅又何必下辣手。

握手啊握手。

顺便给论坛一个建议:应该增加一个握手的表情符号。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kesin于2004-06-14, 17:08:37发表
曲非烟这么可爱的一个小孩,金庸下手可真狠,大笔一挥她就翘了,极为气愤。

呵呵,很多人都这么觉得的说。

只能说金庸刻画人物的能力太强了,其实仔细地看,他对曲非烟的描写并不算特别费精神,所以后来轻轻地牺牲掉,也不奇怪。但就那么随手挥洒的描写,已经足以深入人心了。这种情况在金庸小说中多的是,只不过因为没有死掉,大家不觉得特别震动而已。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青钢剑于2004-06-15, 0:57:23发表
金庸先生作品往往平凡出能打动人心。

这才是最高的写作技巧与境界。于平淡之中见波澜,是大师才有的本事。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15, 15:28:21发表
看似平平无奇的招式,练到极精深处, 实在是威力无穷.这是金庸对门户正大的少林拳的评价.

     最难的,也就是平中见奇. 网上学古龙的学的象的有很多, 学金庸的几乎没有学得象的.难就难在平中见奇.
   
     真实的武术亦是如此, 看看简单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内涵非常丰富, 尤其是内家拳. 比如形意拳动作很简单, 五行拳法就是五拳, 钻拳,炮拳,崩拳,劈拳,横拳, 没有花架子, 练到精深之处,实在是威力无穷.
     记得过去有个学生抱怨太极拳不能打, 我说无妨, 你用什么来攻击我, 我只用一招单鞭来对付你. 连续使用了单鞭的几种打法之后, 他才领悟到看起来平平安安的动作里,内涵了那么多的变化和灵机. 但太极拳不是见招拆招的功夫.
     而到了太极拳高的境界, 更是外部动作细微简单到几乎看不出, 变化全部在内劲. 而且超出了大脑的控制成为本能反映, 全身上下任何部位都可以本能的走化击人, 所以叫",挨着何处何处击, 浑身无处不是拳,我亦不知玄又玄."
    金庸对武术一窍不通,但武术的道理和其他学问的道理是可以触类旁通的, 所以他论起来倒也头头是道. 但是对太极拳的描写,他还只停留在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阶段, 这是他不懂的缘故. 当真写好中国武术,他应该稍微去钻研一点武术典籍. 自己练的不需要精,明白就好. 这样, 金庸小说对武术的推广作用,也就不可小视了.
   我在写文章时候对他的艺术成就比较推崇,但见了本人,当面提的,却毫不客气,全是不满意的地方. 查老是大家,到了那个份上, 我想更多的是想听批评意见

着也着也。金刚兄之言总是深得我心。

其实金庸写萧峰在聚贤庄中以简简单单的太祖长拳就打败少林寺的武功,描写是一绝,内里所包含的至理也是一绝。

确实,古龙的文笔奇幻有余,却是不耐咀嚼,因此容易被人模仿。但到达金庸的那种境界的文笔,已经是鬼斧神工,羚羊挂角,无迹可寻,那是学习不可能达到的境界,要同时讲究天份、学习,甚至是作者自身的个人修养。没有博大的胸襟,不可能写出那样的文字。所谓技进乎艺,艺进乎道,到了“道”那个层次,修养胸襟这些技艺层面以外的东西,反而起了重大的决定性作用。我忽然想到,周伯通与郭靖在桃花岛上谈论王重阳生前说武学的最高境界,不是靠苦练或天份就可达到,而要靠修养(大意如此),说的不正是这个问题吗?忽然发觉,其实“射雕”也很博大精深的说。可不能少看了它。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DUKELANCE于2004-06-15, 21:15:20发表
我更可惜那名字,总以为有这么漂亮的名字的人多半要大大铺张一下……谁想到……

呵呵,其实这个名字有点古龙小说中的人物名字的说。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DUKELANCE于2004-06-15, 21:55:52发表
这倒不至于,金里头类似的人名真不少,曲非烟,李莫愁,杨不悔,岳不群那“不”字辈、张无忌……(觉得这个公式有点偷懒)

呵呵,原来你是从这个角度看,我还真没看出来。

不过,“无忌”是一个通用的名字,应该与这个公式无关。历史上魏无忌、长孙无忌,多得很。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16, 11:28:14发表
补充一下这篇文章:
    关于彭和尚的精神.我们在古龙的李寻欢身上,也可以找到.
    少林寺中, 阿飞被俘, 李寻欢甘愿被擒. 问他难道不知道束手就擒以后对方也不一定放了阿飞, 还是死. 李寻欢说有些事情你即使知道做了没有用,还是要去做的.
    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彭和尚和鹰王,还有李寻欢,身上都有这种儒家的精神.

不过我不怎么喜欢古龙的东东,太做作的说。

古龙的个性也有很重大的缺陷(实际上所像金庸笔下的杨过),性情过于偏狭小气,反映到小说作品中,也一味的诡奇而缺乏大气。当然,仅放在武侠小说领域,他仍然是相当优秀的。但我在这里某个回贴也说过,“艺进乎道”的时候,作家的胸襟怀抱所起的作用,已经超过了单纯的技术,所以缺乏胸襟的作家,他所写的作品永远不可能侪身经典。古龙的问题就在这里。

我喜欢金庸小说,是喜欢金庸小说,而不是喜欢武侠小说。正统的武侠小说,狭隘得很。如果没有金庸,我不会仔细地看什么武侠小说。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17, 13:05:18发表
只要是写武,写侠,都是武侠小说. 没有什么正统不正统之说.

不是正统不正统的问题,我只看客观的艺术成就,并不管作品的类型是什么。但武侠小说类型本身确实有它的局限,能不能突破,要看作者个人的功力。目前来说,能突破武侠小说本身的局限的,只有金庸而已。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幻什么倒没问题,人家西方文学照样出精品,又是“魔戒”,又是“哈利波特”的,这说明这个文学类型并非没有可供挖掘的潜力,而是现在的写手水平还都太次,金庸式的人物还没出现。

PS:燕垒生的“天行健”不错,但他的问题是,正如江南批评的那样,他的作品缺乏了“爱情”这一最重要的流行元素,连流行都流行不起来,更不能谈侪身经典了。而且,即使不谈流行的问题,从纯粹的艺术角度来看,“爱情”元素还是必要的,一个人物缺乏感情方面的描写,总是片面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21, 12:01:54发表
恰恰就是金庸自己写的鹿鼎记,就是一部没有爱情的书, 有的只有性欲. 但鹿鼎记仍然是好小说.

一本“鹿鼎记”可以这样,本本如是就沉闷了。燕垒生的作品,文笔表现力都很好,主题也很深刻,就是都没有爱情元素,实在是有点沉闷。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8 01:4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60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