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笑天下于2006-02-28, 18:49:04发表
学校马列主义教育最有用的一条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仓廪实而知礼仪,饿着肚子是搞不成精神建设的。小众可以自得其乐,寄希望大众也能在物质没有达到要求,却能追求超脱物外的心态游悠的这种最高层次的精神,殆矣。
阁下为何不能把它理解成,穷日子有穷日子的过法,富日子有富日子的过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贪念与不甘下流是两回事。
现在在这个论坛的人中有几个是饿着肚子的?中国还有多少人是饿着肚子的?何所谓饿着肚子?记得我小时候只有在过年时才会鸡鱼肉鸭的同时上桌。平时猪肉也许多点儿,但鸡鱼却是不多的。而父母小时候更不用提了。现在看来,那时他们算是饿着肚子吧。就好像我现在觉得我小时候也算是饿着肚子的。但我们这是饿着肚子吗?难道工资没到万、没有洋房汽车就是饿肚子了?如果这样,我宁愿饿着肚子。
何所谓物质达到要求?物质达到就会知礼仪了?例如阁下说的小众之流。这一条,反例多多了。所以儒家才讨厌商人,财富不均的源泉,抓在手里的就认为是自己的;又如现在的大多官员,不了解谁才是国家的主人
to楼上:正因为目前中国的风气如此物欲横流,才有了解道家中的某些思想的必要。就如精神境界无止境,物质境界也是无止境的。也许两者会疏路同归,但和谐发展也许更合适一点。
p.s. 不妨顺便看看萨特、加缪的书,存在主义也许比道家更切实际一点,听听自己心灵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