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易代风气下的《红楼梦》, 全文更新完毕!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6-10-11 14: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南飞反而觉得晚清艰难的转身更让人惋惜。明朝的衰落完全是自己造成的,而且乌烟瘴气、一塌糊涂乱得史无前例。明朝官僚机构的效率高也许比前代高些,监管制衡武人,巩固皇权确实已经比较完善。但对于现代政治至关重要的党派平衡却依然没有解决。党争不能控制,分权、制衡根本无从谈起,更谈不上什么代议、内阁了。有明一代,就没几个皇帝还像个样子,除了争斗权利,其他乏善可言。他们随时可以颠覆似是而非的所谓“民主体制萌芽”,崇祯彻底失败的努力就是最好的例证。

明朝对于江南外贸的摧残倒是不遗余力,工商萌芽活活掐死;朝政越腐败,外贸反而越有冲劲。荷南人霸占台湾那么多年,非要挨到明末大乱才能收复,这本身就是i一个讽刺。资本主义萌芽怎么也算不到明朝头上来,如果明朝像清朝那样振作,海禁就提前完成了。

至于楼主所说什么女权,那恰恰是以正德为典型的大明皇帝们穷奢极欲的“榜样”效应导致世风日下的结果,《肉蒲团》等淫秽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出炉的,连《金瓶梅》这种杰作都难以免俗。在医疗卫生条件都非常差的古代,此举只怕是女人的大不幸。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6-10-11 14: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一梦红楼,半记石头,我即为芹痴,必为芹扫荡烟埃,为红正本清源
拥曹反高,拥脂反程,斥伪返真,正本清源

虽然对楼主此帖的不大赞同,不过南飞对楼主这个签名是举双手的。南飞最近觉得还原脂评也许是条好路,南飞觉得脂评中掺杂不少后来抄书人写的。不知楼主以为如何?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4-4 18: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所形成的主旨,其推动因素中存在汉族承袭一脉千年的思潮,而这个比例并非巨大,或许只是微小。《红楼梦》中反满因素的客观存在,不能仅认为是辛亥革命前后高涨反满思潮下的“应运”之论、“时务”之论,蔡先生“猜笨迷”的方式,不能掩盖其所得到的正确感知。方法的牵强不等于结论的必然错误,这是西方逻辑下无法理解的推论。

唉……狐兄的结论南飞着实不敢恭维。如果万言考证就为了确定区区"反满因素的客观存在",在下窃为狐兄所不取。文学有那么难吗?一定从这个角度求证吗?

无心之语,狐兄请原谅。

现在翻倒年前那个回帖,不觉哑然。辨析的结果倒是有了,只不过没有多大意义:95%以上的“脂评”都不是脂砚、杏斋、畸笏这些曹雪芹近亲留下的,绝大多数都是历代抄书人的涂鸦。不过七十五回的眉批很有意思,证实了在下对古典章回小说创作方法的一个猜想:每回的对联标题是全书写完之后才加进去的。这个想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对于南飞来说。狐兄如有意可去找来看看,手上没书,只能凭记忆了:“第七十五回 #夜宴##发悲音 #中秋##得佳谶  (时间记不清了) 俟雪芹补之。”

如今在下相信这句话:从文学作品中考证,比从政治史中考证容易得多,也准确得多。三百年来太多浮躁“红迷”,我得到这个教训。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4-4 18:50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4-12 19: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9 ptcn 的帖子

我逐条分析了80%,结论是不可能。pctn有没有看过其他古典文学作品的古人评注?毛纶父子算是水平比较菜的——至少我觉得不怎样,水平比绝大数“脂评者”都高。在我看来只有第一回集中了不少真正的“脂评”。

QUOTE:
实际上,《红楼梦》的文字定稿也应该是脂砚们作的,曹雪芹提供了一个底本,在曹雪芹生前脂砚们常和他讨论定稿里遇到的问题,但具体执笔的是脂砚斋等。而曹雪芹去世后脂砚们只能自己去定稿了,而且很多文字润色定稿工作。这样的假设才能解释众多的版本情况,也和脂批里提到的创作过程信息相一致。

南飞说句很不客气的话,这种说法我也看过,不可能。《石头记》的结构相当精妙,不可能是几个凑出来的。至于众多版本的问题,pctn大概不知道水浒的版本比红楼梦多吧?又是谁续写的水浒呢?

通过对《三国演义》的研读,我知道名著不可能几个人合写。毛纶父子大举修订过的演义,尚且一落千丈,何况续写?水平相差太多,理解原著尚且有困难,谈何再创作?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4-12 20:27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4-12 20: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0 悼红狐 的帖子

嘿嘿,南飞和狐兄的理念已经有很大差别了。南飞相信,我对回目的理解和你完全不同。至于“改革”、“反满”之类的空子,所老实话,在下认为把《石头记》忒看得小了,还能上升到文化的层次。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4-12 20:14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4-16 21: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7-4-12 20:29 发表
这样的主题对于文化没什么影响,是两个层面里的问题
我就认为红楼梦仅仅是写曹家事,但这个空间和取材的狭窄却不会影响丝毫红楼梦的内涵广度和意义,因为对于曹雪芹而言,他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不会受限于取材 ...

嘿嘿,所以说分歧大了。这学期太忙,不知道什么时候抽得出时间来写几篇红楼。不拉开架子是说不清楚。

不知狐兄所谓“精当”指的是什么?每回的章前章后语我没细看,文内夹注和眉批基本上都是可有可无的。对于《石头记》这等传世巨著,入门嫌散,深度有极其有限,误导倒是不小。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4-24 20: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7 悼红狐 的帖子

难道狐兄不觉得这类“调笑充斥其间”得脂评只占全部批注中的很少一部分吗?大部分都是诸如“奇、绝、妙”或者“不知如何想来”之类毫无意义的批语。第一个抄本,无疑出自脂砚斋之手,后来又加入了一些亲友。但坊间的一抄本,便径至市集,呼以数十金的,难道还能是曹雪芹的亲友?这些辗转出来的抄书人,有没有加几笔?很遗憾,在下以为后者据占了脂评的主体。

至于提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有没有得到曹雪芹的认可,狐兄觉得曹雪芹真有那么在意这本书能否传世吗?他可是能写出“好了歌”的人,连这点都看不穿吗?在南飞看来,曹雪芹留下这本书,与黛玉葬花性质相同。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7-5-5 15: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呵呵,狐兄,你前前后后举出这四处,南飞以为都不足以得出“曹雪芹认可脂砚斋评语”这个结论。这些话都是脂砚斋一面之辞(或其他人),而且她并没有说曹雪芹看了之后的确实反应,只是按照她对雪芹的了解预想出的应对而已。中国人对于知识产权的意识向来很淡薄,曹雪芹本人就是一个集大成者,《石头记》就是一本集数千年文化荟萃的作品。脂砚斋写了什么,他很可能并不关心,甚至没有细看过,正如他并不一定要知道“谁解其中味”一样。

狐兄有没有想过脂砚斋为什么要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下以为,动机很简单:只是抄书一遍而已,顺手写几句感想。

至于狐兄所看重的史料价值,在下还是坚持知大略即可。不知道狐兄如何看到“百年红楼梦魇”这段红学历史?这条“捷径”,我相信走不通。

坦白讲,狐兄所列举那几条脂评我都没有注意到,不知道是不是我看过那两本书收录时有所删减。感觉狐兄列举的都是早期抄本,如果我没记错,那几个抄本没有一个超过四十回,个人以为比重太小。不过狐兄所列举的类似“题外话”的脂评,我看到很少,可能是我手上的作了处理,也有可能是被大量无关痛痒的溢美之辞所湮没。我所看到的大部分脂评都是对作品的解读,内容且不说,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密集。这种现象尤以蒙府本为甚。另外,每个批书人都与曹雪芹一唱一和,不过层次不同而已,这说明不了什么。至于对警幻之谜的解读,我觉得对于看过几遍的人来说不难猜。曹雪芹那些谜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他基本上想怎样就怎样,比如阿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前面不拆字后面拆字,于是“二令”这个地方拆不拆就成了两种貌似都说得通的解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脂评也只是给了初读者一个提示。

顺便问狐兄一个问题:最后那警幻情榜的名单是怎样推出来的?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4 23:5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54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