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汉书》辨误二则, 原创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5-1-18 15: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一则辩误作为论据的张良为刘邦求封汉中的说法可能才是真正的错误所在,“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既然只是王巴蜀两郡,为什么封号却叫“汉王”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5-1-18 18: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拜彭越为魏相国时魏豹也在军中,刘邦当时有这样一段话:“彭将军收魏地得十馀城,欲急立魏後。今西魏王豹亦魏王咎从弟也,真魏後。”可见彭越确乎是魏豹相国而非汉署置地方长官。

项它的情况用彭越类推一下就清楚了,项它在章邗攻魏时受楚怀王派遣救魏,项羽大破章邯于巨鹿,立魏豹为魏王后,因而拜项它为魏相,作为楚国在魏国的代言人。后来刘邦东渡临晋入西魏,魏豹叛楚归汉,随汉军东击楚,在外黄遇到彭越,刘邦立彭越为魏相国。再后魏豹又叛汉归楚,项它以楚所置魏相为魏豹将兵拒汉军,这也是合乎情理的事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5-1-18 18: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另外黄河以北原魏地与魏豹的西魏之间虽然有太行山相隔,还是可以通过的,比如魏郡以北就可以通过壶关到达上党,并不是一定要走黄河以南的荥阳,后来韩信从西魏进攻黄河以北的赵地,就是从太行山的井泾口通过的,作者认为项它不可能从定陶到西魏去,这是不正确的。

彭城之战前汉军攻占了绝大部分原魏地,而彭城之战汉军大败后这些地方又纷纷反叛为楚,比如史记中提到的王武,原为楚将,在魏地外黄为樊哙击破,,受封为柘公,彭城之站后叛归楚,与灌婴作战,史记中还提到“魏公申徒”,从爵号来看,势力范围主要在魏郡一带。灌婴在这段时间主要在这些地方作战,与汉书刘邦遣其攻魏之说并不相悖。最可能的还是,在攻魏的分工里面,灌罂是主要负责攻击太行山以东的魏楚军队使其不能向西策应河东上党的,同样的,项它也很可能是主要负责太行山以东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5-1-25 13: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称项羽为项王是用官爵的敬称,犹晋人之称王丞相,宋人之称司马温公,今人之称毛主席,而“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一句中的“汉王”则明显不是这样的代称而是实指。

如果说彭越这个魏相国只是拉关系的虚称,张良后来对刘邦说的“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为魏相国。今豹死毋後,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又是什么意思呢。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2 02:3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01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