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备军从襄阳至当阳的行军速度解析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2-12-12 01: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当刘琮决定投降时,刘琮内部就发生了分裂,一派决定投降,一派不同意投降。

这些不同意投降的人怎么办才好呢?显然,就只能离开襄阳;离开襄阳往哪儿去?只有南下。

可见,这些人比刘备更早,就南下了。这些人要南下,肯定是把家资都带上了,所以有很多辎重。
------------------------------------------
可见,人鬼YY神功已到极致。任何常识都或者超越初中的物理知识都不足以说明“这些不同意投降的人怎么办才好呢?显然,就只能离开襄阳;离开襄阳往哪儿去?只有南下。”不同意投降的智能离开襄阳是啥意思?成都刘璋投降,那些苦劝刘璋的,咸欲死战的成都军民只能离开了木有?答案是,没有,多年以后,刘禅成都投降,成都军民不愿投降想南撤的离开了么?答案还是木有,无独有偶,荆州的土地上也发生过一起郡降而人不服的----江陵,糜芳,不服的那些荆州军民有木有“只能离开”呢?答案还是:没有。

某鬼为什么让他们只能离开襄阳呢?为了显示某鬼极度匮乏的历史常识而已。
所谓的一派不同意投降,在史料上能找到的依据仅有:
王威说刘琮曰:“曹操得将军既降,刘备已走,必解弛无备,轻行单进;若给威奇兵数千,徼之於险,操可获也。获操即威震天下,坐而虎步,中夏虽广,可传檄而定,非徒收一胜之功,保守今日而已。此难遇之机,不可失也。”

这段史料表明了什么呢?不愿投降的在刘备走后打算在襄阳暗算曹操。跟某鬼YY内容正好相反,也说明了某鬼的YY劲头是相当有趣的。

其次,这句话。这么大规模的人口迁徒,为什么不见于史书记载呢?各种史料记载的刘综投降,为什么都没有半点襄阳人南下的描述呢?无他,是某鬼为了迎合他那连小学都不到的历史常识和初中物理常识而“想像”出来的内容罢了。

要知道,整个南郡,到了晋统一之后的统计,也不过是10来W户人,襄阳一下子走了数万乃至将近10W口人那都直接空城了,难不成某鬼以为当时的襄阳是郡治所在,拥众数十万在城?南郡可是拥“十七城”的大土地哟
即便以后汉书的南郡统计,南郡十七城的总户数也只十六万户,74万口人而已。某鬼你是想让襄阳的人口数飙到哪个地步去?

既然一派不同意投降的史料引用不出来,而襄阳吏民大规模南下也不见记载,那么某鬼所说的大概也只能是梦说幻想三国的内容了,这些内容咱只能当你在白日做梦忽略不计了。

而比至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引用过其他历史记载上的“比至”句式说明了意思并不是到了才怎么样的意思。比至当阳的意思,是到当阳的这整段路程中,而不是当了当阳。

而曹操之所以敢于一日一夜300里5000骑急追刘备,自然是知道了1刘备派遣了关羽走水路,2刘备还领着众多民众迁徒向江陵。否则,曹操还亲自参与了追击无论如何都是不要命的行为。

初中物理知识的确不足够用,可某鬼偏偏就拿初中物理知识去当历史常识,这有什么办法呢?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12-12-12 01:2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2-12-13 09: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12-12-12 23:53 发表
哈哈,避开了所有关键处,偏偏选了下面一种解释性、可能性的部分说了老半天。

看来,自己意识到初中物理行不通了哈。

那就好,总算有进步了。

所谓十万,当然不可能是襄阳一个城里出来的。嗯,某马甲不 ...

某鬼的假设终归还是假设。
扇自己?襄阳“城”里出来的和襄阳地区的是一回事?pia pia 作响了不?或者,你某鬼说我所说的所有投奔刘备的人都来源于襄阳“城”里的证据瞧瞧?
我所说过的:主要来源是在刘备过襄阳城那会儿。

不愿投降的南下,南下到哪?难道有荆州人认为南下到江陵就可以不投降曹操了,理论上不愿投降的话,应该去往的方向一个是刘备,而另一个是江夏刘琦那,最不应该的方向才是南下,还是更南的地方?你某鬼做这种假设的时候到底经过大脑和荆州局势的考虑了么。关键问题:为什么这种明显不愿投降的迁徒不见于任何记载,而不愿投降的分歧记载也完全没有?
到现在你找到关键证据支持了么?找不到吧?

又来搞笑了,到当阳被追上就不大规模了?这是哪门子的规定?所以说,你所说的不需要证据就自然而然是历史真相?
没有迁徒记录哪怕连多数人不愿投降的记录也没有也能证明你所随口说的是史实?

至于其他的,不过是你初中物理常识的错误运用。最典型的如下:

QUOTE:
怎么同一支军队,同样走300里或多一些,前面那段要19日,过了襄阳后只花了1日1夜。两者的速度相差近十倍!

1日1夜和前面轻军前来襄阳的队伍是“同一只军队”???也就是说,你某鬼所说的轻军来襄阳的那只已经是5000精骑了?

再回答你前后行军速度差距为什么这么大----曹操至宛城刘备就已经察觉并南下,所以曹操的速度应该从宛城到襄阳,而曹操是从哪里起弃辎重到襄阳的?这个时间点某鬼很自然的想当然成是曹操再宛城就这么处理了,当然得出了曹操轻军如龟速的论调了嘛,再加上,樊城到襄阳有一条大江相隔,刘备从樊城撤退后,渡口船只已经被关羽带走(后来关羽从襄阳处水路就率领数百艘船出行),因此,让曹操慢下来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渡江凑船所耗费的时间。

实际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曹操轻军向江陵的时候,是曹操已经到达了新野之后,而刘备呢?则是曹操到了宛城就已经跑路了。所以,刘备至于当阳和曹操轻军的时间重叠部分只有部分重叠而已。把曹操轻军理解成刘备到襄阳开始,那是一样是自顾自的混乱理解罢了。

这已经算是额外回应你的搞笑物理论调,而你所谓的“假设旁支”恰恰是你那个论调的致命缺陷之一:投奔刘备的人主要在什么地方。这一点上,你连半毛钱史料都给不出支撑,你懂么?你不懂嘛。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再把眼光放回比至当阳这句话上: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典略曰:备过辞表墓,遂涕泣而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

是人都知道,关羽去江陵并不发生在刘备到当阳之后,所以,某鬼把比到当阳理解成:到了当阳之后,那么时间点就跟后面那句完全对不上号。这就是某鬼混乱的物理常识和历史常识以及文言文常识导致的混乱理解。而比至当阳这个刻度是从刘备渡江到当阳这整个过程的统计,才能跟遣关羽会江陵的时间点对应上。如果某鬼认为两句话没有明确的上下文时间关系,那我只能说这某鬼常识相当给力。

某鬼到底说过哪些关键点了?----一个都没有。是啊,如果某人到现在都还在枝节末叶上罗里吧嗦,对他那怎么理解成到了当阳之后才日行十余里的关键理解一个字不说,还真没必要跟你讨论下去。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12-12-13 10:0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2-12-13 10: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2-12-13 01:40 发表
刘表时期的襄樊地区是政治重心,也吸收了不少从南阳或其他地区的流民,因此人口会比较多,不能用来用后来人口已经被大量迁移,加上也几乎被打成废墟,然后再重建的襄樊地区来比。

刘表时期的襄樊地区是政治重心也罢,吸收了不少从南阳或者其他地区的流民也罢,整个荆州总人口数也不过区区将近百万口而已,在汉末各地人口急剧下降这个事情是全国性的。再中心,江陵也还是荆州重镇,更是战略要地腹地,这样以后汉书的南郡户数合口数去衡量已经算以倍计去抬高可以襄阳可能发生的“不愿投降”而迁徒的数量了。

即便襄阳地区有20W口人,10W散嗖嗖的人跑路,还不空城?再失德的领主也没能力让人大面积放弃自己所居住的土地,曹操何德何能让不愿投降的荆州人举家空城迁徒?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2-12-16 22: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2-12-15 16:58 发表
按荆州地区有百万人计算,人口主要的集中地大约会是襄阳地区和湘水地区为主,越是南面的户口应越不准确,因此假设襄阳地区只有20w是偏低,江陵在刘表时虽在中心点,但不是政治或战略中心,按后汉时的人口来看, ...

你这个说法让曹操更加颜面无存,刘备从新野南迁我觉得不一定带上了士兵家属。毕竟谋士建议刘备早去江陵是发生在过襄阳之后,如果刘备早就带了大批民众和辎重,又怎么会到了过襄阳才向刘备建议呢。

其次,襄阳地区40,50W人口这个想法很美,可惜的是,蜀国、吴国、魏国三国都城所在都不一定有4、50W(冀州的邺除外),后汉书的人口数量比起黄巾之乱时的人口数量都提了一个数量级,未受战乱的益州全州人口同样锐减至仅百万口人,荆州人口数量怎还做到1郡70W口。。那全荆州9郡岂非至少也200多W口人?即便按那个数量级计算,襄阳也断然没有占了全郡70%人口的可能。否则全郡其他地区的防务开销都要靠襄阳一地去统一调配,尤其是肥沃的土地不在襄阳地区,70%人口集中关于此,你的意思是刘表完成了只用30%的耕作人口养活全郡开销?

PS:不是说刘备带10W人奇怪,而是刘备来之前就10W里的大部分人率先举家搬迁不可能而已。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12-12-17 17:0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3-1-9 11: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2-12-21 22:20 发表
刘备早在建安十二年或以前已经改屯樊城,因此可以在建安十二年去找在隆中的诸葛亮,其部属甚至原新野接近的人口应早已经南迁到樊城附近,如果刘表是连新野也放弃的话。刘备率领所部是从樊城南下,以为刘备是从新 ...

呵,可惜的是曹公以为江陵有军食,貌似物资并没有如你所想的往襄阳送。如果人口中心和物资都在襄阳地区,曹公惧怕咩呢?

襄阳地区40,50W人口并没有什么不可能,这当然嘛,张辽800破10万,张飞20骑退近千人都能发生嘛。纯粹讨论可能性而不讨论实际是否有意义?

南阳集中了4成荆州人口是什么背景?
----
南阳郡[*秦置。雒阳南七百里。*]三十七城,户五十二万八千五百五十一
南郡[*秦置。雒阳南一千五百里。*]十七城,户十六万二千五百七十
江夏郡[*高帝置。雒阳南千五百里。*]十四城,户五万八千四百三十四
零陵郡[*武帝置。雒阳南三千三百里。*]十三城,户二十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四
桂阳郡[*高帝置。山领山。在雒阳南三千九百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五千二十九
武陵郡[*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更名。雒阳南二千一百里。*]十二城,户四万六千六百七十二
长沙郡[*秦置。雒阳南二千八百里。*]十三城,户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五十四

南阳一郡数十城。才能集中起这么丰富的人口资源,你认为南阳郡十室九空后得益的是襄阳地区,那至少襄阳地区应该添置一些城,扩建一些城廓建设才能收容这些大量投奔的人口吧?而南郡原来的城镇规模就没那么大。更不用说襄阳地区了。

实际上,南阳十室九空,得益的有宛洛,中原新都许昌、豫州等地,不见得南阳大部分就往襄阳靠。而从耕地上判断,襄阳地区集中人口实属不智。
更正一点,南阳和南郡在未有战乱前貌似不是荆州人口中心,南阳是,南郡不是喔。大耕地湘南水乡长沙、零陵、桂阳也聚集了跟南阳相提并论的户数喔。您让襄阳怎么代替掉耕地的作用?

刘备起初南下就携大量民众撤离,这得多侮辱曹操的行军速度呢。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13-1-9 11:5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3-1-9 11: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13-1-6 23:37 发表



写了这么多,还是抓不住重点。

一、为什么说刘备离开襄阳时,行军速度不可能这么慢的呢?很简单,刘备南下的目的是要抢占江陵,若果真“日行十余里”,肯定很快被追上,是绝无可能抢到江陵的。

之所 ...

关键点碎一地。

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关羽是在当阳才派遣的?


用贾诩策,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馀万——《董二袁刘传》
坚亦举兵。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比至南阳,众数万人。——《孙破虏讨逆传》

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是刀了长安后,到了南阳后。

而是众数万人在从孙坚举兵到南阳这一路上的状况。至于数万人是在哪收拢到的。没有明指,也不需要人加YY内容

所以,日行十余里是在比至当阳这段时间内就已经是这个速度,而不是“当阳之后”

而比至气绝,大骂不息,也同样说明了,比至是范围词,而不是到什么什么之后。

更加上关羽是刘备早在过襄阳就遣出去的,更能说明整句话比至是什么意思。


笑抽,这个时候不懂看关羽传了嘛:
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关羽出发的目的只有江陵,没有别的。你YY什么都先把关羽分兵的理由弄清楚。(关羽先走水路是为毛线呢?原来是刘备只想兵分两路而且没有目的地,中途才想起去江陵的),哈哈哈哈!!可刘备一开始的目的不就是南去江陵么。用得着到当阳才下这命令给关羽?


刘备、王威、刘琦不愿投降,只有刘备南行,其他没有任意一个有过去江陵的动作,你说襄阳那儿大部分不愿投降的先在刘备之前去江陵,结果一个证据都不需要给??(刘备、王威、刘琦哪几个是在襄阳的?,原来大部分不愿投降的襄阳同学就王威一个!?呵呵呵呵呵)


某人中还是那么有才。忒有才了。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13-1-13 01:5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3-1-20 23: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3-1-20 16:40 发表
襄阳地区本就已经是包含了部分南阳郡,至少穰县和新野后是刘表控制,另湖阳和舞阴都是,都算控制了不少原南阳郡的范围,不只是南郡的北部,南方江陵一带为庞大的沼泽地,水多人少。

在南阳多难时,连益州也有 ...

完成由张绣坐镇时,没听说过流寇频生的事件发生。

而在洛阳破败时期,徐州倒是有数十万难民投奔,你觉得有木有南阳的?从记载上看,唯有徐州有大规模难民流入,而且流入的难民不是周边州郡的

而同时,曹操主州事后也在大力恢复生产吸引人前来投奔。

怎么能只看坏不看好呢?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13-1-20 23:1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3-1-22 01: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3-1-21 19:55 发表
张绣坐镇时,宛城一带早已经走得七七八八,真的乱的是黄毛之乱时,当中战斗激烈是豫州和冀州,豫州主战场是南阳傍边的汝南、颍川和陈郡,同时在宛城一带也有另一支黄巾活跃,南阳人主要的是受这支波及,当时能跑 ...

从历史和后来的发展来看,人口大州是河北冀州。从没在历史典籍上看到襄樊地区是人口集中地,更不用说在汉水南的襄阳地区,樊、舞阴舞阳等地不是襄阳地区谢谢。

而中原乱,荆州亦然。长沙一叛刘表围之连年未下。而刘表带甲十余万恰恰是在平南数郡后: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

也足以说明,在平定荆州之前,仅就南郡一地加樊北数城的刘表,实力未见雄厚。足可见得仅仅南郡北部的襄阳地区编户就40,50W,实在太过托大。

而从曹操进军目标和刘备撤退目标都是江陵,并且军实存于江陵,都足可以指导,襄阳地区不是什么军事中心,也不是物资重镇。这跟你前面所述的40,50W编户在山丘地形的襄阳地区靠各郡输送物质支持也对不上号哟。

曹军南下后,襄阳编户未见迁移,但是得汉中后曹操却专门迁户回关中,也可以知道襄阳地区人口并不密集。

另外,编户40,50W,这在刘表时期的整个荆州9郡户加起来都没这个数啊谢谢。这40,50W都够两个半益州的编户数了,兄台不是想发布这么骇人听闻的历史发现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3-1-22 15: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13-1-22 14:06 发表
曾经想过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荆州流民的方向无非是东南西北。
北不可能,流民本就是为了躲避战乱不可能向北迎着曹军去。
西可能性不大,襄阳西边是上庸地区,属于穷山恶水。
东也不可能,东边的江夏郡此时屡 ...


奇怪的是曹操未至荆州地界前刘宗就投降了,战火从哪来,从现实情况来说,大家都知道曹操针对刘备而来,刘备所在才是战火所在,流民躲避啥战乱捏?更何况偏偏要刘备来到襄阳才同时跑呢,这个问题你不觉得更有趣么
像淮南20W人流入吴,徐州数十万难民来奔都有记载,偏偏襄阳这么大的流民迁徒却一点点资讯都没有需要靠“纯猜测”来支撑?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13-1-22 15:0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3-5-13 21: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3-2-12 16:38 发表


在战乱的环境下,襄樊地区有足够的保护力,自然就会有人聚居,刘表从一开始就在襄阳立足,如果这襄樊地区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那刘表如何平定张羡率荆南最精华的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反叛,这三个郡在和平时 ...

笑了。南郡这个原来就远比襄阳容纳得多得多人口,城廓城镇建设也远在襄阳之上的都量不知多少,还只能成为中转。对于荆州最重要的敌人孙吴,江陵成为军事中心最适合不过的倒是被你说成“不应该”。

平长沙等非得是襄阳出发而不能是从江陵出军?

按曹操南下之前,刘表志不在北,反而大将黄祖在刘表快咽气之前被孙权干掉了,江陵倒是没需要成为军事中心?

讲了这样久还想以这样的借口来转移视听就太差劲了。现实里刘备要在襄阳聚集10W余人南逃有可能,襄阳地区有40,50W人口那是可能性略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3-5-13 21: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wancj530 于 2013-5-9 11:58 发表

谁说曹操大军来袭只是冲刘备而来?基层百姓能判断曹操来了只会对付刘备而对他们秋毫无犯?

刘综投降荆民不知道?基层百姓还判断曹操来了把投降的他们干掉??

很给力。到处投降曹操的城镇,还没听说大量的民众出逃,你倒是让荆州的基层百姓特立独行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3-5-15 13: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抽水仔 于 2013-5-13 22:47 发表


国家主席今日做了甚么决定你会知道吗?当时又没有报纸新闻,且刘琮决定投降时曹操已经开始南下了,一般首先百姓知道曹操南下的消息然后南下逃亡是正常的,即使刘琮公开了这个决定,大伙儿都已经在南逃中,又 ...

刘备尚且才刚知道曹操到宛就立马跑路,结果襄阳民众还早于刘备知道曹操南下先刘备一步,先于刘综公开跑,还是大批民众。可想而知刘备的情报系统是多么的失败。

不同意生活在曹操治理下的民众只有襄阳出现,曹操南下到江陵,兵临江东,结果都没有大批民众移动的记载,别是不是就扯荆州可以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3-5-15 13: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13-5-13 23:25 发表

和屠不屠没什么关系,战争来了老百姓避难是很正常的。青徐流民避黄巾流入幽州,关中大乱流民流向益州和徐州,徐州战火连绵流民又流向江南,这其中不乏如国渊、张昭、诸葛亮、法正等知名人士。曹操南下谁都没想 ...

关中大乱是先后多少次大乱早就的流出人口来着?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咋没看见流民大批的从洛阳司棣离开?曹操北上攻打河北的时候民流动向如何?曹操平袁术的时候民众又是怎么选择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3-5-15 14: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13-5-15 14:28 发表

q其实你问这么多无非还是想说荆州百姓南逃是刘备仁义加曹操屠城,而非战乱的原因。
“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也。受学陈留边让,让器异之。俊以兵乱方起,而河内处四达之衢,必为战场,乃扶持老弱诣京、密山 ...

没你想得那么复杂。刘备结交豪杰,得人望那是历史记载的我不需要强调。
荆州10余万避乱的记载倒一个没有。百余家的迁徙都有记载,您就找个曹操南下时由于战乱原因迁徙的记载来辅证你的观点就好了嘛?啥没有?那您就别拿其他情况去跟刘备比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3-5-15 14: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13-5-15 14:52 发表
有记载的,在《卫觊传》
觊书与荀彧曰:“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馀家,闻本土安宁,皆企望思归。”

这关曹操南下逃亡事?反倒是不怕战乱,期望回老家的表述,你拿来说这是曹操南下时因战乱而逃亡的证据?这明确是荆州无战乱,只是关中安宁后归着众多----时四方大有还民,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
你前几贴列举避难群体那群人,哪个不是当地名门大户。小民小家想迁徙你倒要能折腾得起才行好吧。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13-5-15 15:0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3-5-15 18: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36 慕容燕然 的帖子

关中被董卓、李郭之流折腾至此才10余万出,然后你说曹丞相南下就几乎相同效果。说到底,你就是没证据了嘛。

名门大户逃难则意味着小民小家也会迁徙,是啊,多少?曹操南下有多少名门大户逃难?倒是有不少荆州士族去投曹,我是不是可以说小民小家也会跟着投曹呐?

奇怪,刘备结交豪强,从襄阳挖角都是明文记载还有人说是在吹捧,自己拿不出证据还说那是必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3-5-15 19: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38 慕容燕然 的帖子

是你主张战乱原因,举证的却是董卓、郭李折腾战乱近3年才10余万跑出去。是你说我想说那是刘备仁义+曹操屠城的原因。

我所主张的不过是战乱原因不显著,也不是你所YY我要说的刘备仁义伦。你要么就证明曹操南下给了荆州民众,那10W关中逃难的民众有董卓、郭李动乱两年那么严重的心理压力,有么?----没有。只有其他情况下有民众逃难的一些所谓例子,至于其他情况下民众没有出逃的例子嘛,你当空气。

是你说名门大户逃难意味着小家小户也有迁徙,我只是顺着你的逻辑说曹操南下荆州这事没听闻名门大户逃难,反而有不少荆州士族前往投靠,是不是可以说小家小户也跟着迁徙去投曹操去了,管逃难啥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3-5-19 02: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13-5-16 11:32 发表
十余万家啊,这个人数不少了。又不是逃空了才叫逃,连永嘉之乱中原地区都没逃空,总不能以此否定永嘉年间的流民潮吧。
荆州士族投曹不叫逃难了好么。

否认流民潮和把刘备收留的民众当成流民潮是两回事。我不是才问了流民有多少了么?10余万的规模在关中的人口规模里也是2,3年断断续续的流出规模,你直接一下子让荆州襄阳地区短时间内出现关中流出的同等规模民潮就是肯定了流民潮是么?

士族投曹会不会引发流民潮?管逃难啥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3-5-22 10: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42 慕容燕然 的帖子

刘备的人望导致跟关中2,3年流出民众规模相当的襄阳地区民众愿意跟随逃难。这是我的观点。

曹操南下导致襄阳地区出现流民潮并与关中2,3年流出的数量规模相当是你的观点。

哪个正常?关中2,3年流民规模十余万,刘备徐州一个号召数万众跟随抗曹。

自行判断。跟刘备仁义毛线关系都没有。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1 05:5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49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