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史记》中的窜改增添部分:关于始皇和秦代史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史记》中的窜改增添部分:关于始皇和秦代史, (摘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曹仲德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1
发表于 2004-4-24 00: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剑桥中国秦汉史》附录2:
《史记》中的窜改增添部分
《史记》中记载的六、七件事以一种强烈的憎恨情绪描述秦始皇,特别是在卷六中。前面已经提出(但未予详细论证),它们很可能是窜改的,或者至少可以作此设想。这些事件和每一件所涉及的模糊不清的原委如下:
秦始皇是私生子的问题
怀疑秦始皇异常出生的记载已在其他著作中有详细的论述(卜德:《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5—18页),因此,只需要作一概述。第一个理由是谈到此事的一段文字只是吕不韦传(《史记》卷八五)中几段难以理解的文字之一,这有力地说明这一卷的很大部分可能已被窜改。第二,《战国策》关于吕不韦的类似的文字(一七〔秦五〕,第275页以下;克伦普译文,第109,第137—139页)在许多地方与《史记》不同,完全略去了私生子的传说。第三,《史记》的私生子之说是以文中的一句话为依据,其奇怪的和含意不清的措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它是经过了一个窜改者之手。最后,一个最重要的理由是,这个传说与在《战国策》(十七〔楚四〕,克伦普译文,第227,第274—277页)和《史记》(卷七八,第2396页以下)都有记载的另一起王室私生子事件非常相似。据这些记载,一个地位与秦国吕不韦十分相近的有名的楚国政治家向膝下空虚的楚考烈王(前262—前238年)进献一怀孕之姬。她后来生下之子被楚王承认为他的合法继承人,终于继位,当然,继位者实际上是那个政治家之子。不论谁想出关于秦始皇出生的传说,他是受了与秦始皇同时代的楚人传说的启发,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
前212年的坑儒
只要冷静地考察一下这个情节中几件有联系的事,就足以看出此事的几乎可以确定的杜撰性质:在270座宫中藏美女等等之说;隐蔽而有遮掩的相连的道路和秦始皇本人秘密的行踪;他从山顶窥视丞相的动向之事;两个术士“秘密”谈话中对皇帝尖刻责难的逐字的记录(在秦的历史记录中根本不可能收录);最后皇帝亲自挑出460人把他们残酷地处死之事。
除了这些不大可能确定的考虑之外,还可补充一个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事实:当两名术士在谈论皇帝时,其中一人称他为始皇。日本学者栗原朋信在其《秦汉史研究》(第14—24页)中指出,这违反了《史记》卷六和其他论述秦帝国的几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语义学原则,栗原提出,虽然秦始皇在前221年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但在他有生之年只有他一人使用它。在他统治期的其余时间里。其他人所作的文告和文献只称他为皇帝,从不称始皇帝或始皇。这个原则也适用于其继任人二世皇帝。
《史记》中只有三段文字违反这个原则。第一段就是这里提到的;第二段涉及前211年的坠星(其下倒数第二个条目);第三段(涉及二世)不那么重要,因此不予讨论。在这三段文字中,除了这一至关重要的原则,迷雾般的事情的原委也有助于断言它们不是历史事实。
本章付印前不久,这里阐述的假设得到了乌尔里希·内因格尔的文章《坑儒:论儒生殉难之说的起源》的支持,此文载沃尔弗勒姆·埃伯哈德、克尔齐斯罗夫·高利科夫斯基、卡尔-奥尔布雷克·西恰布编的《东亚文明:了解传统的新尝试》,第2号:《民族和神话》(慕尼黑,1983年),第121—136页。
前221年水德的采用
这段以阴阳五行学家的思想为依据的情节其历史真实性已经受到栗原朋信的《秦汉史研究》(第45—91页)和镰田重雄的《秦汉政治制度的研究》(第42—93页)的怀疑。以下是他们提出的许多论点中的几个:在前221年以后,《史记》再也没有提到秦与水有联系之事,直到前166年,五行和王朝的继承的问题才又引起了汉朝廷热烈的争论;从前221年直到秦末,文中的黄河一律被简称为河,从未称作德水;秦时使用六(此数与水互有关系)及其倍数(前221年把帝国分成36郡,同年迁12万户豪门至咸阳周围,秦始皇押韵的碑文的诗体以12字为节,等等),在秦帝国的前后也有类似的情况。因此,秦帝国与水并无特殊的联系。(例如,在前221年据说秦始皇颁布六尺为一步之前,每步已经是六尺。)最后一个最说明问题的论点是,前面注90所指的那段引文末尾两句编者的批评(“刚毅戾深,事皆取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是将这段文字加进《史记》之中的真正理由,而在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史料秦的编年史中,这类批评是决不容许存在的。
这些论点是吸引人的,但它们也面临一大困难:秦始皇在前221年采用水德之事,不但在《史记》卷六第237页进行过详细叙述,而且以不同形式,又在其他三卷中出现过(《史记》卷十五,第757页;卷二六,第1259页;卷二八,第1366页[沙畹译注,第3卷,第328页和430页])。把这些有关的段落加进正文之中,并且要巧妙地做到在这些段落之间和在其前后几卷文字中不留下露马脚的漏洞,这得有一个特别机敏和熟悉整个《史记》的窜改者。因此,这里讨论的论题不能得到有说服力的证实,而只能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可能的假设。
前215年呈献的预言文字
根据以下几个考虑,上呈秦始皇的写有“亡秦者胡也”这句不可思议的文句的情节的历史真实性是可疑的:预言的应验性;这种可怕的预言竟能真正地献给象秦始皇那样的意志坚强的专制君主的荒谬性;卢生献文的奇怪的方式(显然是在东部海滨进献,但在《史记》中,只写在皇帝自海滨返京之后,而不是更自然地写在他仍留在沿海的上下文中)。
前211年的坠星
除了这段情节本身的荒谬性以外,从所谓刻在坠星上的文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措词,就可以证明此事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史记》中违反秦始皇生前只有他本人使用而其他人写的文告和著作从未使用始皇帝之称号这一原则的第二段文字。另一件使坑儒成为问题的重要的反证,见上面讨论的第二件事。
前219年惩罚山神之事
关于这个事件的虚构性的具体证据虽然还难以确立,但其主要情节,即秦始皇命3000囚犯将山上林木砍伐一空并把山涂以红色,不但在历史上似乎不可能发生,而且这个行动尤其难以用人力来完成。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曹仲德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2
发表于 2004-4-24 00: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转载者附议:
文中对于“前212年的坑儒”“前211年的坠星”两点的怀疑的论据最为有力,即栗原朋信所指出的史记语言使用法则。
对于“前221年水德的采用”的论据同样很充分,阴阳五行之说大行其道是董仲舒开的风气,而且“从前221年直到秦末,文中的黄河一律被简称为河,从未称作德水”也是事实。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曹仲德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3
发表于 2004-4-24 00: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确实如此,但“前212年的坑儒”“前211年的坠星”“前221年水德的采用”的论据却相当有力,这也是转这个东西的主要原由,这一点附议实际已经说明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曹仲德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4
发表于 2004-4-24 01: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说“其他人所作的文告和文献只称他为皇帝,从不称始皇帝或始皇”可能有些词不达意,事实上用“皇帝”不用“始皇”或者“二世”的原则是包括对话的。
至于“这里讨论的论题不能得到有说服力的证实,而只能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可能的假设”就是〈剑桥秦汉史〉的内容,不存在你说的剑桥史过头的问题。
造成这种前后矛盾的原因可能是前面引述诸家讨论,后面自己加了句总评,也可能是翻译带来的问题,没看过原版,不甚了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曹仲德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5
发表于 2004-4-24 09: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发现有个问题你可能有所误解,剑桥中国史怀疑的不是司马迁写的东西,而是认为这些部分可能是史记本来没有而由后人窜入的,所以把疑为窜入的部分和司马迁史记原文的语义原则不同作为重要论据。对于“水德”的怀疑也部分同理,五行说是董仲舒加入儒学里面的,而司马迁是同一时期的黄老派大家,当时黄老之说和儒学闹得很僵,甚至搞到罢免丞相的地步,司马迁也不太可能如此兴致勃勃的讲五行。
“我说的是,剑桥史是不是已经把这些怀疑作为确凿的史实,而加上了《史记》中的窜改增添部分这句话”。有这个可能,还有可能是翻译的错误,原标题也可能为“《史记》中疑为窜改增添的部分”,给翻译翻成确定性的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曹仲德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6
发表于 2004-4-25 02: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公羊春秋=阴阳五行+春秋,如此而已。“子不语怪力乱神”,公羊春秋却是大讲“天人相应”,与其称为春秋注解不如称为春秋的附会。
黄老讲究“清净无为”,儒家则是有为,甚至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精神实质差了十万八千里。怎么可能不排斥,汉武帝的母亲喜欢黄老,听说有丞相太尉推崇儒术,贬低道家,一气之下命令武帝把他们都罢免了,这事就发生在前140年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后。
司马迁也没怎么把西汉儒学当回事,当时两个大儒之一公孙弘的善承主颜在他笔下活灵活现,他也借汲黯的口称儒家政治就是“外施仁义而内多欲”,非常精当,现在还常常被引用。为他所称道的,都是奉行清净无为的黄老家,比如曹参,有次看到属下聚众饮酒,不但不处置,反而搬来凳子一起喝。这种做法儒家会接受么……
跑题了,赶紧打住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曹仲德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7
发表于 2004-4-27 22: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罢免丞相和太尉的确实是窦太后,他不是武帝的母亲而是祖母,我的记忆有误差。但事情确实是发生在武帝独尊儒术后的一年,罢免的原因,是因为窦太后
“听说”
两人推崇儒术,贬低道家,这两个倒霉蛋也不是什么经学博士。而是朝廷的三公。另外,我没记错的话,西汉(至少武帝时)是完全推崇今文经学的,当时设立的经学博士,都是讲今文经的。古文经的复兴是东汉出了郑玄等古文经大师后的事。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8 06:4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67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