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小兵1234 于 2010-7-26 16:29 发表
大袁虽是庶出,但他继父袁成是袁氏本家,所以不用从出身来判断。
而是根据地的发展价值来评估。
冀州在黄巾之乱大受破坏,则当地人民必然生活困顿,适合招募兵丁。
且冀州并不富足,反而较不易引起其他势力角 ...
《英雄记》:(韩馥)为御史中丞。董卓举为冀州牧。于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袁绍之在勃海,馥恐其兴兵,遣数部从事守之,不得动摇。
楼上斑竹提供的资料是要看的,别人想指染这儿也得掂量有没有人支持,当时的汉室还存在,割据势力间的战争还不激烈的。
去汝南,继父袁成也改变不了他还是个分家庶出的孩子。公路在近,即便不是在公路之下打工,也是两个人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兄弟相争的局面。本来汝南就是个四战之地,不如冀州那儿既富足,又远离公路,北取四州雄观天下诸侯来得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