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湘江子龙 于 2006-7-20 17:41 发表
事实上春秋先秦时期,我国的姓名的体系根本也还没进化确定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即便是男性,当时的称呼也有大把的所谓公子某,或者某封地某的.比如鲁班(公输般).
而确切来说,楼主所举的那些个例子,后面的更接近于是她们的氏,那么在氏上面加上某地,或者嫁与某国,某人甚或某种个人性格的字,确实是当时女性的基本称呼方式.还不能说是姓名吧.只是一种称呼方式或者说记录方式,而真正的姓名理论也是这样慢慢成型的.
男性称公子、公孙、公叔某的都是表示与国君的关系吧,表示出自公族,并不代表姓氏,同理还有周王室的王子乔、王孙满等称呼
鲁国自桓公至成公,一连六世都娶齐国公族女子为妻:鲁桓公妻文姜、庄公妻哀姜、僖公妻声姜、文公妻出姜、宣公妻穆姜、成公妻齐姜。
晋国文公及其子襄公都娶秦国公族女子为妻:晋文公妻怀嬴、晋襄公妻穆赢
卫定公妻定姜、其孙襄公妻宣姜
以上都是春秋时期,到了战国,以封地为姓氏情况出现后,好像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