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浅谈将帅之道, 关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及魏延云云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1-1-1 10: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反过头看魏延,他就是个标准的将,除了打仗什么都不会。譬如所谓的子午谷奇谋,从将的角度讲很完美,但是从诸葛亮这个帅的角度来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因为两者负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将军只负责自已这个部队的生死,而统帅负责的却是全部军队的生死,以及这个政权的存亡。

魏延首先就犯了不懂政治和战略的错误:蜀汉的北伐,与其说是进攻,不如说是以攻为守,当时蜀汉倾国之兵也不过10来万,根本就不具备大举攻占中原的实力,如果死守,就是等死,而且也使得原来的汉民对汉政权的逐渐遗忘。攻那么一下子,把战火烧到魏国土地,激化魏国的矛盾这样就掌握了主动,运气好还能捞一把,从而也延长了蜀汉政权的生命----------- 这才是北伐的真正战略,正史上实际吴国攻得更厉害。

郭冲四事曰:亮出祁山,陇西、南安二郡应时降,围天水,拔冀城,虏姜维,驱略士女数千人还蜀。人皆贺亮,亮颜色愀然有戚容,谢曰:“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於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於是蜀人咸知亮有吞魏之志,非惟拓境而已。

靠,竟然出自郭冲四事,楼主随便看看吧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1-1-1 10:2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1-1-1 10: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11-1-1 10:16 发表
刘裕不在三国如何冠绝三国?

偶回错楼了……单比军事才能啦,那边楼主不是拿出陆逊与孙吴相比的说法嘛,虽然俺只找到演义里曹睿有这么嘀咕过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1-1-1 10:2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1-1-10 21: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11-1-8 18:40 发表

论军事才能刘裕干翻整个三国倒是没什么悬念,三国可以排的上号的唯曹操而已。

感觉上刘裕的对手都太软,高手如拓跋、赫连这些人物都没对上。入长安之后丢得太快太彻底,虽然自己人不在,亦难辞其咎。像他这样双拳打得天下,顶多也就李亚子的成就

老曹的战术很好,特别是平原战;但战略嘛,我觉得还是有些欠缺,不及大耳朵。然而大耳朵的战术太粗糙,破绽太多,无人提点一不小心就崩盘,介个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名将。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1-1-10 21:3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1-1-12 23: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刘裕的困境和曹操有些类似,在政治上控制着是个腐败不堪已经没有任何存在价值的王朝,这个王朝内部还有一些力图恢复旧秩序的所谓“忠臣需要去摆平”。内部的政治斗争使得刘裕、曹操不能集中集中精力于外战,或多或少影响了二人的成就。
曹操的战略多是打一步看一步没有太好的整体规划,这和曹操机会主义者的性格相吻合。刘备那边虽然有个被吹上天的隆中对,但如果冷静分析的话隆中对这个战略是失败的。一个把孙权当做真人NPC,予取予求、不知变通、完成度不到50%的战略称不上什么好战略。

老曹打一步看一步完全是被外界逼得,摆平袁绍之后他的战略规划一下子就清晰了,不机会不盲动了。在那之前,曹营也有两派,一派以荀彧为首,官渡之后势力如日中天,大方向是先取袁绍再平天下;另一派以郭嘉为首,先取荆州后争天下。非常讽刺的是,力主南下的首席谋臣取死在北定乌丸的远征冒险中,天不欲天下平,可知矣。

老曹处四战之地,战略环境比刘裕艰难。刘裕上台的时候西晋已经划长江而治,本钱大得多。应该说刘裕政治斗争比老曹艰难,但是军事基础比老曹强。老曹处理政局的时候过于纵容荀彧专权,最后不得不痛下杀手。人品且不谈,这情商是不够的,政治眼光也不够长远。老曹一生率性,城府有限,对于信任的人过分信任,屡次栽跤子不长记性。御人这一点既不如孙权留手,更不上刘备清醒。如果留下孔融这种失势的反对派,风险很有限,对于制衡荀彧是很有用的。文若死后,坐镇后方的人换成曹丕,才能、声望度量都差得太远。多次临江而返,非徒血衰,后勤水准决定战略水平也是决定性因素。

《隆中对》的战略水平俺一直不觉得怎样不得了。所谓“天下有变”云云,感觉上跟《资本论》忽悠“共*产*主*义”一般:虽然作者夙愿如此,但落笔不过寥寥。宣传性质大于规划。俺佩服武侯的是他天下第一的战术眼光,在刘备羁旅新野的时候,便能一眼看出夺取同宗地盘的可行性;对荆益两州的政局可谓洞若观火,来龙去脉一清二楚。这一点要说独步三国,南飞以为也是么有争议的。而前面对曹操不可争锋,孙权不可图的分析,感觉上很像是游说刘备的说辞,后来法正每每要打消刘备的道德顾虑的时候也这么干,先搞个冠冕堂皇的台阶给大耳朵下。

刘备的战略水平比武侯高,不仅有陈登的钦佩,从他的遗嘱分配工作也能看得出来,只可惜大耳朵太理想化了,很多细节没有考虑。比如诸葛亮的政治野心怎样平衡,比如李严的军区要不要换防,都没有搞就撒手了。所以老刘跟诸葛的结合是战术与战略的鱼水之得,后世符坚与王猛的结合类比他们俩,不是没有根据的。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1-1-12 23:4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1-1-13 00: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马甲兄与杀杀姐姐掐起来了……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站在杀杀姐姐这边

瞅瞅马甲兄这边有没有可以小拍的地方……有了~
---------------------------------------------分割线--------------------------------------------------------

马甲兄说武侯北伐的战略相比隆中对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那么南飞想知道转变在哪个方面?另外,陈寿所评“将略”不足,何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1-1-14 23: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西歪 于 2011-1-13 15:44 发表

陈寿的军事素养连票友都够不上,他的评论别太当回事。
别说陈寿这样小人物,就是毛泽东评胡荣华的棋,或者反过来,胡荣华评毛泽东的军事,都一样别认真,顶多算俩票友互评而已,哈哈~~

陈寿出身将门,老爹为街亭之失掉了脑袋。虽然他对三国军事简到不能再简,但要说不懂,恐怕需要举证。

春秋无义战,三国亦如此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1-1-15 00: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马甲兄好严肃的说……怕怕

------------------------------------------------------------------------------------分割线--------------------------------------------------------------------
为了表示偶滴敬意,逐条回复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11-1-13 12:29 发表
1 刘备死后的分工如果是想无兵权的诸葛亮主而有兵权的李严副,这该叫啥好呢?(按您的理解),以刘备的厚黑素质,他连诸葛亮都不信还会相信李严在坐拥兵权,树立威望后不会有所举动?还是期望毫无兵权的诸葛亮能压制威望日隆,兵权在握的李严?而且李严年龄上相对于诸葛亮来说,只怕还更加年轻一点。既然各位如此推崇诸葛亮无兵权,李严有兵权这种安排的话,何不解释解释这项呢?

谢安就成功拖死桓温,以诸葛之才脱不住李严么?更何况魏延是诸葛亮嫡系,建兴五年武侯开过去直接就接受汉中军区;李严恐怕没这本事,论资历他还不及魏延。虽然李严的军事才能不清楚,但武侯的后勤才能蜀中无人能及,这一点马甲兄也同意吧。秦岭那么险要,诸葛亮数次北伐为粮所困,而刘备在汉中打了三年都没遇到大的粮草问题。这反差不能说不大。李严出去打,打下关中也有魏延制衡;打不下自己失去政治资本,只能听命于武侯。武侯在战略上不敢出这一狠招,足见其短。也许他也没想到北伐竟会如此艰难。

刘备的安排就纯理性上来看,是很高明的。连刘禅的权位都兼顾了。但他完全没有考虑诸葛亮与李严两人的感受,魏延则基本被忽略了,细节不到位的弱点也是很明显的。所以他的战略规划尽管很高明,但是接班人不咬牙执行下去,还是白搭。

QUOTE:
2 天下有变就跟俺说的,关羽晚半年发动北伐是个什么光景?----别告诉我曹操挂了而诸子权位未定,天下群盗四起的情况配不上诸葛亮说的那四个字,这个时候孙权的眼睛是否还那么在意于荆州,还是配合刘备去抢豫、徐两州的地盘,恐怕不是在是那么简单的算数题,而成为主攻方向的也不会是关羽这方。在刘备无弹丸之地时,让刘备把目光不要局限于荆州这么一地儿(刘备此前专心笼络荆襄豪强),把目光放到赚取能争天下的稳定基础,并且分析出哪方才是可以依赖的力量,可以说对于一个天下几乎所有版图都已有归属的情况下做出这种分析,当然是超前的。并且依赖这样的局势,层两度迫使曹魏在局部地区进入绝地。无疑给予了诸葛亮战略方针的肯定(实际上关羽的北伐已经超出了诸葛亮的战略期望和安排,不过无奈,当时的谋主姓法名正)。

曹操之死介个有点马后炮吧?张裕还算出刘备挂掉的时间呢。马甲兄也清楚《隆中对》时刘备几无立锥之地,他凭什么跟曹操孙权讲如何如何呢?刘备的本钱是什么?这一点武候有阐述,马甲兄却没有提及哦。至于天下有变什么的,我看不到任何实质内容。荀文若在绝对优势下为曹操规划的荆州战略也没有这么显摆

《荀彧传》: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

所以南飞一直将《隆中对》与《前出师表》的展望等量齐观
1.“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难道马甲兄也认为,武侯第一次北伐就计划打到“还于旧都”的程度?

QUOTE:
3 隆中对的转变在失去荆州的时候就已经彻底转变。只能联合孙权东西夹击。而武侯则是恰恰通过承认孙权称帝的局面,促使孙权积极配合北伐事宜导致曹魏东西用兵。这个跟隆中对的战略思想早已不同,诸葛亮隆中对的最后阶段,是天下有变,直指雍,光复旧都,而在失荆州后,早调整成蚕食凉州,联合孙权,消耗为主。

不知马甲兄如何解释“蚕食凉州”与前出师表“还于旧都”的异同呢?南飞比较好奇

QUOTE:
陈寿所评的“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不是不足,南飞兄这么一句就直接把陈寿整个意思都改了。说诸葛亮短处是这句“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这个短在指挥作战时缺乏奇计的表现。诸葛亮的战略调整上,并不落后。

以武侯理民勤政的后勤基础,搞出五次北伐这种劳而无功的战略规划来,不足两个字已经是很客气了。张郃司马这些老将,每次估算武侯的军事行动,就掐个粮草便算得死死的。如果武侯采纳子午谷奇袭一类的军事冒险,岂能为其所算?魏延企图占据长安与曹魏决战固然步子有点大,但以刘备孤军深入蜀中的经验,冒这个险也不是全无把握。武侯的悲剧在于政治上有李严这个后顾之忧,政治盘口重叠太严重,输不起。直到最后一次北伐孔明兄才解决所有政治隐患,但却败于北原,困于五丈原,最后油尽灯枯,岂非天意?如果刘禅能够像挺姜维一般挺他,何至于此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1-1-15 01:1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1-1-15 00: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西歪 于 2011-1-15 00:20 发表

晕!你哪本书看来的?晒来瞧瞧。

晋书记载:“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人家陈寿爸爸连个名字都没有混出来,本来就够可怜的了,您还非穿越过去提前摘掉他脑袋瓜子,真是太残忍了耶 ...

呵呵,记错了,多谢提醒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1-1-21 23: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11-1-21 22:16 发表

曹操除了谋士外,手下之将领也缺少如韩信、李靖、徐达这种可以委以数十万之众的顶级高手。曹操的将领配置状况和刘秀类似,但其要面对的对手却比公孙述之流要强悍得多。特别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对手孙权,其政权之稳固、将领之强悍屡次将曹操一统天下之梦击碎在长江之滨。
诸葛亮么,南非别忘了他的身份和姻亲关系。诸葛亮了解荆州政局是必然的事。刘备是个借势的高手。赤壁之战借孙权之势崛起趁周瑜之死得到了荆州,再借张鲁之势由张松法正等二五仔牵线进入益州,借曹操打孙权之势和刘璋翻脸夺取同宗的地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一角。

杀杀姐姐~~

咳咳……转入正题
----------------------------------------------------------------------------------------------------------------------------------

徐达那脾气后世就朱总司令一人,老曹连吕布都容不下,更不要说韩信、李靖这些二五仔。老曹下放给属下的权限远远不及刘秀;吴汉这些人虽然有被遥控,但最起码能够全权指挥前线。而老曹在世时仅夏侯渊有过这种“遥控放权”的经历,与光武殿相形甚远。不过汉末那种形势,无敌自溃者尚且不计其数,更何况有能力宰割天下的。一心攀龙附凤的所谓士人太多了,除了老曹能架得住不称帝,又有几个人顶得住群下压力?刘季封侯,刘秀之王,言犹在耳,感慨难矣。

呵呵呵,南飞记得诸葛的亲属关系。所以说《隆中对》堪称天作之合,以最谨慎的技术分析加上年轻人的热血得出最宏大的制霸战略。而后来面对雍凉局势,武侯的大局观就展不开了。

刘备之“玄德”嘛,德者“得”也,玄者北方黑水之色,水者阴柔之聚。玄德不能借势,孰能借势?

不过刘备反覆与吕布反复还是有点区别:刘备反覆有底线,吕布反复至少早期么有底线。不过偶依然认同这一个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刘备的道德底线不断降低,吕布的道德底线不断上升,最后两人去世时的道德水准已经差不多了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1-1-21 23:4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1-1-22 00: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杨司令的话还真是有道理,不把史料拖出来很多话题根本谈不拢嘛,感慨下

QUOTE:
谢安拖死恒温跟李严有什么干系。诸葛亮抽调李严李严尚且懂得要挟换政治资本,谁告诉你,李严需要如实的努力北伐?谁告诉你,李严有兵权还会鸟你姓诸葛的嘛事?打不下自己失去政治资本?笑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惨败有让李严动了什么资本了?李严拖后腿说,也只在李严参与了北伐事宜才有后腿可托而已。
魏延是诸葛亮的嫡系?那都是诸葛亮开府治事,军政一把抓的情况下成为所谓的嫡系,却还颇有微词。嫡系?(在诸葛亮北驻汉中的时候魏延才收入丞相府)
诸葛亮打从回成都李严对江州大营外的军事就从来没指染过,调令都没发出过,你要想让李严拥有兵权,而诸葛亮无兵权?
蜀打汉中和汉中打关中运粮原来是一回事,我也只听过大魏国从来只有从长安到汉中补给成问题,占领了汉中后南攻蜀国也从来听说过有粮食补给的问题,南飞兄可否略提示川、汉中的运输路线是咋跟汉中北伐运输路线成一回事儿了?

刘备的安排是很理性,那是当然,诸葛亮为主李严为辅而已。诸葛亮为相父,李严为臣子,当然理性,细节?南飞你能从任意一个细节上说出李严哪怕曾那么一刻拥有过蜀国兵权而被诸葛亮不甘于人的夺走了过?

A.李严在川东没有兵权?

《李严传》: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於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首。
……八年,迁骠骑将军。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

李严要是没有兵权收拾起来用得着如此费力?看看武候是怎样收拾廖立的。

B.武候第一次北伐惨败的政治后果还不严重?

1.自贬三等。《诸葛亮传》: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2.街亭责任嫡系一律重惩,通观三国之世兵败受罚无过于此。《王平传》: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

3.赵云斜谷偏师受重罚,且诸葛亮自述的强弱形势与事实有出入。

《诸葛亮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赵云传》: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汉晋春秋》曰: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於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於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蹻足而待矣。”

马甲兄想必不会否认,诸葛亮的政治势力经此大败饱受挫伤,那么李严的政治资本是不是相对增加不少权重?李严不参加北伐,参加政变能不能拖后腿?他可是刘备托孤的正牌尚书令,相比诸葛亮以丞相身份录尚书事这种“越级”行为更具有合理性。

C.至于武候兵权,马甲兄难道忘了平南蛮的倾国之兵了么?此役魏延、李严的部队都没有动用哦。老毛说“刘备、诸葛亮、关羽”三分兵力,是有见地的

魏延是新野义阳人,而诸葛亮在南阳郡待了十几二十年,说是半个老乡一点问题都没有。以下是我以前整理的蜀国籍贯分类: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今河南桐柏),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孔明死后与杨仪不和被杀(AD234)。
!来敏,字敬达,义阳新野人,来歙后代。父来艳,汉朝司空。官至执慎将军,光禄勋。荆楚名族东宫耆宿,然举措不慎,失势事者指。年九十七,景耀中卒。
来忠,敏子,博览经学,姜维参军。
!胡济,字伟度,义阳人,镇西大将军。为亮主簿,数有谏止,有忠荩之效。诸葛亮联名废李严时,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
胡博,济弟。长水校尉,尚书。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邓禹后代。领兖州刺史,阳武亭侯,大将军。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诸葛亮联名废李严时督左部行中监军扬武将军。延熙十四年卒(AD251)。
+邓良,芝子,尚公主。及芝亡,袭阳武亭侯爵,尚书左选郎。晋时为广汉太守。
!刘邕,字南和,义阳人(注1)。监军、后将军,关内侯。性尚笃,并豫戎任,任自封裔。随先主入蜀,益州既定,为江阳太守。
刘式,邕子,关内侯。
刘武,邕少子,有文才,与樊建齐名,尚书。
傅肜,义阳人,别督,猇亭之战阵亡。
傅佥,肜子,关中都督。胡烈攻克阳安关时战死。
+郝普,字子太,义阳人,零陵太守。降吴。

!+樊建,字长元,义阳人。侍中,守尚书令。晋朝官至给事中。
!+董厥,字龚袭,义阳人。辅国大将军,平台事。丞相亮时为府令史,亮徙为主簿。晋朝官至散骑常侍。

以上数人中就有胡济、樊建、董厥出身丞相府故吏,而且都是从主薄这个位置升起来的。事不过三,要说诸葛亮把丞相主薄这个位置特意留给义阳系,也不过分。

D.蜀打汉中,与汉中打关中的补给线相比只是更长而已。既然从汉中南下川中补给有困难,那么反过来从汉中北上关中有困难不是理所当然吗?

“南飞你能从任意一个细节上说出李严哪怕曾那么一刻拥有过蜀国兵权而被诸葛亮不甘于人的夺走了过?”
马甲兄想表达什么呢?李严没有兵权?有兵权之后立刻被政敌诸葛亮夺走?还是李严没有执掌过蜀国兵权?我想诸葛亮也是直到第五次北伐,才基本上掌握了蜀国兵权吧

QUOTE:
横跨荆益是基础,天下有变是时机,曹操之死有点马后炮?曹操当时年事已高谁都知道,曹操时常有头疯病也不是秘密了,这两个条件对于等曹操死还是“马后炮”?那么跟糜芳背叛去说战略上不可实施比,跟蜀最终灭亡所以隆中对有问题谁更马后炮?

笑,刘备集团的政治抱负、目标一致都是克还旧都,光复大汉。这跟战略实施有什么关系?难道诸葛亮上表难道直接说,咱不以克还旧都为目标,只打凉州和消耗战了,您觉得这作为上表来说的话,合适?口号和实际行动都不懂分了?

《隆中对》时曹操正当年吧?如果说当时诸葛亮就准备好拖死曹操,我看不出如何打动比老曹只小5岁的大耳朵。

嘿,《前出师表》交待刘禅处理朝政那么细致具体:“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重复了两遍,这都上得表,我不明白为啥最重要的战略目的反而上不得台面。口号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实际行动说不得,还是本来就没有清晰的战略目标?

QUOTE:
呵,是啊,每次估算掐得粮草都死死的最后却搞到的是魏国自己大臣都上书说连年动众加之灾荒,国力空虚,若为二贼所知,必将招祸云云?不足已经很客气,笑话了,诸葛亮的消耗战略和动员吴国的战略让魏国疲于东西用兵,这点张老将军还是司马乌龟都尚且无法化解。结果到您南飞口中就突然好像魏国应对得很轻松一样----边兵不足制,动则中军赴拒也不知道是哪个史盲说的。“劳而无功”?消耗战物质战的功劳不是体现在“夺地杀贼”上面的。

刘备打个汉中也是拼死一战了,曹魏岂会跟刘璋这种军阀相提。(刘备入川多番得川兵,并且广施恩惠,起兵之日多有川军投诚),曹魏,长安有哪只队伍甚至是“汉民”站起来响应过??就连三郡叛也只有其声,未有实际行伍支持。南飞兄还真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到感觉子午谷不遭算就不会遭算,感觉诸葛亮历次行动都被魏方老将掐死就掐死?

还是拿出材料讲比较好:
《曹真传》:真以亮惩於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晋书·帝纪第一》帝曰:“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挫衄而反。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于是表徙冀州农夫佃上邽,兴京兆、天水、南安监冶。

青龙元年,穿成国渠,筑临晋陂,溉田数千顷,国以充实。

二年,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

可以没有子午谷,但一共才五次北伐就有两次被敌人预估到战略进攻方向,然后准备好一切拖死你。战术再牛叉又能怎样?陈寿对吕布的评语不妨来回顾下:“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武候虽有理民之才,而将略次之。打来打去不能兼并上国,也不奇怪。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1-1-22 01:30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4 01:3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167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