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切断了思绪 于 2011-2-6 22:23 发表
有的人说俘斩万计是孤证,还骂别人是垃圾亮黑
对于这种史书没读几本,脾气又不小的人直接上史料比较好
魏太和四年,蜀诸葛亮入攻,帝为骠骑大将军破亮于祁山卤城
册府元龟125卷
《通典 卷一百五十四 兵七》:
兵机务速
蜀将诸葛亮伐魏,魏将司马宣王、郭淮等御亮。张郃劝宣王分军往雍、
弇音眉为后镇,宣王曰:“料前军能独当之音,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
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擒也。”遂进军隃麋。亮闻大军且至,乃
自帅众将芟上邽古携反之麦。诸将皆惧,宣王曰:“亮虑多决少,安营自固,
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睹尘而遁。宣王曰:
“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忌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
与亮相遇。宣王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
太平御览,皇王部二十,宣帝纪
……於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
使将牛金轻骑诱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
断水为重围。帝攻之,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看见没?这样晋书还是孤证吗?
您老人家先列举呃出这两本千多年之后出产的“史书”没有参考过晋书再说。当然,你认为这些意儿都是独立著书,是独立史料整出来的,并没有参考晋书而考证出来的。那么自然是可以的。
然后哥们再告诉你,《册府龟元》里甚至能找出诸葛亮空城计对司马懿的记载,你觉得《册府龟元》这千多年后成立的综合史在选择史料上是什么水平?------显然,比号称不求证不严谨只求出彩的《晋书》更牛上一截吧?《晋书》最多也就干干把分豫章这种事情穿越时间冠名给孙策,《册府》这玩意儿倒是开创了直接剽窃小说当历史的先河,堪称牛P大全。这本玩意儿在三国历史专研上充其量只能当成遗漏资料上的注脚,却突然被某些黑子当宝一样对待,我已经无言以对了。(某人之前跟我说过,《册府》也是一本大量引用古书,不做编辑的好书,这意味着什么知道不?直说也无妨,不求真伪皆录)
太平御览就更不消说了。"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它是一部综合性类书,门类繁多,征引赅博,在类书中堪称“空前”"
这种引用性质的综合类书居然都成某些人眼里的宝了,引用类书都能引用成不是孤证的阁下,史书真读了多少本都没用了。
斩甲首三千至少是晋庭出品的正宗货,而且该处战事有王平传内容为辅政,确实发生了司马懿案中道攻亮,张合攻王平,而王平坚定不动。而且没有任何一本史书上有该战司马懿那一线的结果。你找出在任何三国时代或者三国后100年左右时期,诸葛亮南北二围被破的记载来瞧瞧?这事其实在晋书第五次北伐所载司马懿评语就出卖了司马懿,按书说,诸葛亮重围被破,根本就来不及拔寨退走了,而是“霄遁”,那么就应该不会第一次见识诸葛亮布军立寨的水平,怎么会在3年后视察蜀军真正速退所不及处理的蜀军营寨时才飙出了句“天下奇才”出来?
至于其他什么赵云攻克二郡之流的话,在三国志其他任务传记里和华阳国志里都有提及,而汉水这等资料只是作为赵云注脚而已,是孤证,但是至少是当时货。
按阁下的逻辑,《资治通鉴》也引用了你所指明了孤证的那几段内容,是否我可以因此就说----你说那几段根本不是孤证,找真正的孤证出来再说?这种二重标准的玩法能不能不那么明显呢?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11-2-10 11:0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