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浅谈诸葛亮北伐的引出的失误等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6 22: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我就不说啥了。

消灭魏军3000人能挖出5000玄凯…… 3100角弩……

请记住,3000是甲首,是杜预所说的“披甲者首”。这里纯粹是统计所斩的魏军精锐,不包括其他披甲之士和魏军普通士卒的歼灭数量。


其次:
而且诸葛亮也错误估计了自己国内的形势,即使马谡能防住张郃,那么下面就会转入拉锯战,那个时候的蜀汉也是耗不起的。
--------------------------------------------------------------------
三郡已投降,马谡成功据守街亭,诸葛亮可以就地补给,以战养战,相反魏军就是长途作战,无物质支持。重现当初曹操定长安后不复进陇西的那个局面----补给线太长的问题。


再次,赤壁曹操所失者,主要是荆州降军,未伤及其筋骨。所以曹操能拍拍屁股回军回许,休息,养病,训练,巩固统治。

刘备则是精锐尽丧于一役,而所被消灭的,远远不及赤壁,支党4万人全被击溃。

要是刘备被干掉几十万,蜀国能存在那简直是个奇迹----当时蜀全境人口才20万户,90万人罢了……


其他都老调重弹,就不说啥了。





6.在诸葛亮第三次开始,诸葛亮的战略的制定和部署,就有很大的问题,或者说这几次战役根本不该打,打了收效甚微,反而损耗了有限的国力,造成兵疲民困的局面,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进程。其实这中间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小国与大国拼消耗,就算你在局部上取得了胜利,从大局的角度上看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
打了收效甚微,反而损耗了有限的国力,造成兵疲民困的局面,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进程
----大胆假设还得小心求证,这些证据在哪?总不会你说就是了吧?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9-16 22:1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6 22: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秋,魏大將軍司馬宣王由西城,征西車騎將軍張郃由子午,大司馬曹真由斜谷,三道將攻漢中。丞相亮軍成固〔赤阪〕。表進江州都護李嚴驃騎將軍,將二萬人赴漢中。嚴初求以五郡為巴州。書告亮,言魏大臣陳群、司馬懿並開府。亮乃加嚴中都護。以嚴子豐為江州都督。大雨,道絕,真等還。丞相亮以當西【北】〔出〕征,因留嚴漢中,署留府事。嚴改名平。丞相司馬魏延、將軍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华阳国志·刘后主传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
-----------------------------------------------------------------------
经查实,没诸葛亮参与?有诸葛亮参与的是三国演义?

你经哪门子的查实诸葛亮没参与?诸葛亮没部署?诸葛亮都亲自西征,留李严汉中了。他不部署反倒由魏延部署?

说话是要找史料的。不是凭个嘴巴乱忽悠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6 22: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abcd1611 于 2009-9-16 22:15 发表

绵竹之战的时候诸葛瞻37岁,但是从来没上过战场,这个是史实

诸葛亮能控制8岁的儿子后29年内不上战场没有战事经历?

诸葛瞻没上过战场关诸葛亮啥事?难道诸葛亮让诸葛瞻8岁跟他上战场经历经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6 22: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abcd1611 于 2009-9-16 22:18 发表

对不起,你说的书我没看过,但是出门的书不是这样记载的,三国志等等书记载的都是双方因大雨近三十天不交战,魏军撤退,你那本书不知道是什么地方找来的,

连华阳国志都不知道。双方三十天不交战??

黄初中为偏将军。子午之役,霸召为前锋,进至兴势围,安营在曲谷中。蜀人望知其是霸也,指下兵攻之。霸手战鹿角间,赖救至,然后解。----诸曹夏侯传

三国志明写的,夏侯霸在黄初中跟蜀军交战,无法前进,反倒“赖救至”。


你那些论调什么书都没提起过,没见你说你自己说的内容不知道道什么地方找来的??


谁喜欢无理取闹来着?一个劲的否认史书还说别人读死书,不懂理解书里的内容。结果是我无理取闹?

好吧,我又无聊了,但凡阁下帖子我就不回了。对你这种连华阳国志都没看过,不去看就直接“出名的书不是这样记载的”“双方因大雨近三十天不交战”??

三国志是写了大雨,哪里写了“不交战”来着?这才叫典型的无理取闹。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9-16 22:2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6 23: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9-9-16 23:05 发表

这个俺还真实心实意地向你请教一下,

甲首,我怎么记得是战车中左面的弓手呢,右面为参乘,甲首是一车之首.也就是兵之长呢.

甲士的首级。《左传·桓公六年》:“六月,大败 戎 师,获其二帅 大良 、 少良 ,甲首三百,以献于 齐 。” 杜预 注:“甲首,被甲者首。”《荀子·议兵》:“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彊长久,多地以正。” 王先谦 集解:“获得五甲首,则役隶乡里之五家也。”《宋书·垣护之传》:“ 护之 依险拒战,斩其都军长史,甲首数十,贼乃退。”

伍长。《尉缭子·兵教上》:“左行者,左行教之;右行者,右行教之。教举五人,其甲首有赏。”

特指战车上的甲士。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四节:“ 春秋 时期一般是用车战,据《司马法》的说法,兵车一乘,马四匹,甲士十人,步兵十五人。甲士是穿戴盔甲的,三人立车上,立左的用弓箭,立右的用矛,中立的驭马,这三人通称甲首。”

甲长。亦泛指小头目。 宋 胡太初 《昼帘绪论·催科》:“今既行 绍兴 甲首之法,可免税长与催头之责。”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我偌大年纪,也无些名分,甲首也不曾做一个。”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宜令薙髮易服,尽献兵器,分设里长甲首,而迁土目於内地。”

都不是普通货就是了。汉典上找到的解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7 11: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布衣仙人掌 于 2009-9-17 11:20 发表
诸葛北伐的悲剧是由于他战略上的盲动主义,和战术上的保守主义联合作用的结果.
至于频繁北伐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是;诸葛亮大权独揽,劳民伤财,但却从未取得过一场对敌大捷,从而使得他害怕别人指责对自己继续大权独 ...

从未取得过一场对敌大捷?曹真三路伐蜀无功而回。同年秋,诸葛亮以当西征,留李严于汉中。使魏延入羌中,大破郭淮,费耀等算不算大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7 11: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布衣仙人掌 于 2009-9-17 11:34 发表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
即便汉晋春秋的记载准确(我存疑),这也只是一场局部战斗的胜利,无关宏旨.最终败退的还是 ...

----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趋船,敌不敢干。军到白围,讬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盛,峻等奄至,人皆捐物入城。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然后得阖。斩首获生,凡千馀人。

比起这种高太多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7 11: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布衣仙人掌 于 2009-9-17 11:44 发表
没啥可奇怪的,就是混战一场,各有斩获,然后诸葛退走.至于张合事件,也只是一个低概率的偶然事件.不是诸葛亮打败魏军的时候斩杀张合的,而是张合奉命追击诸葛亮时受伤而死.并不代表张合不如诸葛亮,实际上史书还明确 ...

对这句彻底的昏阙了。

知道么?晋书写的是:帝攻拔其围,追之,破之。把汉晋春秋跟这混为一谈,当成混战一场各有斩获,简直是抽筋到极点。

张合死亡是低概率事件?----
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魏略曰: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明显是诸葛亮有阴谋的伏击,张合知道必有埋伏还是中招挂了。看来陆逊破曹休也是低概率事件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7 15: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事实上那次北伐蜀汉损失了数万人,而且你忘记了一个时间上的概念,北伐诸葛亮一年多才占领的三郡,也就是说蜀军前进速度很慢,即使能守住街亭,从地理位置来看,当时三郡人口并不算多,蜀军人多,是不可能在三郡获得补给的,蜀军就必须在汉中经秦岭等地的栈道运粮过来,接下来的消耗战,蜀军也是耗不起的,最终三郡还是和历史一样被曹魏收复,蜀军要还是要退入汉中。
------------------------
请找出除了三国演义以外北伐里蜀军损失数万人的情况。

第二,证明蜀军人多,三郡人口消耗不起

第三,知道不?第四次北伐,夏天大雨,魏国朝议要动用关中运输支持司马懿,结果是郭淮凉州刺史调羌凉以为军用。谁说三郡粮草不足补给来着?

第四,诸葛亮是准备充分的北伐,张合是惊闻三郡叛敌后直接从洛阳派出的军队,当时关中粮草早就调去给曹真去与蜀军在郿县对持去了。比消耗?真正消耗不起的是张合。


如果补给方便,郭淮还用第四次北伐时在跟蜀军对持2月多,粮食快用光的情况下调羌粮为军用?还需要议欲关中大运?

真是搞不清楚状况的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7 15: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布衣仙人掌 于 2009-9-17 14:20 发表
子午谷之计太激进,诸葛亮不纳是对的.但问题是,街亭一失,诸葛亮立即畏缩后退,不敢去复夺街亭,不敢对孤军深入的张合军以迎头痛击,这就显得太失策了,太缺乏应变能力了.这大概就是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吧.

我倒不觉 ...

街亭已破,蜀军进无所据,魏援军得与凉州军汇合,这个时候张合还会跟你玩大决战?诸葛亮要是这时还不退才是大失策呢。

克星?张合也就碰的是马谡而已。自从启用王平后,张合只有吃憋的份了。最后追击还被伏兵乱箭伤及大腿内侧毙了。

劳民伤财?刘备建安二十三年春出兵汉中,建安24年秋返回成都。运输的路线同样是险峻山路,战争的持续时间比诸葛亮5次北伐的时间加起来都还再长半年。

结果诸葛亮劳民伤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7 18: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abcd1611 于 2009-9-17 18:15 发表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 ...

5万前军,马谡副将王平仅领千余人?

襄阳记曰: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原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於此,谡虽死无恨於黄壤也。”于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

汉中包括留下防守的也才被统称为10万之众。一般史书上对于10多万之众,一般都会成为十万余。用十万称呼。。。一般只是将近10万而已。

哥们直接把诸葛亮之众放大到20万。最奇怪的是第五次北伐诸葛亮才动用了10万。还没司马懿称“虽提众10万云云”好像前所未有的规模一样。

兄台,衷心说句,多看书去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7 19: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诸葛亮要处罚马谡,是依军法办,办军法不在军队面前,在哪些人面前??

还蜀国有10W人落泪了。连诸葛亮在什么地方,什么群体之前处置马谡都不知道。还并不说汉中有10W人防守。

你弄清楚二十万步骑是在哪了么?刘禅诏书什么时候说二十万在汉中?那二十万是“董督元戎,龚行天罚,除患宁乱,克复旧都"

知道不知道二十万里其中三万在成都,4~5万在李严手上。1~2万在南中?二十万是全国包括上后备军的军力。
搞不清楚的家伙是你。蒙人的也是你。

信口雌黄的把20万都到第一次北伐的数量,真不知道这种人是怎么理解史料的,还能说别人不理解,还说别人读死书。

从诸葛亮开始北伐一直到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记载只有一次提及10万之众与宣王争于渭南,司马懿回家书时写“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如果第一次北伐就动众20万,第三次北伐同样也有20万。司马懿会提别提诸葛亮此次北伐的用兵数量---十万???

你才别在这乱蒙人呢你。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9-17 19:5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7 19: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9-9-17 19:57 发表

凭啥曹操寄给孙权的书信就可以撒谎,刘禅诏告天下,用以激励将士,以及吓唬敌军的就不可以撒谎?

那个十万就更好笑了?

小马有何德何能,能让十万将士为之流涕?分明是一个虚数.

照你的逻辑,诸葛亮一次北伐 ...

损失个P,那是第三次北伐时候的诏书,按那种逻辑,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损失了数万之后还有20万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7 20: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abcd1611 于 2009-9-17 20:04 发表
你搞清楚,你这篇东西是什么?哪里能证明诸葛亮是军前斩马谡?诸葛亮入汉中后斩马谡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你这个并不是说有10W守军落泪,而是蜀国有10W人落泪,按你的意思是说你能保证汉中只有10W守军,而且人人落泪?
而且看东西要看全,不要只看局部就出来乱弹琴,而且你这句话前面的东西是什么你看了没有?你根本就没看,
本来还不想说你的
但是你要说我说出来也没什么
刘备伐吴时有蜀汉只有人口20万户,90万?你查了?
恐怕原话是这样吧?
刘禅降,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
都说叫你先弄清楚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你看了?

襄阳记曰: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原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於此,谡虽死无恨於黄壤也。”于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蒋琬后诣汉中,谓亮曰:“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於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这便是诸葛亮答复蒋琬的话,诸葛亮处置马谡是军法以办。马谡是临终与亮书,而当时有10万之众同时为其垂涕,只能是军队。
十万之众为之垂涕是表示军中都为其惋惜,正如后面蒋琬前来面见诸葛亮说杀马谡很可惜,浪费人才。
按你的意思难道是能肯定蜀国上下为其惋惜的是刚好10万,不是二十万,不是5万?陈寿还真牛,能统计处全国上下有多少人为马谡哭泣啊??

你看了?你看了整段记载了?看了诸葛亮在执的是什么法了??

食货志:劉備章武元年,有戶二十萬,男女口九十萬。及平蜀,得戶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通計戶九十四萬三千四百二十三
http://guji.artx.cn/article/1859.html

真的,没读过历史,请虚心读,不知道历史意思,请虚心学习。可参考的内容多的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7 20: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abcd1611 于 2009-9-17 20:06 发表

十万将士为之流涕的言论可是我说的?
你看清楚

笑,看清楚,我上面说的是虚数,明白么,是你说蜀国有十万人为其流泪的。我可没说十万是实数。
真不知道你连现代文都看不明白是怎么去看文言文的。更不用说我明明说的是刘备时期,居然拉了个刘禅降晋的时候的户籍统计数据出来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7 21: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abcd1611 于 2009-9-17 20:51 发表
我是没读过历史,但是你读的都是什么史?杂史伪史霸史,并引为正统,这样的历史我当然没读过,不说别的华阳国志是怎么回事?而且,十万之众垂涕,那本来就是夸张的说法,你能保证当时汉中守军落泪的刚好是十万?不能是五万六万?而且十万之众为之垂涕其实是说的是被诸葛亮和马谡的友谊以及高尚情操所感动,哪里是什么惋惜之类的?而且如果马谡真是个人才,为什么三国志上没有个马谡传?反而在马良传里提?
你的那些野史就别摆出来了,只能作为参考,上不了台面的,不说别的,
就按你说的人口统计
蜀汉940,000人
曹魏4.500,000人
东吴2,300,000人
那么加起来就是774万人,事实上有没有这么多还难说,东吴的人口的这个数据是在280年的
那么在东吴灭亡同年,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调查出来的全国人口:1616余万人,
也就是说在蜀汉灭亡后的17年里人口增长了一倍多?这些人是石头暴出来的?要知道那可是战争年代哪有生长这么快的人?而且蜀汉在章武元年到蜀汉灭亡,几十年间,人口几乎没有增长,这是你哪个论调能说得过去的?

华阳国志,食货志,汉晋春秋,资治通鉴,魏略等是“杂史伪史霸史”?
----你说是就是?你有证据?



华阳国志是怎么回事?
----这部书叙述蜀汉史实较陈寿《三国志》为详。如诸葛亮平定南中,《三国志·蜀志》仅寥寥数语,而《华阳国志》却有长篇论述。晋代蜀中史事也较他书为详。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对西南地区史多取材于它。可以这样认为,他是研究古代西南各族人民历史、地理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文献。


17年怎么长出这么多人口??
----亮卒,累迁广汉、蜀郡太守。蜀郡一都之会,户口众多,又亮卒之后,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乂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馀口。

诸葛亮死后,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吕乂在蜀郡为太守,数年治中就楸出漏统计的万余口。晋统一后天下有了短暂的太平让蜀国在黄皓的弄权下休养了一段时间,导致人口增长是一方面,漏记的黑户口自己出来认领是另一方面。

有空多读书去吧。真的,对你已经没什么好说了。连史料都能随便否决。嘴巴上说参考实际上直接无视的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就是以蜀国灭亡时期的29万户人口算,全国兵力统计才10万出头。不知道阁下那诸葛亮20万步骑第一次北伐就有了是怎么回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7 21: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而且,十万之众垂涕,那本来就是夸张的说法,你能保证当时汉中守军落泪的刚好是十万?不能是五万六万?而且十万之众为之垂涕其实是说的是被诸葛亮和马谡的友谊以及高尚情操所感动,哪里是什么惋惜之类的?而且如果马谡真是个人才,为什么三国志上没有个马谡传?
------------------------------------------------------------------
十万是一个整体,说十万之众为之垂泣,是表达出一个整体的情绪。从来没有100%都有这种行为的意思。

第二。
蒋琬后诣汉中,谓亮曰:“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於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诸葛亮自己都流涕说的不可以其才为偏法之因。马谡死时是写书给诸葛亮,而不是念书给所有人,十万之众是怎么“感动的哭了”?


有没有才,跟能不能立传是两回事。蜀国里的后期南中大元帅霍戈,后期镇东大将罗宪,后期大将军阎宇,廖化等又独立传记不?

你那什么死数万的证据到现在都没拉出一个来,只能凭一道诏书去猜测。你就是这种论史态度?

不承认史料+不出示自己论点的证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7 21: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abcd1611 于 2009-9-17 21:44 发表
17年怎么长出这么多人口??
----亮卒,累迁广汉、蜀郡太守。蜀郡一都之会,户口众多,又亮卒之后,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乂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馀口。
隐户一说历来就有、战争年代特别多,三国时代就很多这种人,这些人在天下太平后一般都会跑出来登记,所以才会增加一倍多,我不是说否定史料,那是你说的,就算20W兵力是我弄错,我承认是我搞错了,那你自己看看你那个刘备伐吴时有蜀国有20W户,90W人有没有加上什么登记在册的?没有吧?加上隐户能只有90W?我否定的是你的那句话,如果你加上一个登记在册的五个字我会在这里反驳你?用脑子想想吧,


这个就是你用心读书的结果?战争不劳民伤财,那你说战争是什么?你翻开地理看看出兵汉中到西蜀的地理位置能和北伐时候的地理位置比?
刘备建安23年出兵汉中,建安24年返回成都用了多少年?大概只有一年半
诸葛亮5次北伐的时间多久?8年半
看书是用脑子看的,不是考吼来说事实的,就算我说的20万是错的那也只是我对当时的兵力估计错误而已,你看看你说的都是些什么?

对,用脑子想想你拿那28万户,94万口人的时候有没有说上不包含黑户口的数量?
再看看你那什么“野史”论调?不是否定史料?
黑户口我是通过吕乂传看出来的,并且在诸葛亮死后这个问题严重化。成都此前远离战场,所以刘备直接接手刘璋的地盘和户籍在册情况应该是相对较好的。用刘备时期的户籍统计来计算蜀国人口没什么不妥。因为蜀国只能向已经统计到的人收税和进行管理。


笑。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由建兴6年春始,建兴6年3月就撤退。
第二次北伐持续了20余天,第三次北伐兵出武威既返,第四次北伐由建兴9年夏打到夏转秋就回军,第五次北伐则对持百余日。
这里面,出兵的时间加起来一共才1年。这是诸葛亮驻汉中8年时间真正大兴兵事的时间。
而刘备呢?建安23年开始,一直对汉中用兵到建安24年不曾停止,还派张飞,马超出武都等。这动用的人力物力和持续时间之长久都已经远远超出了诸葛亮,杨洪甚至说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
当然,你说诸葛亮7年驻守汉中也跟战争时一样耗费巨大,那我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结果,刘备不劳民伤财,姜维不劳民伤财,偏偏是诸葛亮劳民伤财倒置蜀国灭亡??

看书确实是要用脑子看。我就不说啥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7 21: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abcd1611 于 2009-9-17 21:49 发表

你回头看我说出来了没有,我只说华阳国志是,伪史杂史,其他的是你自己加上去的,至于是不是,这样你可以去看看主题最后那一部分,我已经说出来了,而且你用华阳国志的记载来推翻三国志等书的记载这是不争的事实。



QUOTE:
原帖由 abcd1611 于 2009-9-17 20:51 发表
我是没读过历史,但是你读的都是什么史?杂史伪史霸史,并引为正统,这样的历史我当然没读过,不说别的华阳国志是怎么回事?而且,十万之众垂涕,那本来就是夸张的说法,你能保证当时汉中守军落泪的刚好是十万?不能是五万六万?而且十万之众为之垂涕其实是说的是被诸葛亮和马谡的友谊以及高尚情操所感动,哪里是什么惋惜之类的?而且如果马谡真是个人才,为什么三国志上没有个马谡传?反而在马良传里提?
你的那些野史就别摆出来了,只能作为参考,上不了台面的,不说别的,

你只说华阳国志?估计上面那段红色的话不知道是谁说的了。

我用华阳国志推翻三国志等书?

拜托,请引出我用华阳国志推翻的三国志内容出来瞧瞧??我很有兴趣呢。我推翻的是你的推论,而不是三国志的记载,你给我搞清楚,别把你当三国志去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8 11: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abcd1611 于 2009-9-17 22:35 发表
你根本就不明白我说什么,而且你也不懂三国,不说三国,就连中国地理你都不懂,荫户一说并非是在三国开始有的,不说别的就是东汉也有,你能告诉我为什么?
还有我以前问你的那些问题你回答了?别老是回避,
你给我全面分析出来,刘备打汉中的时候蜀汉是什么形势和当时地理?诸葛亮打曹魏的时候是什么形势和地理?两个时期的蜀汉国情对比怎么样?
还有战争时间长了消耗大不假,但是你能说次数多消耗就不大?
你能说刘备打汉中是劳民伤财?不打汉中连成都都有可能保不住。
诸葛亮当时不打曹魏蜀汉就灭亡了?加上一我主题系列原因,你能说不是劳民伤财?
那战争是什么?
你用两个不同时期不同意义的战役连在一起你就有理了?
真是不可理喻,上一贴说魏延你要我说诸葛亮,这贴说诸葛亮你又要我在这贴内说什么刘备和姜维,我这贴什么主题?谈诸葛亮北伐的失误,我说姜维和刘备干嘛?
诸葛亮导致蜀国灭亡这是你说的,我可没说,而且他的确要负部分责任,这是不可推卸的
至于你用华阳国志攻击正史的证据: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于 2009-9-16 22:00 发表

秋,魏大將軍司馬宣王由西城,征西車騎將軍張郃由子午,大司馬曹真由斜谷,三道將攻漢中。丞相亮軍成固〔赤阪〕。表進江州都護李嚴驃騎將軍,將二萬人赴漢中。嚴初求以五郡為巴州。書告亮,言魏大臣陳群、司馬懿並開府。亮乃加嚴中都護。以嚴子豐為江州都督。大雨,道絕,真等還。丞相亮以當西【北】〔出〕征,因留嚴漢中,署留府事。嚴改名平。丞相司馬魏延、將軍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华阳国志·刘后主传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
-----------------------------------------------------------------------
经查实,没诸葛亮参与?有诸葛亮参与的是三国演义?

你经哪门子的查实诸葛亮没参与?诸葛亮没部署?诸葛亮都亲自西征,留李严汉中了。他不部署反倒由魏延部署?

说话是要找史料的。不是凭个嘴巴乱忽悠的。。。。

你才不懂三国不懂历史不懂地理不懂军事不懂战争呢。
隐户什么时候都有跟隐户的严重程度到什么地步这个有什么关系。难道280年时候统计的蜀地人口数据就没隐户了?那为什么这时你又不说还有隐户,数据不做准??你为什么不说刘禅28万户,94万口的数据不作准?还拿出来说我说的是刘禅这个数据??偏偏只说刘备时候数据不做准??
搞笑。还问为什么?

是啊,刘备光打个汉中就一打持续打了1年多。这不止,转头冲去夷陵打了半年多。加起来都有诸葛亮出兵频率,强度的数倍不止了。
不打汉中连成都都保不住?笑,打汉中有必要性,这个我可不否认,只是说不打汉中连成都都保不住,笑,刘哗等就在刚得汉中时对曹操说过----

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慴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刘晔传

刘哗劝曹操趁刘备闪去荆州时取益,说的是若小缓之,则不可犯矣。你懂军事,懂战争,懂历史么你?
刘备长期持续的攻打汉中,对于蜀国而言,还承受得起,没有到劳民伤财的程度,物质虽然消耗不菲,但是蜀国向有天府之国之称,这些物质足够承受。
所以,不存在劳民伤财的情况。----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同样,诸葛亮之时,虽然数次发动北伐,也只是粮食运输困难,并非是亏空了蜀国的储蓄,劳民伤财
参考三国志:
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蒋琬传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诸葛亮传

你列的什么“蜀汉却要在汉中翻过秦领运粮过来,加上栈道上的险峻和路途的遥远,蜀军的粮草大半要耗在路上,几乎可以说蜀汉是举全国之力在和曹魏斗。”
3、诸葛亮北伐次数过于频繁,本来在政治战略、经济和整体军事力量方面蜀国已经明显处于下风,在5次北伐期间国内又没有注意修生养息,故此北伐这些年来导致国家负担越来越重,蜀国也越来越穷,后期的蜀国掌权者也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最终导致出现“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局面出现。
---史料根据在哪??这段红色字体你是上哪看到的?你说是就是??其他你列的所谓原因,无不是空谈无史实依据。
你用你的YY来攻击所有史料,是不是有很大问题?


我用华阳国志攻击三国志??
三国志说,魏延被诸葛亮派遣入羌中,大破郭淮等。
华阳国志说诸葛亮在退了来犯的魏兵后,亲自西征反击,派遣魏延入羌中,与魏将大战,大破之、

请问,我用华阳国志攻击三国志哪里?三国志有说过诸葛亮没参与??三国志有记载不是诸葛亮派遣魏延入羌中??只不过三国志没有记载是谁征伐。华阳国志补足了这一记载而已。连史料都不动,是在是有够搞笑。
我不过是用华阳国志告诉你,诸葛亮在此战中是指挥官,魏延是诸葛亮在战场上派出的。三国志有明确说过诸葛亮是在汉中派魏延为讨伐军总大将??----没有。
所以,我攻击三国志哪了?你懂历史,懂军事,懂文言文么?

QUOTE:
原帖由 abcd1611 于 2009-9-17 22:35 发表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眉),遣张(合)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 吾愿早降耳."隧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两千九百户.四年, 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 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渡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三国志-魏书-曹真传》
看看你发的是什么?我发的是三国志,是不是我说的那样下了大雨三十多天最后撤退?可有写到交战什么的?为了方便,我从第一次北伐开始说起了,
而且你在这贴内还弯曲了我的原话,我说的是参加,你说的是参与,说的还不是同一场战役,那意思一样的么?那是不一样的。学好一点中文吧、
时间已经很晚了,我明天要上班,不和你耗了,你自己慢慢斟酌刘备打汉中和诸葛亮北伐的意义不同点在哪里吧。
还有一些东西,我没说,也不想说你了

笑,曹真传有没有说过不得战等明确说没有跟蜀军开战的话? ----没有,只说了数道大军入蜀。因此,在这期间发生过小战事未尝不可。
这是三国志内注解内容:
魏略曰:霸字仲权。渊为蜀所害,故霸常切齿,欲有报蜀意。黄初中为偏将军。子午之役,霸召为前锋,进至兴势围,安营在曲谷中。蜀人望知其是霸也,指下兵攻之。霸手战鹿角间,赖救至,然后解。
黄初年间只有曹真伐蜀时,魏军数道进南郑,所以,夏侯霸的战史,说明了其间有战争发生过。

如果你用你上米娜这段话做理由,那么----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诸葛亮传
这么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三国志的意思是,诸葛亮根本没跟魏军交战,连祁山也没围,只是呆到粮尽然后撤退再射杀张合??????

你懂历史么?你懂文言文么?你懂战争么?你懂逻辑么?

你真的没有一样是懂的。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9-18 11:2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8 11: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布衣仙人掌 于 2009-9-18 11:36 发表
蜀国灭亡,诸葛亮当然要承担什么部份责任.汉中之战虽然也是劳民伤财,但是得到了汉中,打败了曹操,所得远大于所失,对国家是大大有利的.诸葛亮北伐则是所失远大于所得,到姜维时代就几乎是纯损失.所谓劳民伤财,不在于 ...

笑,某些人忘了陆伯言出名的两场战役之一-----夷陵之战了么?这可是刘备打得仅以身免,军械,军队全数覆没,只有部分散卒回到永安了。刘备得汉中是得地不得民。当时曹操已经把十数万人都迁去长安了。所得远大于所失?以此为算,诸葛亮得阴平武都二郡的人口数量,地盘也足够跟汉中相提并论了,更不用说诸葛亮的平南,国以富饶此事。

阁下,算这些了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9-18 11: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abcd1611 于 2009-9-18 11:51 发表

你这种人才也就配在这些非正式说三国的论坛上忽悠人了,你试试去那些专业点的论坛发表你的论点看看?
我不和你争了,我本人不懂,你们都懂了,连大局、环境等等都没弄清楚,还要用主观来否定客观,而且战争是 ...

一个解数学问题根本不用任何数学公理,全凭自己YY的人,还有什么好在这撒野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3 20: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05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