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吴“太子四友”生卒年考--兼略说“弱冠”与“少”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2-6 10: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又,从上述结论的推演过程中,得出“弱冠”既可特指“二十岁”,亦可泛指“十七岁至二十六岁”(或“十七岁至二十岁”)此一年龄段,而十七岁以下云“少”。
-----------------------------------------------------------------------------------

孙策表:“……臣年十七,丧失所怙……臣初领兵,年未弱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2-6 10: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国志辞典》上说弱冠指二十岁肯定是错的,那是把礼记上的一句话理解实了,孔颖达已经疏为二十岁至二十九岁称弱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2-6 17: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二十曰弱冠者,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至二十九通得名弱冠,以其血气未定故也”(孔颖达《五经正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2-9 22: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五经正义》无电子版可供复制粘贴,打字速度不快,因此从简。如果说是惜字如金,那也是不得不然,语含讥讽就没必要了。你想知道的相关内容如下:

“人生十年曰幼学者,谓初生之时至十岁,依《内则》子生八年始教之读,九年教之数目,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故以十年为节也。幼者,自始生至十九时。故《檀弓》云幼名者,三月为名,称幼。《冠礼》云弃尔幼志,是十九以前为幼。
……
二十曰弱冠者,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至二十九通得名弱冠,以其血气未定故也。
……
三十曰壮有室者,三十而立,血气已定,故称壮也。壮有妻,妻居室中,故呼妻为室。
……
四十曰强而仕者,三十九以前通曰壮,壮久则强,状久则强
……
五十曰艾服官政者,四十九以前通曰强,年至五十气力已衰,发苍白色,如艾也
……”

孔颖达的意思(或者说是郑玄的意思),幼指十九以前,弱指二十至二十九,壮指三十至三十九,强指四十至四十九。似乎艾,耆,老,耄也当如此例,但疏解中并未明确指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2-11 09: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二十多岁称弱冠的实例,史书中很多。孔颖达说直到二十九岁都可以称弱冠,应该是对的,就我现在能找到的,至少就有二十七称弱冠的实例。我举〈五经正义〉的缘由,是说《三国志辞典》根据〈礼记〉说弱冠指二十岁肯定是错的,这一点早在古人为〈礼记〉所做的疏解里面就指出过了,并不是要用孔颖达的观点否定你的十八十九也有可称弱冠的情况的看法。

正面说说我的看法吧,所谓“弱冠”“未弱冠”,就是加冠或者未加冠,虽然〈礼记〉说是二十岁加冠,但是现实中却是不拘泥于此的,就具体人而言是有区别的,就文献所见的,比如董偃,就是十八加冠。〈礼记〉中很多话是不能理解得太实的,比如“幼名,冠字”(出生三月取名,加冠时取字)云云,实际都不是铁律,对中学生讲文化常识可以这样讲,真要细论则是另一回事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7-24 21: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近日闲读唐人徐坚所作类书《初学记》,得一例:

後汉应亨“赠四王冠诗”:永平四年,外弟王景系兄弟四人并冠,故贻之诗曰:济济四令弟,妙年践二九;令月惟吉日,成服加元首。虽无兕觥爵,杯醮传旨酒。

“妙年践二九”,即年满十八,那么在这个贴儿中明确记载有十八加冠的已经有两例(董偃和上诗),十八以上二十以下称弱冠的则有数例。结合孙策十七年自称未弱冠,我想十八加冠应该是当时比较普遍的一种情况。

[ 本帖最后由 曹仲德 于 2006-7-24 22:01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3 08:3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76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