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摇光 于 2009-12-11 12:24 发表
在现实的公司里,召集董事会不可能像坛子这样根本捉不到人.老头子天天扑在坛子上埋头干活,所谓做多错多不做不错,就这么回事.老头子确实比较独断,可想不独断也得找的到人啊.老头子发展到后来的独断专行,确实有他性 ...
看到类似的观点,作为当事人也就来爆点料,虽然从法律角度而言,本人的澄清可能因为个人利害关系,比起野史更无公信力
但自认比大多数人的胡乱臆测要靠谱一点
类似问题都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所谓“抓不到人”所以才被迫独断专行的话,未免颠倒了顺序:
1、有热情的被驱逐
诸王在建坛之初都是热情高涨的,庞二自诩散客,一天也七、八个钟头泡在论坛上,更别提从风、首屠了。他们的离开,我看正是因为有热情,说白了就是管得太多,让某些人放不开手脚(当然这是后来才意识到的),当时我还对“有他没我,有我没他”的态度很疑惑,屁大点事至于么?
事实证明,庞右派当时还很幼稚,过程都是作秀,驱逐的结果才最重要。
2、好面子的让你下不来台
庞二是个脆弱的肉团,仅短期担任过一、两个礼拜的枢密使。现在想起来老头子之所以肯放羊,也是看庞肉团权力欲不强,其次是没啥死党根基不深。
没曾想肉团一上台,大张旗鼓搞民主化(当时的规划可不是枢密院高级干部投票制度这么简单,甚至有“各版自治”这样的庞大规划),某些人一看这下去自个还怎么玩。麻利地找了件枢密院集体通过的小事,反向操作“独断专行”了一下。
建立一个制度,需要无数个成例;破坏一个制度,只需要一个反例。
3、只有出钱不管事的才予保留
甩手掌柜扶苏那是不谈,后来的异反大致也是这玩法,这种“合伙人”,才是某些人真正欢迎的。
综上,所谓抓不到人,不是原因是结果,正是某些人孜孜不倦追求的最终结果。
从本质上老头子就从不理解乃至明里暗里破坏“几个人的买卖要商量着办”的最基本的合作原则——他,做到了,他,胜利了
但最终击败他的,不是区区几个合伙人,而是愤怒的人群。
对于让理想主义者庞二灰飞烟灭、让庞二人性中邪恶面膨胀的某些人(最终用之于其自身的暴力驱逐方法,是庞幼稚原本想都不会想的),我不宽恕
就像任何为毛老头招魂的观点都该被扔掉一样,我坚定地认为,这应该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