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连孙权不满意以湘水为界都不承认,那还说什么。敢情孙权一定要破盟?
----你连孙权不满意的根据都没有, 还说什么? 孙权不满关羽和刘备得势就不能破盟?
道理很简单:你向别人借钱,款额巨大,别人总得考虑一下是否能借,还要去银行办些手续吧?有什么不厚道?南郡这么重要的地方,能说借出来就出来?不需要经过认真商议,妥善按排一下?
你借了钱以后不想还,当然可以找借口什么现在困难,手头紧(其实,明明作成了刘璋的一单大生意,已经赚了好一大票)。但是,对方照样可以上法庭,强制你还钱。
两人究竟是谁不厚道,一目了然。
----孙权不借南郡是因为要办手续的根据在哪?
孙权借出一地就强要三地, 刘备也因目前情况拖延一下, 结果就被出兵攻打了.
孙权是可以出示借条, 问题是孙权要的地方却不是借出的南郡而是另三郡.
借你50元还你50元加利息可以. 但是借你50元我去睹赢了400元你要向我拿150元我就得考虑清楚了. 谁不厚道呢?
某二号还规定借方考虑都不许考虑, 被打还要不还手, 最好再多给50块以示清本, 标准高利贷嘴脸.
一、孙权当然是为了荆州而破盟。破盟以后,双方同盟关系不存在了,人家打你汉中的主意,也就没什么好指责了。
二、湘水中分荆州,只相当于“停火协议”,并不是荆州问题的最后解决。孙权允许的只是双方暂时不打,中分荆州。
看看这个“协议”,孙权只得了长沙(部分),桂阳(荆州八郡中又偏又小的一郡),加起来都连个南郡都远远抵不了;更何况武陵、零陵还没有要回来了。这样就算“解决了荆州问题”,分明就是欺东吴太甚。
----1 笑, 夺三郡时孙权就不是为了要荆州了? 怎么不因为破盟了, 就顺道整盘要? 不任命汉中太守? 为荆州破盟, 是因为盟友不厚道, 孙权要争取自己的利益. 所以并没有意图指染盟友另外的土地. 第二次破盟, 是因为惧怕对方得势. 而不是为了荆州而破盟, 所以想连对方的所有地盘都要了.
2 搞笑, 大口不. 借个南郡 , 就还要武陵零陵都得要回来. 这样还算是为盟好?
是刘备求和, 孙权允诺, 再谴诸葛谨去商量的.
至于连个南郡都远远抵不了, 武陵零陵还没要回来, 在哪体现出孙吴有这种打算的? 你帮孙某人YY啊?
尔蜀类不是总说刘备抢刘璋的地,是因为刘备不抢别人也会抢?这纯粹是睁眼瞎话。现在,人家东吴倒真的面临“东吴不抢也是魏国来抢“了,你倒不许了。何况,双方打起来时,永安那边已经降魏了。
----儒意类既然知道那是抢, 还说什么孙吴为盟好? 不知道有人说过刘备是为了与刘璋的联盟而抢益州的不? 你可是说孙吴要了荆州就不会打益州主意, 一心为盟好的哦. 那也就是说, 孙吴不是不会打益州主意, 那么就是说给荆州也同样满足不了孙同盟那种兽心了?
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
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脣齿,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吾宁当为
降虏乎!”乃归顺。
是啊, 本来还没亡的, 本来还没降的, 就因为同盟来趁火打劫, 罗宪才降. 现在倒好, 直接说对方已降魏, 强人强人.
甭管打时降没降, 吴出兵攻蜀时罗宪还未降魏就成了. 是孙吴那种同盟干得好事, 专门检同盟便宜. 就是那副嘴脸了. 关荆州鬼事
你真搞笑,孙权杀关羽,那就双方在战争中了,从此双方不再是同盟了。双方既为敌对关系,还楞要求对方用菩萨心肠来对你?你是没理要搅三分吧。
----璋卒,南中豪率雍闿据益郡反,附於吴。
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於吴,据郡不宾,越隽夷王高定亦背叛。是岁,主皇后张氏。遣尚书郎邓芝固好於吴,吴王孙权与蜀和亲使聘,是岁通好。
嗯, 我真搞笑, 附于吴的雍闿等辈在孙刘复好后, 孙权是如何处理的? 蜀地到底和平不和平?
看看那益州刺史是处于哪的? 交益边界. 孙权有没有在复盟后撤回来?
丞相诸葛亮平南土,阐还吴,为御史中丞。----刘璋传
看看孙权这友好的同志吧, 复盟是复盟了, 派去交,益边界的那位益州刺史依旧摆那捣乱. 原来诸葛亮平南时还是破盟状态, 很好很好. 蜀吴和平几十年了. 很妙很妙.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2-25 02:38 编辑 ]
|